欢迎光临辽河诗词网 投稿邮箱:ykzb2008@126.com
诗词作品
·曾林七绝两首
·黄曼妮诗词两首
·武发俊七绝两首
·王建华诗作两首
·赵彦久律诗一组
·谷雨
·为老同学黄明山所摄鱼塘前芦
·枫叶
·收获之秋
·宗德善律诗三首
·傅瑜七律小辑
·乔英钧诗词一组
·
·李家平诗词一组
·周军民律诗一组
诗人散文 首页 > 诗人散文   
用诗词讴歌火热生活

                  用诗词讴歌火热生活
 
            ——访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法定代表人李文朝 
  
                                  梁智华 
   
    对于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法定代表人李文朝,记者早就仰慕已久,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认识而已。因为,李文朝自幼就酷爱中国传统诗词,自携笔从戎后,工作之余,潜心研读和探索创作古体诗词,坚持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运用古体诗词的艺术形式,热情讴歌火热的现实生活。他创作的《五律·海南颂英雄》、《江城子·飞天梦圆》、《沁园春·国庆五十周年大阅兵现场观感》、《满江红·长征》、《水调歌头·黄鹤楼》、《念奴娇·长城》等大量歌颂伟大祖国、讴歌军旅生活的作品,不仅思想精深,而且艺术精湛,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等多家报刊登载,有的被选入《当代中华诗词集》、《中华经典诗篇》、《中华历代名诗品鉴》等全国性优秀作品集,可谓是集“将军”、“专家”、“诗人”、“作家”于一身,在中国军界、新闻界、文化界都是一道绚丽的风景。尤其是由他创作的 《沁园春·四季画屏》、《五言古体诗·登泰山》等诗词作品,陆续被制作成电视艺术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更是在社会上引起强震,声誉鹊起,好评如潮。
    这次好了,趁着第五届两广诗人雅集活动暨北流市创建“全国诗词之市”验收工作在“荔枝之乡”举行的机会,正是榴花如火的季节,记者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李文朝,并千方百计抽空采访了他。


    军营大熔炉,把他铸就成为一个少将

 
    坐在记者面前的李文朝,尽管早已过了花甲之年,但身材却像年轻人一样长得魁梧挺拔,朴实健壮,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坚毅的目光,显示出军人特有的风度。
    1948年初春,李文朝诞生在山东梁山黄河岸边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天意。就在前不久,开国上将杨勇率部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征途中,就曾住在这个农家小院,并在这里顺利召开了几天军事会议。解放后,院中那棵果实累累的老枣树上被马啃掉的几块树皮疤痕,就是当年杨勇将军的战马留下的纪念。也许是这位开国上将确实给这个农家小院带来了将星福运,几十年后,这个黄河岸边的农家男婴,历经风雨磨砺,最终成为共和国文武兼备的将军。
    1969年,李文朝从山东省重点中学菏泽一中毕业后,因文笔优秀,被家乡梁山县破格吸收为地方干部并入了党。1975年,菏泽军分区党委研究决定破例让梁山县能写材料的年轻干部李文朝穿军装,成为菏泽军分区的新闻干事。根据工作需要和领导的安排,二十多岁的他,以“菏泽军分区政治部”的名义,主编出版了第一部反映菏泽地区民兵革命斗争故事的报告文学集《万丈长缨》。他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生动的表达力和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很得当地老作家们的赏识。他们鼓励李文朝说,你这样发展下去,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然而,命运又给李文朝设了几道螺旋式曲线。由于在那个年代军营里的笔杆子很被看重,领导自然要“好钢用在刀刃上”。李文朝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被拉到了部队中心工作的主航道上,写新闻报道、典型材料、工作总结、领导讲话等等,而且他的行政职务也由连、营、团、师、军逐级提升。
    到了2000年4月,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任命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副主任兼新闻部主任李文朝(正师职)为该中心政治委员(副军职)。从此,他正式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领导干部的指挥序列。之后,他正式被荣授少将军衔。

 
   
 放飞文学梦,让他坚持传统诗词的创作

 
    不过,尽管军务和政务都十分繁忙,但从来就没有放弃自己心中的文学梦,他把这种情结化整为零。没有整段空余时间,就利用茶余饭后或者散步和乘车旅行的时间进行短小精炼的传统诗词的创作,把自己的军旅长生涯也变得充满了诗意。
    李文朝热爱生活,珍重人生,豁达大度,乐观向上,走到哪里,就把诗情画意带到哪里,可谓一串脚印,一路诗情。他所经历的重大事件,他所从事的中心工作,他所采访的边关哨卡,他所度过的激情岁月,他所参观的风景名胜,他所品味的恬淡生活,都会化作词句诗篇,增添着生活的璀璨烂漫。如《七律·高原抒怀》、《西江月·赞西藏边防岗巴营》、《临江仙·香港回归咏叹》、《念奴娇·戊寅抗洪》、《沁园春·国庆五十周年大阅兵》、七律·世纪初年走边关》、《排律·南国抗冰雪》、《西江月·访英随感》、《七律·访日随感》、《七绝·荷兰风情》、《江城子·克里姆林宫》、《清平乐·闲暇小景》等等,都记录着他的人生感悟和心路历程。他去俄罗斯访问了13天,竟有16篇诗词问世。有时边参观,他边用手机短信创作诗词发出。即使身处逆境,工作遇到挫折,他也能以诗词的形式励志自勉。如《五绝·励志》写到:“志士朝前走/洪波入海流/强弩无复返/好马不回头/”,激励自己排除万难,勇往直前。后来,他把自己在业余时间创作的诗词作品命名为《滴水集》、《戎雅春秋》,并在朋友的鼓励帮助和文学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不断结集出版自己的诗词作品,先后被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可以说,李文朝是当时中国作家协会6000多名会员中,为数不多的以传统诗词艺术成就跻身中国作家行列的人才之一。 
    在李文朝创作的众多诗词作品中,《沁园春·四季画屏》和《五言古体诗·登泰山》可称得上他的两篇代表作。它们被制作成电视诗词艺术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金炳华、著名将军诗人、总后勤部原政委周克玉上将等领导、专家、诗人看过光盘后连声说:“太美了!太美了!”著名将军诗人、副总参谋长张黎上将、著名将军作家田永清少将说:“纵观中国自唐宋以来的千秋词史,以《沁园春》的艺术形式,酣畅淋漓描绘春夏秋冬四季美景的,还真是前无古人。”著名诗评家张同吾先生评价说:“他的《沁园春·四季画屏》可视为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宇宙图象,是人类向往的生命之歌。春之众草蓬茸,夏之万物蒸腾,秋之海碧江澄,冬之雪裹冰封,都显现出不同的色调,而又同样鲜活的生命形态,都涌动着生生不息的力量,真正体现了诗歌超越历史的暂时性而走向哲学的永恒。”“《五言古体诗·登泰山》堪称精湛的艺术长卷”。著名诗人峭岩在主编李文朝将军诗词选《戎雅春秋》的“主编语”里写道:“读李文朝将军的诗词,倍觉汉语之恢弘博大,又觉汉语语言之丰富。好似那些磨练几千年的词语专为其所设,有随手拈来之妙。无论咏古颂今,歌事赞物,都能入诗入境,可谓美不胜收。尤以长诗壮写泰山,且五古句式构成,洋洋洒洒156句,抑扬顿挫,掷地有声,写容状貌,外查内导,把个泰山写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真乃痛快。当我读到:‘华夏一巨柱/雄峙东天边/巍峨耸入云/拔地通九天/……登上天柱峰/脚踏极顶巅/伸手捧红日/举臂擎蓝天/极目望四海/一览小众山/黄河飘金带/云海托玉盘’的诗句时,阵阵激情席卷心头,诗句一气呵成,我一口气读完,我真为诗人的文采和深厚的古诗功底而骄傲!”
      另外,李文朝创作的长达近400行的长篇人文抒情诗《和谐之歌》,也值得向大家特别推荐。在中国新诗90年之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专门录制节目,进行配音播诵,后来又被多家报纸、刊物全文刊登。在这鸿篇巨制的第四部《人与自己》中,李文朝对人的“自身和谐”作了入木三分地揭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自我懊恼的根子就是攀比/眼红是看别人的财富自我烦恼/嫉妒是拿别人的成就折磨自己/钱有多少才算多/个、十、百、千、万、亿……/个人的挣钱能力玩不过数字游戏/社会财富犹如——/‘大江东去’、‘江河横溢’/挣钱人恰似——/‘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一张床板任你有多高的身躯/一日三餐你能有多大的肚皮/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再多的财富也装不进骨灰盒里/”他还进一步指出:“攀比是人们的正常心理/关键要找准参照系/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越比越觉得委屈/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越比越看到差距/有些人挣钱比自己多/要多看他的拼搏、多看他的智慧/有些人官位比自己高/要多看他的素质、多看他的能力/少想些比上不足/多看些比下有余/……钱多钱少官高官低都“摆平”在知足常乐里/”。 


    
部队退休后,致力于传统诗词的振兴工作 

 
    李文朝从部队领导岗位退休后,不仅更加专注于传统诗词的创作,而且致力于传统诗词的推广普及以及振兴工作。
    在应邀参加第五届两广诗人雅集活动暨北流市创建“全国诗词之市”验收工作时,他就不顾旅途的劳累,利用晚上的时间为广大诗词爱好者作了《为传统诗词注入时代精神》的专题讲座,让大家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他认为,为传统诗词注入时代精神,最根本的是直面时代题材,在内容上贴近时代。时代题材涉及到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面非常广博。既有伟大事变,重大事件,也有党策国计,人意民生;既有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也有人民甘苦,喜怒哀乐……可谓包罗万象,林林总总。直面时代万象,如何选取题材,是每个诗人的创作自由。大江东去,小桥流水,歌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兴、观、群、怨,都可以出好诗出佳句。他作为中华诗词学会的一名工作人员,为了推动中华诗词事业的真正振兴与繁荣,更应该在讲话和文章中大力倡导直面时代主流,创作主旋律的作品,而且努力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大胆探索。特别作为一名职业军人出身的诗词业余爱好者,在诗词创作上也是用毛泽东军事思想,你写你的,我写我的,扬长避短,争取胜利。例如,卿卿我我的柔情诗,自顾自盼的自怜诗,品茶饮酒的悠闲诗,吟风弄月的才情诗,不是他的性格所好,所以便像田忌赛马一样,甘心输掉这一局。但他尊重诗友们的创作自由,而且上述各类诗作中,也不乏时代气息的和成功范例。然而在自己阅历、视野、境界、洞察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上,也有相对的优长。这些优长用到诗词创作上,便可力攻重点,勇闯难关。
    在这次讲课中,李文朝还高度评价了北流市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诗词文化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希望北流市充分发挥诗词文化教育、鼓舞、团结的良好作用,深入开展诗词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景点工作,引导更多人读诗、学诗、写诗,营造更浓厚的书香氛围,建设文化强市。

 
   
 北流之行程,同样让他诗意迸发佳作频出 


     纵观李文朝创作的诗词作品,记者发现,除了从亲情、师情、友情之外,在他的作品中更能体会到他的那些注入了时代精神的大地之情,他用火热的激情写出了火热的诗词。无论是到五台山、瘦西湖、枫桥夜泊处、巫峡、荆州、雁荡山、龙庆峡、峨嵋山、嵭山、云台山、桃花源、赵州桥等地游玩,还是到黄帝故里、石鼓山、张家界、九寨沟、丹霞山、龙虎山、泰山、中国现代文学馆、梁山、黄鹤楼、滕王阁、克里姆林宫、周庄等地揽胜,他都是一路走来,一路吟唱,为这些名胜古迹披上一件件美丽的盛装。
    这不,李文朝这次北流之行,也让他诗意迸发,没有空手而归。他在游览了历史上闻名遐迩的鬼门关之后,面对李德裕以前吟咏的“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的古代名关,再加上自己近日来在北流的所见所闻,不由得感慨万千,灵感顿生,马上即兴创作了一首七绝《鬼门关口占》:“古贤生度鬼门关,瘴气险山非等闲。浩荡东风天地换,吟诗偕友任回还。”另外,他还专门为这次北流之行创作了一首《水调歌头·北流寄怀》,全词如下:“粤桂通衢处,千载铸文明。圭江北去流向,名郡自天成。铜鼓一鸣盖世,边远贬官鸿迹,蓄势促繁荣。更有陶瓷著,最数影青精。//英雄地,勾漏洞,旅游城。能工巧匠,科技致富起群星。渔牧农林兴旺,龙眼荔枝增彩,创汇路新型。再绘宏图愿,万里展鹏程。”这首词上半阙先写北流的地理位置与最著名的的文明古迹。“粤海通衢”、“圭江北流”,此乃古代中原通往钦廉雷琼及交趾必经之地。历代被贬官员流放海南必过北流的“鬼门关”,留下许多震撼人心的历史故事与诗文。“陶瓷著”、“影青精”,更点出了北流文明的今昔。而下半阙呢,则写北流的人文景观与现代生态文明。首先用“英雄城”点出红七军红八军名将李明瑞俞作豫在邓小平领导小组下百色龙州起义的壮举,接着又点出以“勾漏洞”为代表的旅游业,以荔枝龙眼为代表的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的情景。全词处处洋溢着诗人对北流的无限激情,不愧是又一首注入了时代精神的佳作。
    眼看采访即将结束,记者略加思考,以李文朝为北流创作的这两首诗词为基础,步其原韵也创作了两首诗词:一首是《步韵〈鬼门关口占〉兼致李文朝将军》:“犹记当年守隘关,保家卫国岂偷闲?而今再显将军志,越宋追唐奏凯还。”另一首是《水调歌头·敬和李文朝先生〈北流寄怀〉》:“铜岭砺风雨,宝地早驰名。容山雄矗南国,圭水育群英。霞客苏翁亲历,书尽荔红洞邃,虎将露峥嵘。勾漏惹怀念,文庙更牵萦。//春潮涌,人心动,志如鹏。筑巢引凤,策马驰骋赛龙腾。古郡瓷城崛起,赢取几多叹羡,盛世更昌荣。毓秀钟灵处,擂鼓壮征程。”当我从采访本撕下这两首步韵诗词递给李文朝指正时,他认真地看了一会,然后评价说:“你的诗词已经有不错的功底了,等我拿回去叮嘱《中华诗词》的编辑择机刊发吧?”
    正因有了这一层关系,记者趁机进一步向李文朝要求道:“李会长,您是一个诗词大家,也是一个高级记者,能不能为《玉林日报》题几个字呢?”李文朝很爽快地回答道:“作为曾经的同行,这是我义不容辞的。”于是,他稍微思索了一会,就走到当地诗友早就为其准备好的书桌前,挥毫写道:“玉林窗口,大众心声。”尽管,李文朝的题词只有寥寥八个字,但无疑寄托了他对《玉林日报》的深情厚望呀!


    配图说明:
    1、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李文朝、广西诗词学会会长钟家佐等领导深入北流镇检查城南小学的诗教活动。
    2、李文朝等人深入到民乐镇参观罗政村诗词长廊。
    3、李文朝为玉林日报社题词后,与记者合影留念。
 
 
 【作者简介】:
笔名郅骅、桦木、过河卒等,是中外散文诗研究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玉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玉林市集邮协会副会长、玉林市梁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玉林市客家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和宣传文化研究部副部长。
 
 

[发布时间:2014-08-01 17:54:28 ] [阅读次数:1210 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