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辽河诗词网 投稿邮箱:ykzb2008@126.com
诗词作品
·为老同学黄明山所摄鱼塘前芦
·枫叶
·收获之秋
·宗德善律诗三首
·傅瑜七律小辑
·乔英钧诗词一组
·
·李家平诗词一组
·周军民律诗一组
·王国钧诗词一组
·女子诗词学会2024年3月
·晓春残雪
·刘玉法诗作两首
·蒲亮亮诗作两首
·
诗人论坛 首页 > 诗人论坛   
四种境界 ----读陈怀《论诗四首》

四种境界

----读陈怀《论诗四首》


晓 辰


陈怀(1915--1991),号晚晴楼主,安徽庐江人。现代书法家、著名诗人、诗词理论家。陈怀的诗词雍容蕴藉,恬淡自然,作为一代圭臬、传世名家,对中华诗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熔铸新词语意工,源头都在众群中。刘郎不敢提糕字,墨守何来破壁龙。(论诗四首·一)

古为今用不泥古,是古非今必失今。试诵青莲当日句,狂歌曾作凤台吟。(论诗四首·二)

境界都从品格来,潜心攻苦练真材。悬空提髮钻牛角,百尺高楼水上栽。(论诗四首·三)

江湖河海随心到,雨雪风雷触类通。信手拈来成妙谛,偶然都在必然中。(论诗四首·四)

《论诗四首》作于1979年,先生虽逾耳顺,两鬓斑皤,几度风霜,却一心所向,眼见心想,洋洋大道,蔚为壮观。乍读四诗,或以为然;及其深入,稍见端倪;透过一层,犹浩瀚大海,一滴之中,包藏好大个天。

诗以境为上。营造意境,先人不舍,后人望而生畏。王国维谓诗有三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三境界。此三种境界,无非三种地步,对于意象,似无关紧要。而陈怀先生的《论诗四首》却一步一深,一回一荡,称得上四步天地、四种境界。先生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崭新的视野与角度,丰富了诗词理论内涵,为诗词创作和学术批评提供了原则与方向。那么,陈怀先生的四种境界究竟是什么呢?

第一种境界,“根”。根就是把眼光放到根上,把诗立在根基上。诗的“根”在哪里?“熔铸新词语意工,源头都在众群中”(陈怀《论诗四首·一》)已一语道破。群众是诗词的根,是诗词创作的力量源泉。纵观古今,诗词无以离开人民,离开生活,只有向人民大众汲取营养,积蓄力量,才能立足,才有生命,否则必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诗词创作的立足点、出发点。陈怀先生告诫我们,诗词只有“熔铸”,才能“语意工”,“熔铸”就是向大众熔铸,向生活熔铸;就是寻根、问根,就是牢固根基。先生用“熔铸”二字破题,用“群众”二字收裹,一解两句,根源所在,境界自出。这不仅是一种观点,更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向人们揭示了诗词创作的方向和目标,诗词只有深入生活,讴歌时代,服务民众,才能获得生存之本。

“刘郎不敢提糕字,墨守何来破壁龙”,先生接着连用二典,以述“根”之重要。刘郎不敢提糕字,指刘禹锡写诗时遇到“糕”字,这个“糕”字当时只在百姓中使用,《诗经》《尚书》等经书里没有这个字,他最后选择了放弃,后来受到别人的嘲笑。先生用此典告诫人们,诗词不能离开人民,不能丢掉根。“破壁龙”,武帝时僧?繇善画龙,“点睛即飞去”,意指离开根,便没有活龙,没有点睛之笔。

第二种境界,“新”。 新就是冲破藩篱,打造新的天地。“古为今用不泥古,是古非今必失今”(陈怀《论诗四首·二》),提出了古和今、继承与发展的问题。这里的“是古”与“非今”相对立,厚古薄今,必陷泥途。“新”就是突破,就是创新,它不仅是眼界,境界问题,也是诗词创作的道路问题。打破框框,实现超越,必须走新路,必须用新眼光、新视角洞察事物,营造意象。创新是诗词创作的根本任务,诗词不能脱离时代、闭门造车,不能“失今”。“古为今用”是陈怀先生对诗词创作“失今”倾向的一种批评,也是走新路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启示我们,只有打破牢笼,突出个性,实现飞跃,诗词才有灵魂,才能站在文化大潮的前头。

陈怀先生的《论诗四首·二》以超凡的想象和严密的逻辑推理,阐发了“第二种境界”的主张,并运用夸张、比拟、点化等手段予以补充完善。“试诵青莲当日句,狂歌曾作凤台吟”,青莲当日句,指李白的《金陵凤凰台》,“李太白过武昌,见《鶴楼》,叹服之,遂不复作,去而赋《金陵凤凰台》”(明杨慎《升庵诗话》)。然《金陵凤凰台》终未走出窠臼,摆脱拘囿。严羽在《评李太白诗集卷十六》指出:“《鶴楼》祖《龙池》,而脱御,《凤台》复倚黄鹤而翩毵。《龙池》浑然不凿,《鶴楼》宽然有余,《凤台》构造亦新丰妙手,但胸中尚有古人,欲学之,欲拟之,终落圈”。这里的“落圈”,就是陈怀先生“新”的注脚和支撑。

第三种境界,“真”。真就是真实,就是情真意切。陈怀先生的“真”,有两方面的表征,一方面是真学问、真自我。“潜心攻苦练真材”(《论诗四首·三》),“真材”,就是真学问、真自我,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物质世界的探求,属于自然科学;对主观世界的理解、自我的认知,是自知,属于行为科学,以科学的态度认知世界,认知自我,这就是真,就是陈怀先生的“真材”。另一个方面是真品格、真境界。诗的品格与境界来不得半点虚假,有真自我,才有真品格,才有真境界,陈怀先生的“境界都从品格来”,已尽备其述。

“真”是实,来不得半点空。《论诗四首·三》:“悬空提髮钻牛角,百尺高楼水上栽”,对虚假提出了批判。“悬空”翻用“羚羊挂角”《埤雅·释兽》载,羚羊夜眠以角悬树,足不着地,不留痕迹,以防敌患。这里指不着边际,空洞无物。“百尺高楼水上栽”,借一步说话,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刻批判、抨击了假大空。

第四种境界,“自然”。自然是诗词境界的最高体现,也是诗词创作的最高追求。“自然”作为一种境界,有两种特征,一是融入自然,在大自然中放任自我,使我与自然融为一体,实现生命与自然的永恒。二是讴歌自然,通过意象的营造来舒张情感,表达人类对自然的认知、渴求与向往。

“江湖河海随心到,雨雪风雷触类通。信手拈来成妙谛,偶然都在必然中”(《论诗四首·四》)正是陈怀先生热爱自然,超越名利,与天地自然合一精神的写照,也是他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境界的诗语表达。“随心”,用孔子的“随心所欲”;“触类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信手拈来”,随手可取,这些都是“自然”所使。“自然”融合了“偶然”,蕴育了“必然”,都进入先生的“第四种境界”。如此七言四句,句句精到,举手投足,步步踏着,岂是平常诗家所及。

陈怀先生的《论诗四首》如四道美丽的风景线,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又如醍醐灌顶,东林狮吼,给我们当头一喝。“四种境界”从不同时空、不同角度揭示诗词内涵,给人以深远的启发与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意义。

一是启发并引导诗词创作走进时代,走进生活。让诗词贴近民众、服务民众,扎根于民众的泥土之中,这不但是责任任务,更是我们诗词创作的生命线。二是启发并引导诗词创作超越自我,走创新之路。三是启发并引导诗词创作严肃作风,追求真实,做真善美的忠实实践者。四是启发并引导诗词创作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实现自然,投入到自然的怀抱。

陈怀先生以诗的语言,揭示了诗的内涵,为我们提供了学术营养和精神食粮。《论诗四首》用四种角度、四种高度、四种维度,为我们开辟了四种境界,必将成为我们诗词创作的理论基础和力量源泉。

[发布时间:2015-11-25 09:15:48 ] [阅读次数:835 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