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辽河诗词网 投稿邮箱:ykzb2008@126.com
诗词作品
·落叶归根(新韵)
·农家新貌
·刘恩庆七绝两首
·女子诗词学会2024年4月
·望峰楼近稿·贵州拾韵
·金陵春光
·傅瑜诗词小辑
·隋祥云诗词一组
·蔷薇花
·曾林七绝两首
·黄曼妮诗词两首
·武发俊七绝两首
·王建华诗作两首
·赵彦久律诗一组
·谷雨
诗人论坛 首页 > 诗人论坛   
诗家唱和赏析
诗家唱和赏析
 
  
  
     写诗的人都知道,一般来说应酬、应景、应答诗,即所谓的“三应诗”不大好写,很容易写成所谓“老干体”味道。但这种诗是经常遇到的题目,它也是发挥诗词社会功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不应该因为不好写而回避它,而是要探求在这方面写出精品力作的路子。最近读了熊东遨、李文朝、赵京战三位先生《中秋唱和诗》,眼前一亮,很有震撼。看来唱和诗也能别开生面,写出新意,写出高尚胸襟和崇高境界,令人反复欣赏,久久品味。思虑再三,写了以下赏析的文字,借此就教于方家。
这次唱和是由熊东遨发起的,原唱如下:
熊东遨:《秋节忆文朝、京战》
白首论交莫谓迟,早同戎马晚同诗。
遥知鹤影临云汉,会引涛声入砚池。
我素我行何忌也,人誉人毁两由之。
黄花不负西风约,绽放东篱又一时。
     诗的第一联,开门见山写出了三位诗人的关系、交往和感情,三个人都是军人,都是诗人,既是战友,又是诗友。 “早同戎马晚同诗”,真是恰如其分,再贴切不过了。
     诗的第二联着重写了三人诗词创作的现状和诗观。“遥知鹤影临云汉”,巧妙地引用了刘禹锡《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上碧霄”的诗句,表达作者对诗友创作的肯定态度。“会引涛声入砚池”,则表达诗词创作一定要深入现实,反映时代,把生活中的“涛声”融入诗中。这既是三人共同的诗观,又是作者对诗友寄托的要求和期望,可以说是语重心长。
    第三联重点表述对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和情操,体现出一种豁达与自信。这也是作者希望和诗友共同追求的人生目标。此联为佳句,是作者艺术水平的体现。有这一句,全诗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第四联写出了此次唱和的原委。上半年作者来京,与二位诗友在西四云南餐馆吃过桥米线,席间约定中秋唱和,由东遨原唱,文朝、京战作和。“不负西风约”就是这个意思。诗作增进了诗友的友谊,既引用了陶渊明《饮酒》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是对第二联“我素我行何忌也,人誉人毁两由之”最好的注脚。
下面我们来看李文朝的和诗:
李文朝:《步玉和遨兄秋节有寄》
知交倾盖不为迟,戎马殊途共入诗。
一点灵犀通翰苑,千杯美酒醉瑶池。
养心浩气天于我,过耳闲言自去之。
处事无非忧与乐,百年都是几多时。
     有呼有应,是唱和诗的必备要素。应答得体,更是唱和诗的基本功。和诗对原唱遥相呼应,珠联璧合。第一联,说明了三人从不同的工作岗位走入了诗词领域。熊是空军机关干部,李是部队的将军,赵则是空军部队的飞行员。三人“戎马殊途共入诗”,对原唱第一联做了解释和细化。
第二联紧接着写了诗词创作的近况,对原唱第二联“遥知鹤影临云汉,会引涛声入砚池” 寄托的要求和期望进行了回应。这个回应是很得体的。
     第三联是诗的精彩处,沿着原唱的路子,继续升华诗的精神境界,达到一个更新的高度。一个顶天立地、胸怀宽广、胸襟阔达的崇高的军人形象,栩栩如生的挺立在了读者面前。所谓“三应诗”如要做到不落俗套,必须要在这儿下功夫,确实要写出独到的意境、崇高的情怀,让读者确确实实受到感动。
尾联继续在人生哲理方面进行行挖掘,表现了作者对崇高精神高境界的追求。引导读者在人生哲理方面继续探索挖掘,步步紧逼,层层递进,把无限的思考留给了读者,诗人百读不厌。
最后,我们再看赵京战的和诗:
赵京战:《步韵东遨兄中秋寄诗》
玉轮轧露影迟迟,辜负潇湘七步诗。
石雨撞钟惊蝶梦,桃盆移木种瑶池。
羡君勇亦能仁者,容我学而时习之。
手把黄花更相忆,乌龙江畔月明时。
 
     和诗第一联,是对原唱第一联的回应。“玉轮轧露”化用李贺《梦天》“玉轮轧露湿团光”诗句,塑造出一幅雨后云层弥漫,一时云薄初开,月光穿云微露的美丽图画,“玉轮轧露”为“影迟迟”做了铺垫。“影迟迟”又很自然的引出下一句“辜负潇湘七步诗”,既然“迟迟“自然会“辜负”(耽误)和诗的时间,更何况原唱是“七步诗”呢。用“七步诗”典故一方面巧妙地将和诗的迟,和原唱的快做了强烈对比;更主要的是对东遨先生的才华做了充分的赞许。“潇湘”则注释了东遨先生的湖南籍贯。此联开门见山,紧扣中秋寄诗的主题。
     “七步诗”的“诗”字很自然的引出第二联“石雨撞钟惊蝶梦,桃盆移木种瑶池”。(东遨先生的网名“酒风石雨” “桃盆栽”)此联重点对东遨先生的诗才做专门评价,其间巧妙地运用将庄周梦蝶的典故和王母娘娘的神话故事,达到出神入化的效果。两联诗句环环相扣,天衣无缝。
     第三联,是对原唱第二联“我素我行何忌也,人誉人毁两由之”的回应,赞颂东遨先生“勇而能仁者”(语出《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并由此得出“学而时习之”(语出《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结论,充分表达了景仰、敬重之情。用典贴切真挚,浓化了该诗的典雅性,既实现了从谈诗到评人的转折,又紧紧依傍着原唱的诗句。
      第四联,接用原唱“黄花”,将原唱的感情色彩进一步深化,配合使用“月明时”三个字,不仅收结回中秋寄诗的主题,而且还回忆同游乌龙江(贵州思南)的趣事,表达了战友兼诗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整篇诗作以“玉轮轧露影迟迟”天阴作起,以“月明时”天晴作结,遥相呼应,环环紧扣,看似无意,实具匠心。
     步韵和诗不仅受原唱诗韵用字的局限,而且在一定意义上圈定了和诗的内容。既不能顺杆爬,显得平庸无趣;更不能脱离原唱,信马由缰,漫无边际。必须在若即若离之间,把握方寸,和原唱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珠联璧合,共同发挥审美效益。这是好的和诗必备的要素。熊李赵三人的唱和诗,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为写好唱和诗提供了参考和借鉴。认真品读这组唱和诗,有助于探索写好唱和诗的路子。(2003.10.29.)
 
 
 
[发布时间:2014-09-27 20:25:12 ] [阅读次数:716 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