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辽河诗词网 投稿邮箱:ykzb2008@126.com
诗词作品
·曾林七绝两首
·黄曼妮诗词两首
·武发俊七绝两首
·王建华诗作两首
·赵彦久律诗一组
·谷雨
·为老同学黄明山所摄鱼塘前芦
·枫叶
·收获之秋
·宗德善律诗三首
·傅瑜七律小辑
·乔英钧诗词一组
·
·李家平诗词一组
·周军民律诗一组
诗人论坛 首页 > 诗人论坛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大气磅礴  雄浑豪放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赵彦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是苏轼贬官黄州后吊古伤怀的作品。

上阕即景抒怀,通过描写古战场,引发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大江东去”是眼前的江景,用以起兴;开篇的此种气势,古今绝无仅有。望着波涛滚滚、日夜奔流的长江,作者触景生情,感到历史有如东去的江水,并且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亦如江水般的流逝,不禁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这两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写得气势磅礴,感情饱满。“浪淘尽”三字,特别是“尽”字,把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达出来。这样开头也为下面描绘赤壁和缅怀周瑜做了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一句除要达到点明题意之目的,其根本则在于通过对赤壁地理位置和历史人物的述说,引出对三国战事的回忆,而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宏伟的战斗场面。“故垒西边”,指明了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所谓的古战场是人们的传说;“周郎赤壁”,既是扣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作者这样写,是通过联想巧妙而自然地把读者引到这段历史的回顾中去。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从中不难想象出当时战斗的激烈和周瑜统领水军英勇善战的战斗风姿。山势险峻、参差错落的乱岩直指天空,狂奔的巨流汹涌澎湃,猛烈地冲击着岩石;这是何等的雄奇景观!这里只用十三个字,便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这个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的情感,同时为下文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渲染。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作者从神游中又回到现实。英雄人物已经随着长江水而流去了,只剩下如画的江山和无所建树的“我”。此两句,一承上,一启下,由写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开头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一段具体描写了千古风流人物中的周瑜。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显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作者没有直接写周瑜的胯下马、掌中枪,而是武官文写:“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周瑜的表象是年轻英俊、气宇轩昂、雍容娴雅、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辟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的情景形容殆尽;这充分显示出周瑜的杰出指挥才干和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也让人看到了作者非凡的文思与笔力。作者着力描写周瑜,其目的在于凭吊古人以抒发自己大志难酬的郁闷的情怀。周瑜年轻有为,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而自己年近半百,功业无成又遭贬谪;如此之磨难自然会生哀愁,诗人也只有借怀古来自我排遣了。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此句为倒装句,表达了作者极其矛盾和苦闷的心情。面对大好河山,缅怀周瑜少年得志,又深受孙权信赖,年轻时便建功立业;而自己虽有抱负,却有志难伸,有才华而无作为。相比之下,无限感慨,心情由激昂奋发转入消极苦闷。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结尾句“人生如梦”,抑郁深沉地表达了词人对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无限感慨;“一樽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一方面表现出作者消极悲观的情绪,这是作者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反映;另一面,也反映出作者追求功业的雄心壮志犹存。在封建社会里人们一旦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就常常用达观来排解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作者也不例外。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勃发,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归纳起来,本文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上半阕通过对赤壁景物的描写和赞美,将情感寓于景物,情景交融;下半阕通过刻画周瑜形象来倾注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最后借“一樽还酹江月”表达自己的感慨。全词意境开阔,感情奔放,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

2、立意高远。此词怀古抒情,诗人虽然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却能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起笔凌云健举,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在下半阕中虽然写失意,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的作品迥然不同。作者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千古风流人物亦被大浪淘尽,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

3、精于“炼字”。 “乱”、“穿”、“惊”、“拍”、“卷”等字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与气氛。他用“浪淘尽”三个字,把眼前的长江和历史上的人物巧妙地联系起来;用“遥想”二字领起下文;“谈笑间”三字,字字千斤,力透纸背,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气定神闲的神态。这些词语的运用都恰到好处,对于渲染意境都非常精妙和形象。

4、善于运用烘托和映衬来突出人物的形象。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词中有两种映衬:一种是虚写“一时多少豪杰”和实写周瑜的相互映衬,另一种是周郎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

5、表达方式肆意大方,首开宋词“豪放派”之先河。豪放派萌于宋初,臻于北宋,高峰在南宋。由苏轼开创,发展于辛弃疾,又称“苏辛”派。这一派的词题材广,境界开阔,风格雄浑,不受音律束缚。苏词用“大江东去”四字来雄视千古,自古以来,无人超越。它极简洁、质朴却又气象宏大,声势极豪壮,并且富含哲理;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这是其他诗人所无法比拟的,也体现了苏轼以豪放的情怀来表达自己失意人生的胸怀。苏轼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他40岁以后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则是“豪放派”不可多得的代表作品。

[发布时间:2015-09-23 15:58:19 ] [阅读次数:773 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