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辽河诗词网 投稿邮箱:ykzb2008@126.com
诗词作品
·曾林七绝两首
·黄曼妮诗词两首
·武发俊七绝两首
·王建华诗作两首
·赵彦久律诗一组
·谷雨
·为老同学黄明山所摄鱼塘前芦
·枫叶
·收获之秋
·宗德善律诗三首
·傅瑜七律小辑
·乔英钧诗词一组
·
·李家平诗词一组
·周军民律诗一组
诗人论坛 首页 > 诗人论坛   
书生本色自始终

书生本色自始终 
                     
                                        ——
读王充闾诗词浅识

孙临清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著名诗人吕公眉先生曾赠诗王充闾先生有句云:“萧瑟官囊馀典籍,未妨终始作书生。”是赞美,也是期待。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公眉先生已作古逾十年,充闾先生已从行政职务上退下来,且已届垂暮之年。岁月淹忽,令人惊叹。不久前充闾先生将最新诗词集《蘧庐吟草》惠赐,我拜读后深为其作品自始至终所展现的书生本色,人格魅力所震撼,所倾倒。兹就所得点滴略抒管见。
    所谓书生本色,不是那种“百无一用是书生”的书呆子,不是“书生气十足”迂阔而不谙世事,更不是放浪形骸,无所事事的风流倜傥。而是中华读书人即知识分子几千年来传统的完美道德,高尚情操的概括。即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精神。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共产党员的操守。所谓本色就是始终如一,不改初衷。“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充闾先生是一位名播四海的大作家,一位省部级的官员,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事业辉煌。然而先生却始终保持一领青衿的读书人的心态,保持着一个平民的心态和情感。他的诗真诚,无官气,无俗气,典雅清丽而蕴涵丰富。诗言志,言为心声,诗如其人,古今莫不如此。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诗词作品是他们伟大人格的化身。同样充闾先生的诗词是其书生本色,精神风貌的显现,是与前贤一脉相承的。
    第一,充满爱国情怀,忧患意识,时刻关心国是,天下事。一九七五年,海城营口发生七级地震,先生适逢四十岁生日,便写下《四十初度》二绝句。第一首是:“祸有根由震有源,人天交感岂其然。书生空洒伤时泪,不惑缘何惑万千。”斯时正是十年浩劫后期,诗表面上写的是自然界的地震,实际上隐含了对“文革”这样的政治大地震的否定和忧虑,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人天交感”“伤时”“惑万千”一看就知写的不单是地震,而是使国家陷入混乱,政治经济横遭破坏的“文化大革命”。第二首中“布衾如铁枕愁眠,梦幻莺花四月天”,道出了诗人期望早日结束动乱,使国家安定,人民安康,再现莺啼燕语的美好春天。在“左”的路线横行时,先生作为一介书生,当然是报国有怀,壮志难伸了,儒家的用世精神不得以实现。同样写于一九七五年的《抒臆》二首寄寓了这种感情:“卌载蹉跎鬓有丝,乌纱罩顶敢云迟。蠧鱼腹饱成何用,惭愧鹪鹩据半枝。”“星月争辉映敝庐,深宵何意久踟蹰。不成一事年空长,懊恼昂藏大丈夫。”先生时年四十,“四十”在古人诗中多有对事业无成感叹。如清人写过“四十明朝过,苍苍在鬓丝,逝水流如许,强弓挽几时……”也就是屈原的“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之意。先生所懊恼不是“乌纱罩顶迟”而是如鹪鹩巢于半枝那样“不成一事”,无可奈何。这是当时“蠧鱼腹饱”的知识分子的同慨,具有典型性,折射了那个时代的悲剧。
    当政治清明的时代来临时,先生诗词更加显现了积极用世的书生襟抱,不作恣情江湖的隐士,也不甘心作“悲守穷庐,多不接世”的庸人,而是奋发向上,争取发挥才智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多做贡献。这类诗在先生集中俯拾皆是。如“清明无意久流连,暂别林泉,且跨征鞍。”(滴园?调寄一剪梅)“时间长恨少,苦战连昏晓,报国耻空谈,丹心红欲燃。”(菩萨蛮?攻关颂)“芳时莫抱蹉跎恨,万里鹏程正好风”;(迎春风筝比赛)“明时耻作闲情赋,吟啸潮头倡雅风”;(金牛山诗社成立述怀)“恢宏踔厉谱新章,慨而慷,意如钢。前景迷人,何惧路途长。过隙白驹争晷刻,休负却好时光”(江城子?祝贺〈改革之声〉创刊五周年)“球籍激人争上驷,宏猷励己拼中年”(登辽宁彩电塔)等等。这些诗句既是先生个人抒怀言志,也是对他人的勖勉期望。
    先生的感情总是与普通百姓喜忧相关,乐众之所乐,忧众人之所忧。我最喜其《小岗行吟》绝句“丝丝翠柳弄轻柔,油路清溪傍小楼。直恐老来诗兴减,淡烟疏雨下濠州。”“迢遥应恨我来迟,十八先锋鬓有丝。江北江南春正好,老梧待发凤凰枝。”语句畅丽,神情飘逸,寄意遥深,满腔热忱地歌颂了农村改革先锋小岗村,并展望其更加美好的未来。诗人欢快心情如同赤子。相反地,先生对一些丑恶腐败的东西却十分憎恶,必欲除之而后快。请看《扫街女工》:“竹帚钢锹伴晓晨,春寒恻恻汗淋身。沙沙响似敲篷雨,扫净街尘扫世尘。”借咏扫街工委婉地表达了对“世尘”即民风、官风、党风中一些污秽邪恶的憎恶。这是在清明盛世的形势下,书生仍有忧患意识。
同样地,先生也关注国际风云,有感慨也有感悟,作为共产党员在《北国行吟》诗中对前苏联的变化别具情衷。“无言抑塞对宫墙,游子惊心叹海桑”(红场抒怀)“洒血抛颅捍列京,三年固守一朝倾。诚知裂变非因战,自古攻心胜举兵。”(圣彼得堡纪感)“欧亚穿行万里程,风光几度梦魂惊。茫然收却生花笔,破碎河山画不成。”(空中纪感)诗的含意是十分清楚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位共产党员的清醒和思索,不管形势怎么变化都不能忘记党的宗旨,不能忘记共产主义大目标,不能浑浑噩噩,随波逐流。这也是先生忠贞执着,恪守初衷的人格的表现。
    第二,淡泊宁静,清廉耿介,严于律己,诚以待人。从先生的早年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初始的心态和人生取向。先生十四岁时写了《灯笼太守》的处女作“声威赫赫势如狂,查夜巡更太守忙,毕竟可怜官运短,到头富贵等黄粱。”诗虽浅易,立意很好,少年心志,宁静如水,不是那种“何日题桥跨驷马”的希冀飞黄腾达之志,书生本色,初成基调。写于一九五九年的《刺白衣秀士》“临文底事逃名姓,秀士当门莫展才。”暗刺当时“左”的政治路线对人才的压抑,也表现了先生青年时就具有反抗时弊的胆识。写于一九六二年的《编辑生活杂咏》是先生正直耿介品格的初闪辉光。且看“史笔千秋重是非,无须曲意定依违。抉疵辨误挥朱笔,不管文章属阿谁。”表露出先生秉承古代史家之风范,如董狐、左丘明、司马迁那样重是非,坚持原创,正气凛然,不像某些人编选文稿把眼睛盯在乌纱大小,名气高低或以私人情感而依违而曲意,与时下某些报刊出卖版面,权钱交易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了。第二首“编采由来问輿情,每从议报见分明。阿侬不是初笄女,头脚人前任品评。”这里既表现了胸怀坦荡,愿意接受群众批评,又敢于坚定信念,不随俗沉浮的精神。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先生坚持始终,老而弥坚。如写于二〇〇二年的《七绝》:“定力坚心铁样牢,浮名虚誉等烟飘。凭他俗议说三四,珍重斯文慰寂寥。”耿介情怀跃然纸上。
写于一九八七年的《写怀寄友》是充闾先生集中的名篇,广为传诵,突出地展现了书生的耿介性情和崚嶒风骨。“埋首书丛怯送迎,未须奔走竞浮名。”时先生已步入仕途,也是一位领导干部。送往迎来,向为官场所重,古今一脉,宦海沉浮,干系重大。故有曳裾权门者,有望尘遥拜者,至于觥筹交错,馈赠相酬更是司空见惯。而先生对此却是“怯”。“怯”不单单是怕耽误了“埋首书丛”,更重要的是怕堕入浮名竞奔的漩涡。这是中国知识分子洁身自好的优良传统,陶渊明为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鲁迅“躲进小楼成一统”等等都是“怯送迎”的典范。所谓“怯”也不是因为不去逢迎而怕得罪了什么人,而是“不屑于”这么做,是严格自律。可以为“埋首书丛怯送迎”作注脚的还有“绿浪红尘浑不觉,书丛埋首日斜时”(读书纪感)“晚雨生凉祛暑天,未谙歌舞愧华筳”(舞会口占)“生涯旅寄等飘蓬,浮世嚣烦百感增。为雨为晴浑不觉,小窗心路觅归程。”(〈何处是归程〉题记)等等,这与时下某些跑官、买官、卖官者更是势同冰炭。那么先生就什么人也不交往了吗?也不“送迎”了吗?不是的。“抛开私忿心长泰,除却人才眼不青。”对个人私利恩怨抛到九霄云外,而青睐的是人才,交往的是人才。笔者所知,先生到省城任职后,几乎每年都赴盖州探望耄耋之年,孤苦伶仃,一介穷儒的吕公眉先生,有诗赠吕公眉先生云:“往日春风结客场,生平知己此难忘。未妨馀事耽佳句,也列门人弟子行。”尊公眉先生为师长。同样地充闾先生也时常与一位年逾古稀的教授王向峰先生“行则连輿,止则接席。”参加王教授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当筵遣兴》云“中岁追陪每恨迟,春风秋雨两心知。缘悭未得程门立,也傍群贤学拜师。”充闾先生与向峰先生年相若,学相伯仲,可是向峰先生却是布衣一生,充闾先生却欲拜之为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也。先生真个是“襟抱春云翔远雁”,“宦况诗怀一样清”啊。宁静淡泊,永远不会像古今某些喜“送迎”者,时而踌躇满志于车马盈庭,忽而唏嘘感叹于门可罗雀。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先生时时警戒自己不要忘记的“本根”,不要丢掉书生本色。这在其诗中经常倾吐和流露。如《题散文集〈山野菜〉》“岁月迢遥浣旧痕,山蔬野簌寄温情,生涯亦有鸿泥感,华发回头认本根。”《回头溪》:“清泉汩汩出岩间,跳荡奔腾去不还。待得投身浊浪里,始知回首恋青山。”古人也有以溪涧为喻来告诫读书人做官要时时注意保持自己的清廉本色,如“出山不似在山清,”“却怪溪声忙底事,奔流偏欲到人间,”今古同慨。当然充闾先生写诗除励己外,也是规人,用心良苦。
    第三,好学不倦,发奋读书这是书生本色的基本特征和聪明睿智的源泉。诸葛亮《戒子书》中云:“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充闾先生是蜚声海内外的散文大家,也同样是诗词大家。先生不是专业作家,一生绝大多数时间在党政机关任职,案牍劳形,公务繁忙。他是什么时间写的书呢?他那深厚的学问是怎么获取的呢?读了先生的诗词就可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且看下列诗句:“伏尽炎消夜气清,百虫声里梦难成。书城弗下心如沸,鏖战频年未解兵。”“学海深探为得珠,清宵苦读一灯孤。”“探骊寻珠五十春,一番晤对一番新。”(读书纪感)“非关左旧轻时尚,为恋诗书断雅缘。”(舞会口占)“对镜初惊雪渐侵,劳劳不觉又春临。人生好景中年后,不到中年不解勤。”(对镜)“四壁琳琅照眼明,高楼典册满楼楹。攻坚何惧书城固,驱遣胸中百万兵。”(贺沈阳图书馆新馆落成)“为伊消得人憔悴”,“青灯孤影鲜清欢”(逝川)等等,从中可见先生“埋首书丛”之勤之苦。正如孔夫子所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与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读书写作同出一辙。正是由于读书,先生才能“胸中常有千秋鉴,放眼宁无万里遥。”(楞严寺假山)倘若有时间就去迷耽歌舞,搓玩麻将,追求各种时尚,学问岂云乎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知识和智慧使先生往往从一些不惹人注意的现象或自然景观中感悟社会和人生,淡定从容,勇于直面社会,直面人生,不矫情,不虚饰,说真话,富哲理。如《昙花开过即枯黄委地,余心有戚戚焉》:“一枝素艳惜凋残,旋现旋消补过难。顾理失时成大错,花中我亦负方干。”《定西遇雨》:“烟雨茫茫过定西,千禾扑地望中迷。秋霖纵美成何用,施惠由来怕失期。”这两首一者惜花,一者叹雨,都是告诫人在选用人才或做好事施善政时都要抓住时机,不要使“冯唐易老,”不要“马后炮”,不要“焦头烂额为上客”不断地“亡羊补牢”,为政者尤当深思。还如旅朝时所作之《仙女泉》:“健步攀岩尽妙龄,羞将华发对山青。蓬壶岁月谁亲历,尘世烟波我惯经。胜地传奇终有意,神泉祛老恐无灵,仙姬怕管人间事,雾霭迷蒙匿影形。”诗借景观和故事传说而寄托感悟。颔联可以说对古往今来社会最深刻的认识和揭示。“蓬壶”是传说中的仙境,是人类理想社会的象征,是到处莺歌燕舞的地方,可有谁亲历过呢?这是对某些粉饰的否定。即使所谓太平盛世也会烟波迭出,苦难频仍,包括社会的也包括自然的,引人共鸣,发人深思。尾联“仙姬怕管人间事,雾霭迷蒙匿影形”,彼时彼地,应会使人有更多的联想。再看《三道茶》:“未经世路千重境,且饮人世三道茶。消受个中禅意味,岧峣阻险漫嗟讶。”由三道茶使人悟到世路人生的险易、顺逆、成败祸福等相因转化,宜坦然面对,放眼光明,不畏艰难。释道思维,辩证哲学,涵蕴其中。读先生诗,我们感到先生虽位居老干部之列,而诗却丝毫无时下所谓“老干体”之味,学养深厚所致。
    第四,笃于乡情、友情、亲情。王充闾先生祖籍北镇市,生于盘山县(曾辖属营口市),曾工作于营口二十多年,于是营口、盘锦、锦州都成了先生的故乡。先生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到省城任职后在诗词中表现尤为强烈。如在《元宵节金牛山诗社诸友过访》中写道:“无暇劳燕疏音问,有幸家山续雅缘。旧雨齐偕今雨至,诗情每在宦情先。”金牛山诗社是先生在营口任职时亲自指导下创建的,到省城后一直关心营口诗词事业的发展,每逢年节归来,时常与新老诗友聚会畅叙,在其看来比“宦情”即官场应酬有意义多了。先生一直担任营口市诗词学会的名誉会长,凡学会重要活动都拨冗参加,关怀并具体指导学会工作,撰文《营川双璧》发表于《人民日报》,把陈怀和吕公眉先生推向全国,扩大营口的知名度。先生倡导营口创建诗词之市,推动营口诗词文化建设。盘锦“香稻诗社”举办迎春诗会,先生未能赴会,也寄去了题为《乡情》的诗,有句云“人怀旧雨情偏炽,诗寄乡园兴更长。”其情何其深挚。锦州市诗词学会成立,先生因公出,迟五日后,看到请柬,仍寄诗祝贺“剖得双鱼五日迟,荆山雅集恰芳时。”“春帆慵载归乡梦,且作嘤鸣寄小诗。”寄意殷殷。先生因公旅朝,短短数日,触景生情,犹生怀乡之思。如《南浦》:“南浦营川一水间,千重白浪百重山。乡情不管迢遥路,归梦悠悠送我还。”《山行》:“策杖清游入画间,穿林跨涧路弯环。他乡不愿登高望,怕有晴峦似故山。”与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异曲同工,一种情怀。先生写了许多歌咏家乡风物的佳什,同样表达了对家乡深沉的爱恋。如《故乡秋咏》“信步前村认故家,清溪泛碧柳丝斜。平畴风起蛙如市,一路芦花伴蓼花。”“新城一霎起南荒,钻塔如林插碧苍。千顷芦花九月雪,秋光胜处是家乡。”任何人读了都会热爱这个美丽繁荣的昔日南大荒。还如《月牙湾漫兴》:“恍疑海市起云间,楼阁参差景万般。馈我豪情八百斗,新诗题向月牙湾。”月牙湾是营口经济开发区的海滨旅游胜地,先生在这里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家乡建设的巨大变化。
    先生不喜“送迎”,平素交游不甚广,一般都是文化人,平淡如水,却肝胆相照,始终如一。在赠答和哀挽诗中,可见其对友人纯正诚挚的感情。其在一首《赠友》诗中写道:“长河源尾两知音,断雁零鸿展素心,六载神交如水淡,清纯若此世难寻。”赠给哪位朋友,不得而知,但从诗里可看出是尚没谋面的神交。从中最重要的是看到先生交友的原则是“如水淡”,是“清纯”。此亦君子之风,书生本色。营口书法家兼诗人陈怀先生患病,先生“新年期间,前往探视,床头畅叙移时,临别依依”。不久,陈怀先生仙逝,充闾先生赋诗《遥祭》:“梦断音容尚宛然,床前揖别隔人天,诗翁去后情怀淡,独对青灯作素笺。”其《赠吕公眉先生》其中一首云:“忆君常在水云间,富贵浮沤视等闲。见说萧然环堵客,南朝陶谢列清班。”诗赞美公眉先生视富贵如浮沤,安于“萧然环堵”生活环境的崇高品格。实际也是充闾先生的自白,亦视富贵如浮沤耳,故际虽同车笠,而交乃布衣。古贤之风,非世俗所能知也。此外如《答江南友人》《沈延毅先生十年祭》《悼刘黑枷先生》《杨仁恺先生周年祭》等都表达了先生对友人对知音的深沉的感情。特别是《追怀》八首是先生追忆七十年代在营口时的朋友崔玉昆的,山阳闻笛,哀婉悱恻,令人不忍卒读,试录两首:“忆昔营川结厚缘,艰难时世有清欢。谁知竟作幽明隔,回首苍茫泪欲潸。”“沈水辽滨绿满川,垂杨细雨尚年年。碧天云散音容渺,忆旧怀人一泫然。”
    先生也写过爱情诗,但不是直接写自己的情事,而是借咏物咏事等表达自己的爱情观。如《连理松》:“岂似人间离恨重,匆匆聚散走西东。终生不解天涯别,连理枝头爱意浓。”《白龙涧》:“一川石磊大如牛,涛吼溪鸣伴白头。也似人间生死恋,年年水咽大边沟。”《溱潼》:“烟花三月下溱潼,怅对山茶浴晚风。枝上秾华心上血,千年无改尚腥红。”“天孙涕落雨如丝,银汉迢迢暗度迟。千古鹊桥同一慨。两情难得久长时。”这些借物咏怀,赞美忠贞的爱情。先生在一首《读书纪感》诗中提到过自己的夫人。诗是这样写的:“学海深探为得珠,清宵苦读一灯孤。书中果有颜如玉,试问山妻妒也无?”似与爱情无甚关系,然用“戏问山妻”一句,却不经意地透露出先生与老伴的亲昵而又相敬如宾的感情,说明“山妻”在其心中的重要地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随同几个诗友到营口先生家,时其老伴一人在家,问一些事情,其老伴说:“他(充闾先生)做的事我不懂,不明白,我也不打听……”可见是真正的“山妻”,并非文化圈人,而先生对之却如此钟情。这与某些文化人一旦稍稍成名,便以无共同语言,不能事业相辅为借口厌弃糟糠而另觅新欢,真是天渊之别。
    一九八七年王充闾先生写了七律《写怀寄友》的名篇,二十年后二〇〇七年先生写了七律《岁末书怀》,更是应能流传千古的名篇。两首诗是姊妹篇,都是先生肺腑的坦露,书生本色的张扬。写《岁末抒怀》时先生已七十二岁了。从政生涯已画上了句号,检点平生,俯仰无愧,写道:“行藏奥蕴任猜评,暂息蘧庐七二庚。入仕碍难存至性,耽诗端可慰平生。青云鸿鹄高天侣,燕石湘兰大雅情。鸥鹭不争车马道,狂庄圣孔伴鼾声。”诗可以说是对自己一生坦诚的总结。首联展示了特立独行,我行我素的个性和善待生命顺应自然的平和心态。中两联是对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概括。仕途从来都是充满诱惑和风险的,入仕时刻都要面临着考验,想保存“至性”,即书生本色也就是共产党员的党性并不是容易的,甚至要付出代价的。然而“耽诗”即“以诗为魂”,(吕公眉语)正如王向峰先生所说的“有诗人的情怀,诗人的敏感,诗人的深邃,诗人的素养,诗人的话语”为文处世保持了一尘不染,不改初衷,这是多么值得欣慰啊。回首前尘,当付一笑。由于“耽诗”以诗为魂,故能志存高远,如鸿鹄高翔;以诗为魂,故能有所成就,追求大雅而不虚度年华,“燕石湘兰”在别人看来,可能不值得称道,而“敝帚自珍”,“端可慰平生”了。既谦虚又自信。尾联进一步表达了自己不同流俗的追求,鸥鹭忘机,天然纯洁,不愿与滚滚红尘中的轩车驷马相争逐。崇尚孔圣庄狂,即奉行儒家入世思想,奋发有为和道家的无为主张保持心灵的宁静淡泊。这是中国传统的优秀知识分子的人生哲学,先生发扬而光大之。
    充闾先生题《范敬宜诗书画集》中有一首诗,我看可以说是先生自身的写照,用来总结概括先生平生和为本文作结是最恰宜不过的了。诗曰:
    宦海经年亦淡如,书生意气总难除。
    纵横一管生花笔,潇洒从容似大苏。
 
[发布时间:2011-08-30 13:23:52 ] [阅读次数:1118 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