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辽河诗词网 投稿邮箱:ykzb2008@126.com
诗词作品
·悼恩师江海峰先生
·周起科七绝一组
·渔归
·傅瑜七律专辑
·闵济林诗词一组
·清明祭十首
·许笑容诗作两首
·放生
·王大博七律两首
·李梅影诗作一组
·蟠龙诗社2024年2月社课
·张德松诗词一组
·隋祥云诗词一组
·词风杂咏
·望峰楼近稿
诗坛快讯 首页 > 诗坛快讯   
全文发布朱彦同志在大石桥市诗词楹联协会第三次全体会员大会上的报告
 
打造诗词品牌,创建地域诗词文化,为“文化兴市”做贡献
 
各位会员、同志:
我受大石桥市诗词楹联协会理事会委托,报告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的工作,请予审议。
   第一、关于大石桥市诗词楹联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的工作
自第二次代表大会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及市文联领导、指导下,在社会各界关注支持下,大石桥市诗词楹联协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为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开辟了大石桥诗词以境为上、以情为重的创作思潮和艺术风格,使大石桥诗词创作水平不断提高,并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一、把握时代脉搏,唱响主旋律
第二次代表大会以来,诗词楹联协会把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为创作服务对象,并在其中找到位置,扮演角色。
   一是以《镁都先锋颂》为重要标志,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目的,开辟了诗词为党的建设服务的先河。
   2005年底,面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开展的形势,大石桥诗词楹联协会以敏锐的眼光洞察政治气候,主动请缨,积极参与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来,号召并带领全体诗人拿起笔赞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的先进事迹,讴歌并支持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健康开展。用旧体诗词形式塑造新时期党员形象。讴歌时代风采,唱响时代强音是大石桥诗词楹联学会的一个创举。《镁都先锋颂》宏扬各条战线先进典型200名,集诗词曲赋500首。其中有古风、律诗、绝句、词曲、新诗等,作者近100人。全书共分5个篇章。腾飞篇,颂扬先进党员42名。主要宣传民营企业家,他们为打造民营经济大县做出了非凡的业绩。诗人的作品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奉献篇,颂扬先进党员47名。讴歌了各条战线上的共产党员,歌颂他们默默耕耘,甘于奉献,为镁都的发展和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进取篇,颂扬先进党员37名。歌颂他们积极向上、勇于拼搏、昂首进取的气概和精神。公仆篇,颂扬先进党员30名。宣传党政机关的先进党员。他们日夜操劳,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体现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和谐篇,颂扬先进党员44名。颂扬离退休老干部和各行业服务人员。这些作品都朴实严谨,风格别致,清新流畅、意境深远,诗风直率,刻意求真,诗味绵长,意趣横生。
   《镁都先锋颂》出版后,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营口日报、辽宁日报播发了消息,给予肯定。营口市诗词学会也予以专版刊发,以之鼓励。共产党员先进事迹以旧体诗词的形式加以颂扬并结集出版,这种做法,得到了中央、省市相关部门的肯定,同时作为先进经验加以推广。
   二是以红诗大赛为载体,歌颂党,歌颂时代,唱响了主旋律。为讴歌党的丰功伟绩,颂扬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建党90周年之际,由诗词协会倡导组织,与营口市文联、营口市诗词学会、大石桥市文联、阳光人寿保险营口中心支公司、《诗词月刊》杂志社联合举办了红诗大奖赛,并推出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诗集》。 这次大奖赛共收到稿件400余首。分别以爱国主义、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和家乡变化为题材,内容广泛,不乏佳作。作品《申奥成功》、《天路》、《上海世博会》、《神舟飞天》、《农业免税》、《港澳回归》等歌颂了我国经济建设和“一国两制”构想取得的巨大成就。作品《镁都盛世》,展示了家乡巨变后的喜人景象。作品《缅怀毛泽东》、《悼念邓小平》、《缅怀周恩来》《缅怀朱总司令》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革命领袖殷殷敬重之情。
   三是以《三字经》、《四字歌》为主要形式,积极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响应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2007年协会组织会员,编攥了《新农村建设三字经》及《市民守则四字歌》。
   《新农村建设三字经》1500言,从我市农村环境管理着眼,阐述了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具有强化村镇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为促进新农村建设产生了积极而重要作用。《市民守则四字歌》2000言,成为城市市民共同遵守的公共道德、社会和谐、职业操守、规划建设、环境资源等方面言行标准,对践行城市文明公约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二、开展创建活动,实施文化兴市
    创建诗词之乡是文化兴市战略的重要环节。几年来,我们围绕创建诗词之乡,从基础抓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工作。
   一是创办蟠龙诗墙。2008年,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改造蟠龙山的总体思路,诗词学会承担了蟠龙诗墙创作任务。43首作品思想活泼、不拘一格地歌颂了家乡山水及城乡变化。在镶嵌着光滑大理石的诗墙上,铭刻着本地40名书法家铁笔金钩、龙飞凤舞的字迹,这是本市诗书联袂的杰作,受到了北京、吉林、内蒙等地诗友、书家的好评,吸引着广大游客纷纷驻足观赏。
   二是编辑出版《镁都诗词集》。结合诗词学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诗词学会发掘、收集本市诗人作品并结集出版。两部诗集共40余万言,收集了近170名作者的近2500余首作品。
   三是诗词小组研讨活动持之以恒。诗词研讨小组由最初的诗词学习小组演变而来,人数由6人发展到25人,成员构成有离退休人员、教师、工人、农民、企业家、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龄30---80岁不等。诗词学会建立了严格的活动制度和研讨内容。从2001年至今,每双周活动一次,整整10年坚持不懈。
   四是创办了《蟠龙山诗苑》。从2007年开始,创办了期刊《蟠龙山诗苑》,到目前已出版20期,吸收北京、吉林、内蒙、浙江、营口、老边、盖州等地部分优秀诗家作品。创刊以来,共刊载诗词作品5200余首。
   五是开展诗词楹联创作活动。几年来,会员的创作涉猎诗词楹联曲赋各领域,17名新老会员共出版个人诗集、文集22部。江海峰的《六味轩韵话琐录》;汤其武的《谷云轩诗稿选》一、二、三卷;丁礼云的《晚晴》和《晚晴拾遗》;管彦的《变迁》;李葆国的《石桥轩诗稿》;程鹏的《惆怅集》;冯金田的《枫叶诗稿》;谢万福的《田园集》;曹辉的《那堪清秋》、《荆钗》、《清秋诗词集》和《以梦出尘集》;张香久的《漫天霞影》、翟洪生的《诗书画集》、杨德辉的《腾蛟起凤》;管彦《春草集》一、二卷;刘成华的《岁月留痕》以及朱彦、孙国尊、车全栋合著的《淤泥河联句》等。部分会员的作品被推荐到国家级、省市级和外地诗刊发表。先后在《诗刊》、《中华诗词》、《华夏诗联书画》、《诗词月刊》、《人民文学》、《长白山诗词》、《上海诗词》、《山西诗词》、《难老泉声》、《诗词世界》、浙江《海盐文艺》、《内蒙古大诗词》、《营口旧体诗词》、沈阳《凤凰楼诗刊》等诗词刊物上发表作品近千首。江海峰、汤其武、管彦、李葆国、曹林昌、张伟、曹辉、孙国尊等人的作品入选《塞外风情》、《山海吟风》、《萧红百年》、《纪辽东诗集》、《盖州清韵》等当代中华诗词丛书中。
   六是组织诗词竞赛。为了在更大范围内普及诗词知识,我们选择了以诗词竞赛为普及载体,激发诗词爱好者的创作热情。几年来,举办了5次诗词竞赛活动,分别是2004年《三正杯》迎春诗词大奖赛;2004年底《广电杯》诗书画大奖赛;2005年第二届《三正杯》诗词大奖赛;2006年《迎国庆·庆中秋》诗词大奖赛和2010底《阳光杯》红诗大奖赛。
   七是开展诗教工作。成立了市诗词艺术学校,以诗词协会骨干会员组成讲师团,并外聘专家作为兼职讲师。先后在铁路小学、南街小学、北街小学、老年诗书画学会开办了8期诗词格律培训班,共培训学员近200名。以铁路小学为代表的诗词进校园工作卓有成效。先后有18首老师作品、22首学生作品在《诗词月刊》和《蟠龙山诗苑》上发表,极大地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和创作热情。有10名学员带着作品参加了《诗词月刊》辽宁营口行诗词创作联谊会,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产生了良好的效应。以李明秀、王慕义夫妇为代表的诗词进家庭活动也具有特色,李明秀、王慕义年近耄耋, 20年如一日,笔耕不辍。
   三、深入社会实践,讴歌火热生活
几年来,组织了观光采风实践,下工厂、进乡村、入学校,感受家乡变化,观赏自然风光、人文景色、古迹遗址,从中汲取营养、启发思路、获得灵感,并以诗词形式抒发感受、表达情趣,赞美生活。先后到盼盼集团、青花集团、金鼎集团、福伟酒业、永安镁业、辽河大桥建设工地实地调研,体悟工业发展脉搏;到新民屯果园、百寨乡农田观赏农村景致,体会农业丰收的喜悦;到三道岭水库、弥陀寺、海城慈莲寺、辽河红海滩、金牛山遗址、迷镇山、青石关、医巫闾山、北镇庙、黄丫口风景区等地;部分会员自己出资外出实践,足迹远达北京、西安、杭州、洛阳、绍兴、张家界、黄山、鸭绿江、黄河、长江等地,领略山水之情,感受历史沧桑,陶冶身心情操,并创作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佳作。以《青花礼赞》、《门王颂》、《青石关怀古》、《黄丫口》、《红海滩》为代表的作品都反应了火热的生活、崭新的理想、美妙的自然,都是来源生活,歌颂生活、热爱生活的佳作。
四、狠抓梯队建设,造就发展后劲
   当前大石桥市诗词楹联协会形成了老中青阶梯式发展局面。一是铸就以“四老”为支撑的蟠龙诗魂。以江海峰为代表的蟠龙四老以及老一代诗家孟凡河、管彦、赵刚、冯家会、张德振、王玉生、程鹏等人为大石桥市诗词文化奠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甘愿奉献、默默无闻的铺路石精神得到了后来者的崇敬和赞誉。二是以前任学会班子为核心的群体扬起了镁都诗帆。以已故会长曹林昌为首的领导班子高处着眼,细处入手,创新思路,承前启后,为形成新的局面开拓了视野,迈出了坚实步伐。中庸中和的创作理念,开辟了大石桥市诗词以境为上、以情为重的创作思潮和艺术风格。三是培育了以“四青”为代表的多彩诗园。以张伟、曹辉、董春野、孙国尊为代表的年轻诗人是大石桥市诗词文化的新生力量,他们的诗词清新隽永,字里行间透出飘逸灵动、灵秀明快。
    培育人才是造就发展后劲的唯一途径。几年来,培育和发展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近30名,目前中华诗词会员已达45名。特别是随着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以中小学为代表的新生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一大批中小学生爱好诗词,将成为大石桥诗词事业的新生力量。
   五、开展理论研讨,形成学术氛围
   在技术层面上解决了孤平、三平脚、三仄尾、拗救、特格、对仗、修辞、结构、破题、谋篇布局等问题;在内容上解决了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大题材、大方向、小圈套、小自我问题;在艺术层面上,解决了手法翻新,使用意向,以理谋篇,以情入景,以动驱势的问题;在哲学层面上解决了对立统一的问题。一批思想深邃、风格灵动的作品已引起行内人士的注意,一些诗者不断锤炼自己,注重情致,以情发为吟咏。随着理论探讨的不断深入,全体会员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部分会员进入了诗评领域和学术研讨行列。受《诗词月刊》杂志社邀请,孙国尊、曹辉利用近半年时间分别对2007年、2008年共24期《诗词月刊》精选出的1000余首诗词做了点评。每一期《诗词月刊》的《切磋》栏目均由我们会员撰稿,得到了全国诗人的一致好评和高度关注,现已成为《诗词月刊》的品牌栏目。中华诗词学会举办的第21、22、23届中华诗词学术研讨会,均有本会会员作品入展。2010年9月中华诗词学会在温州举行了全国第24届中华诗词暨夏承焘、吴鹭山学术研讨会,全国12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发表学术论文35篇,其中孙国尊、曹辉、车全栋提交的《浅谈马凯关于诗词格律的“求正容变”》、《意象欲出、造化已奇》、《犹有秋潮气未平》、《庄老告退、山水方滋》等5篇论文入选。
   六、营造情境意境,提高创作水平
   经过十年的研讨,诗词创作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从最初将研讨的注意力停留在争论平仄、对仗、格律、新韵、旧韵等肤浅层面,跃升到关乎理性、营造情境意境上来;从初期的写境,跃升到造境、化境上来,诗词创作揭开了新的一页。
江海峰的“世人不识真情愫,误把坚贞做可怜”富含理性,表现了传统哲学思想;陈玉琢的“手捧金轮弃浮念,人随鹤影忘天长”表现了禅与情与景相结合的创作风格;姜勇的“登楼欲览江天月,却被江天览一回"蕴含了西方哲学思想。
   叶国俊的“兰蕙生幽谷,淡然远世尘,谦谦君子气,最爱是精神"清新隽永,可见一斑。张伟的“南山脚下寄闲身,五尺疏篱一院春,地僻无朋云作客,梁空有垒燕为邻"灵秀明快,透出雅趣。孙国尊的 “蟾影抱三潭,两情谁晓谙,心中藏桂树,何必中秋瞻”宽怀儒雅。董春野的“几叶红霞燃一枝,江枫渔火两参差,十分秋色如流水,半入丹青半入诗"清丽脱俗,至美之极。
老中青三代诗人的崛起,使诗词创作呈现梯次提升态势,一些作品在国家级、省市级诗词大赛中暂露头角,一些作者已步入当代名人行列。
   李葆国在星光杯第二届中华诗词大赛中获优秀奖;程鹏在中华诗词大赛中获银奖;赵刚在《艾青杯》诗词大赛中获一等奖;艾思在纪念《老年法》颁布十周年大赛中获铜奖,朱彦在金鹰杯中华诗词大赛中获优秀奖;曹辉和张伟分别在仅有10人入选的2009年全国青春笔会上名列第二名和第四名。管彦的作品编入《世界华人诗词艺术家作品精选》、丁礼云在营口市“东林杯”诗词竞赛中获一等奖,汤其武获优秀奖;丁礼云在江苏省“南京人”杯诗词竞赛中获佳作奖,江海峰在营口市“庆香港回归” 诗词竞赛中获一等奖。管彦、冯家会、赵刚的艺术生涯被收录到《世界名人录》和《当代诗词家大辞典》中。
    八年来,经过新老会员的共同努力,共创作诗词楹联曲赋作品15000余首,诗词评论、学术文章40余篇,呈现出重点与普及、研究与探讨同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回顾八年来的工作成绩,我们感受鼓舞与骄傲。前任会长管彦功不可没,本任会长曹林昌劳苦功高。2011年10月23日,曹林昌会长因病逝世,我们十分沉痛与悲哀。他未竟事业不会终止,伴着时间,永远前行。我们面临的不足与努力方向:一是精品力作很少,尚需付出更大努力;二是对本土文化挖掘肤浅,具有镁都特色的诗词文化尚需进一步塑造。三是诗词学术研究和诗词普及工作尚需进一步深入。四是争取政府与社会更多的支持与关注的力度不够,亟待加强。
    第二、关于今后五年的工作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诗词之乡为载体,坚持文化强市战略,深入生活,讴歌时代,热爱人民,反映生活。树立责任、荣誉、团队精神,以包容之心,事业之责,荣誉之感,迈开创新步伐,打造诗词品牌,构建地域诗词文化,为文化兴市做贡献。
    二、今后五年工作设想及目标
今后五年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主要时期,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提高的关键阶段。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了文化强国的战略方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文代会、作代会上的讲话指明了文化强国的方向。大石桥市诗词楹联协会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缘,乘着大文化、大发展的东风,担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与使命,以坚定的步伐,继承传统,开创未来。创新新思维,开辟新途径,迎接新挑战。
   坚持科学发展,实施精品战略。把科学发展观贯穿诗词创作全过程。在诗词创作上坚持精品战略,向尖端诗词大踏步迈进。五年内全国性诗词大赛获得奖项力争达到5—10人次,诗词队伍达到2000人,著书30部;中华诗词会员达到100人以上,发表重要理论文章30篇。丰富创作内容,挖掘并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诗词文化。从田园、山水、投赠向政治、经济、军事体裁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在颂扬美好事物同时,鞭挞落后与腐朽;在褒贬的同时发挥引导教育作用。在形式上,提倡丰富多彩,继承旧体,包容新体。从古风、律绝、长短句向自度曲、自由体上扩展与延伸。在区域色彩上吸纳中原、巴蜀、吴楚文化,形成具有地域色彩的关东文化、辽东文化及金牛山文化。在创作追求和营造手段上,坚持以意为大,处理好意境与艺术的关系;坚持以境为大,处理好形象与情境的关系;坚持以韵为大,处理好风格与内质的关系。在表现手法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摒除空泛,反对口号;摒除模仿,提倡创新;摒除庸俗,提倡通俗。在五年内,通过广大诗词工作者和爱好者的努力,使诗词真正成为具有辽南地域特色的诗词文化,成为本地区独树一帜的文化品牌。
   坚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今后五年诗词文化任重道远。摆在我们面前的形势相当严峻,任务十分艰巨。从为创作而创作为艺术而艺术的非文化状态中摆脱出来,开辟一条影响社会、维系繁荣的文化之路,是我们每个诗词工作者和爱好者的共同责任和使命。我们要团结带领广大诗人和诗词爱好者,站到历史的高度,树立更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唱响主旋律。为时代服务,就是要为党的建设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服务。要用美妙的歌喉歌唱人民,歌唱党,歌唱社会主义,歌唱改革开放。紧紧抓住大题材,创作具有生命力、感染力、鼓动力的作品。今后五年,举办表现重大题材的诗词诗歌大赛5—8次,笔会集会10次以上,出版发行具有时代精神的诗词集5--8部。
   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战略。诗学事业是人的事业,诗学的品牌是人的品牌。一要发挥诗人作用,调动广大作者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多写诗,写好诗,真正把诗词创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二要培养造就人才,壮大诗词队伍,形成人才机制,实行老中青少四结合,重点向青少年发展。今后五年培养诗词重点人才50人。三要表现和张扬人性。把表现人本性和自然本性做为诗的最大目标和追求。从人本性和自然本性的内质出发,把最真挚真诚的本性和天性挖掘出来,从而达到打动人、感染人的目的。四要体现和歌唱人生与生命。把人生与生命融进诗中,把诗融入到人生与生命之中。用人生的感悟和感动去创作诗,去营造诗的情境意境,把歌颂人、歌颂人生、歌颂生命做为诗的最大目标。
   繁荣诗词文化,实施文化兴市战略。我们要以创新发展为目标,通过诗词繁荣推进文化繁荣,为文化兴市贡献一己之力。着力构建诗词文化,一是为相关文化产业助力,推动诗书画联姻,构成产业链条;二是搞好诗墙、诗堤、诗园、诗林、诗廊、诗广场等建设。三是搞好歌词创作和楹联创作,向歌词和楹联创作的产业化迈进。
   坚持普及与提高,创建诗词之乡。普及与提高是今后五年诗词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提高的任务是打造诗词品牌,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诗词文化,普及的任务是创建诗词之乡。创建诗词之乡是2012年中心工作。我们本着市委领导、政府指导、社会倡导、协会主导的方针,调动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上下努力,齐心合力完成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三、保障措施
    1、创建诗词之乡。这是2012年重点工作。要全面落实中华诗词学会确定的创建标准,全力以赴、全面参与,力争2012年完成这一目标。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在县、乡镇、村三级建立诗词组织。二是完善诗教讲师团培训制度,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诗词培训。三是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办好诗词艺术学校,开展诗香校园的创建活动。利用寒暑假,对中小学语文老师进行诗词知识培训。坚持以诗育人,创建全省、全国诗教先进单位。四是聘请中华诗词学会领导和在全国诗词界有影响的诗词专家学者做诗教报告和学术讲座。五是以“六进”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诗教先进单位”、“优秀诗社”、“诗教先进园地”、“诗教家庭”等评选工作。六是积极扶持基层诗词组织,全力支持蟠龙山诗社、大耐退管中心诗社、红豆诗社等诗社的建设发展工作。
    2、继续办好协会刊物,提高作品及编辑质量,扩大协会的影响。积极引导广大会员、诗友,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和原则,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和国家重大活动及重大纪念日进行诗词创作。要通过理论引导和创作示范,多推精品佳作,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容许创新求变。在内容上要与时俱进,反映新时代的新生活、新事物、新思想、新感情;在形式上,既要允许守律求正,严格格律要求作诗,也要允许在不以律害意,讲究诗味,按照变格、宽韵、新律或自创体写诗。协会刊物除按体裁设计的固定栏目外,将紧密配合重大时事政治开辟一些特色栏目,同时要积极刊登更多外地诗友的作品,扩大刊物影响力。
    3、加强诗词的学术研究,力争推出一批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一是鼓励有影响的会员潜心学问,著书立说,出版一批受欢迎、在全国诗词界有影响的著作。二是大力发掘和宣传本地区古今诗词文化名人及其作品,广泛地开展学术研究,提高会员的创作水平。同时要加强个体诗人及其作品的专项研究,向社会推出一批质量较高的研究专著。
    4、加强诗词队伍建设,保持协会生机旺盛势头。要吸纳中小学教师及学生加入诗词协会,打破会际界限,吸收书法、美术、音乐、摄影等会员加入诗词协会;扩大外省市诗家、诗词爱好者加入我市各级诗词协会,吸收新诗作者、爱好者加入诗词协会。
    5、加强诗词网站建设。建立蟠龙山诗词网站,在争取更多更高质量的稿源同时,活跃诗词论坛,聚集人气;要扎实推进市场化运作,增强网络的发展空间和生命力。
    6、进一步做好联络协调和指导服务工作。按照“六进”的要求,扩大诗词组织建设,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由少到多,不断发展,逐步将诗词组织建立起来。同时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横向联系,让社会关注诗词,让诗词走向社会。
    7、进一步开展诗词竞赛和采风活动。搞好七月七的爱情诗词大赛,中秋节的赏月团圆诗词大赛,重阳节的登高即景诗词大赛等竞赛活动。
    8、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建设具有合力和发展后劲的诗词队伍,建设能够打造诗词品牌和地域文化的诗词队伍,
各位诗友,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把“文化兴市”作为“十二五”战略目标,我们诗词楹联协会要与时俱进,努力工作,全面开创诗词工作新局面,再创诗词工作新辉煌。为打造诗词品牌、创建地域诗词文化,实现文化兴市、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发布时间:2012-01-12 14:41:48 ] [阅读次数:6302 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