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辽河诗词网 投稿邮箱:ykzb2008@126.com
诗词作品
·落叶归根(新韵)
·农家新貌
·刘恩庆七绝两首
·女子诗词学会2024年4月
·望峰楼近稿·贵州拾韵
·金陵春光
·傅瑜诗词小辑
·隋祥云诗词一组
·蔷薇花
·曾林七绝两首
·黄曼妮诗词两首
·武发俊七绝两首
·王建华诗作两首
·赵彦久律诗一组
·谷雨
诗人论坛 首页 > 诗人论坛   
诗坛导航六步曲
诗坛导航六步曲
 
 
——赵京战《学诗断想》赏读札记
 
 
乔树宗
 
      最近,赵京战先生寄来《学诗断想》六首,拜读之后,受益良多。专就六首的形式而言,应该是一组以诗论诗的“论诗诗”。所谓“论诗诗”,乃是以诗的形式论述诗史诗道、评论诗人诗作、阐发诗法诗理的特殊诗论形式。论其源流应以杜甫《戏为六绝句》为开端,宋元踵武,明清犹盛,作者既多,篇什亦广,异彩纷呈,绚丽多姿。论诗诗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质和哲理魅力,倾倒众多古今诗论家,堪称诗词理论园地的一朵奇葩。
 《学诗断想》创造性地继承中华诗词以诗论诗的优良传统,融“论”的逻辑思维与“诗”的形象思维于一炉,旗帜鲜明地昭示了学诗必经六步曲,系统论证了决定诗词优劣的六个基本要素。通览之,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章法井然堪称联璧;分赏之,独立成篇六枝竞艳,条分缕析各呈其姿。六首宛若一篇,每首各标一义,提纲挈领意注脉通,论点论据隐寓其间,俨然一篇逻辑清晰、诗意盎然的学诗专论提纲。这既是作者成功步入诗坛的经验总结,也是他对中华诗词精品佳作标准的诗意阐释。
一、格  律
音节双声定仄平,阴阳轻重得平衡。
中间粘对如环扣,始是玉盘珠落声。   
    赏读札记】:此为学诗第一步:灵活掌握格律。格律是中华诗词的重要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诗歌史就是一部由简而繁、由寛而严的格律衍进史。肇始于南北朝完备于盛唐的近体格律诗,把我国诗歌艺术推向高峰,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此首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学习格律的原则、方法及意义,对格律的三大基本要素韵律、节律、体式,均有涉及。首联二句专讲韵律,“二四六分明”以定平仄,抑扬顿挫以保平衡。只有将心中意象驱遣于韵律的笼子,方得扣人心弦的声情美。尾联二句专讲粘对节律,律绝要求一句之内平仄相间,两句之间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惟其心律和节律环环相扣,方可保证全诗的节律美、体式美和“珠落玉盘”般的韵律美。诗中用白居易的名句“大珠小珠落玉盘”来比喻诗句音韵铿锵之美感,更增加了音乐美的形象性。
二、意  象
鸳鸯绣了度针时,香草美人令我痴。
蜡炬春蚕何所似?画眉深浅两心知。
    赏读札记】:此为学诗第二步:精心营造意象。首句化用元好问“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句,把意象营造过程,喻为绣女裁红剪翠,何等形象;第二句中的美人香草,是《离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一个象征系统,以之比喻意象的委曲之美,何等恰切;第三句借用李商隐意象化的经典名句,说明诗词意象的比兴之美,何等确切;尾句化用唐朱庆余脍炙人口的《近试上张水部》诗意,表现诗词意象的含蓄之美,何等蕴藉。所谓意象,简言之,就是诗人言志抒情、表现哲思、升华诗感的一种基本艺术方式,它是抽象主观的“意”与具象客观的“象”的复合体,是注入了诗人感情的物象。情感本身并不是诗,情感必须借助于语言形象外化方可称诗,这个外化的过程即意象化的过程。意象是诗词创作的核心,意象营造贯穿于诗词创作的始终,并决定着作品的优劣成败。此诗妙在句句用典而无斧凿痕,形象阐明了诗词必须重视意象营造的道理。
三、语  言
练过兵家十八般,周郎妙计坐高坛。
千军万马沙场上,不用弓刀用语言。
    赏读札记】:此为学诗第三步,注重语言锤炼。诗词是一种语言艺术,其语言是至精至纯的文学语言。与其它文学样式相比,其语言具有更深更广的审美信息量。此诗以武器比语言,把用语比用兵,可谓独开生面恰到好处。诗词语言确如十八般兵器,运筹经营之妙全在一颗诗心。沙场决胜靠弓刀妙用,诗坛夺锦靠语言锤炼。周郎用计,水攻火攻明夺暗取,得胜为上;学诗炼句或推或敲用比用兴,动人为妙。诗语自有无限的创新空间,不管俗字雅字,莫问奇语常语,只要是富于意象美、自然美、新颖美、精炼美、动态美、空灵美、含蓄美、形象美的语言,均可围绕“意帅”锤炼成章。周郎妙计,稳坐将坛,调兵遣将,相题而用,各得其妙,野蔬借味亦得佳肴,诗写性情唯我所适,可矣。
四、章  法
开门突兀见山峰,幽径还须曲径通。
行到峰回知路转,回头遥望月明中。
    赏读札记】:此为学诗第四步,力求章法浑融。章法之妙在于浑融,浑融之径在于婉曲,所谓“诗如看山不喜平”也。此诗运用博喻修辞法,举重若轻地阐明了起承转合的堂奥所在。首句谈起笔,最宜开门见山,直切题旨。诗词篇幅有限,容不得信意铺排,“从头道来”。无论明起暗起、陪起反起、景起事起,总以突兀为胜。古人所谓“如苹风初发,势欲卷浪”(胡震亨),“直疑高山坠石,令人惊绝”(沈德潜),皆此意也。二句谈承笔,或写景或抒情或用事,须如骊龙抱珠,与起笔衔接。“接有远近曲直”(刘熙载),当以曲径通幽为妙。三句谈转笔。应就承笔之意进入峰回路转的新境,无论进转、旁转、反转,总以前后照应、活而不板为佳。尾句谈合笔。或“回头”呼应前文做收束,或“遥望”荡开一步做散场,应如“明月”当途临岐送客,以辞尽意不尽为妙裁。文心雕龙曰,诗有恒裁,思无定位。章法“有起有束、有放有敛、有唤有应”(胡震亨《唐音癸签》),贵在随机应变,切不可拘于一格也。
五、境  界
黄钟瓦釜细心论,谁踏天梯登宇门?
 熔铸人生三百味,于无声处见诗魂。
【赏读札记】:此为学诗第五步,力求境界高妙。“境界”是王国维首倡的一个诗词审美概念。他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界是诗词形式美和内在美的完美统一,是衡度诗词优劣的最高标准。此诗首句化用《楚辞》“黄钟瓦釜”之典,借喻诗词的境界高低。《四溟诗话》云:“黄钟瓦釜声调同异,则工拙两存乎心”,可作此句注脚。第二句以登天宇比喻跨入境界之门,形象而蕴藉;以设问蓄势引起下联,自然而流畅。第三、四句是对王国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诗贵“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的诗意解读,也是对上文设问的解答:诗词作品既要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真景物”,又要“熔铸”作者鲜明的人生况味“真感情”,还要造成一种含蓄空灵、诱发联想的艺术氛围,方可达到或优美或壮美的理想境界。“于无声处见诗魂”,“课虚无以责有,扣寂寞以求音”,(孙联奎《诗品臆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结句实乃妙妙!
赵京战曾在《品境界》一文(原载《中华诗词》2013年第四期)中,把诗词创作境界具体化为厚积之境、苦吟之境、妙悟之境;精神境界——行为境界——作品境界,不妨对照参看。
六、风  格
沉雄飘逸各千秋,不及卢家有莫愁。
扪得玉人真骨相,自家面目最风流。
    【赏读札记】此为学诗第六步:塑造独具个性的艺术风格。诗词风格,是诗人在长期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艺术特色,是诗人气质和审美情趣在其作品中的结晶;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它诗人的艺术特色,是一个诗人登堂入室臻于成熟的标志。这当然是初涉诗坛者难以企及的最高标准。此诗妙在运用拟人修辞格,把不可触摸只能意会的风格概念,活灵活现地昭示于读者面前,同时形象地阐明了作者本人的风格观和审美追求。在浩如烟海的璀璨诗空,各种风格的诗人诗作如群星焕彩,各具千秋。沉雄者,返虚入浑气势磅礴;飘逸者,凌风驭气潇洒出尘;典雅者,高韵古色人境双清;绮丽者,百卉向荣满目生机;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但无论何种风格,总以自然为贵。纵使铺锦列绣浓妆艳抹,怎比不施粉黛纯任自然的“卢家莫愁”更为动人呢。“莫愁”句借李义山《马嵬》诗中原句,不劳点化便出新意,真善用典者也。作品风格的塑造,风骨的美丑,还是独擅“风流”的“自家面目”,更具艺术魅力。自出机杼锐意创新,是诗词创作的永恒主题。苏轼反复强调的“著成一家之言”的风格论,应是每个诗词创作者毕其一生的艺术追求。
乘兴披览之余,随录所思所感,意在探讨诗艺,期待作者和方家批评指正。
[发布时间:2014-12-29 13:07:40 ] [阅读次数:518 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