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辽河诗词网 投稿邮箱:ykzb2008@126.com
诗词作品
·曾林七绝两首
·黄曼妮诗词两首
·武发俊七绝两首
·王建华诗作两首
·赵彦久律诗一组
·谷雨
·为老同学黄明山所摄鱼塘前芦
·枫叶
·收获之秋
·宗德善律诗三首
·傅瑜七律小辑
·乔英钧诗词一组
·
·李家平诗词一组
·周军民律诗一组
诗人点评 首页 > 诗人点评   
原学玉点评诗词点评

原学玉点评诗词点评

 

于天墀

 

和凤亭原韵

 

近村芳草绿初齐,三月东风长柳荑。

春水带愁随客远,晚云载雨压山低。

浮生已悟庄生蝶,壮志还惊祖逖鸡。

莫笑文章遭白眼,百年声价待君题。

 

原学玉点评:于天墀,晚清大诗人也,系辽宁盖州人。这是一首和诗,但决非一般的应酬,很有思想,很有份量。凤亭先生,其人生平事迹不详,这并不妨碍我们对这首诗的解读。诗的前两联,描绘的是眼前景:“芳草”“ 柳荑”“春水”“晚云”,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带愁随客远”、“载雨压山低”,其色调是灰暗的,情调是低沉的,一种说不出来压抑感溢于笔端。这和先生的身世、遭际有直接关系。但作为一个天才,一个大才人,岂甘落拓,岂甘沉沦!“浮生已悟庄生蝶,壮志还惊祖逖鸡。”颈联格调、情调大变,但又是复杂的,既悟透了“庄生蝶”的幻境和超脱,同时还想像祖逖闻鸡起舞一样,能有所作为。出世与入世的愿望交织在一起,这是古今才人共同的矛盾心理,勾画得十分形象。“莫笑文章遭白眼,百年声价待君题。”篇末振起,好句,殊为警策!这是先生虽久居村野,业为塾师,仍笔耕不辍的一个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坚信古今道德文章的历史地位、不可或缺的价值和光昭千古的永恒性。果然如此!在先生逝世后的百余年间,“于天墀诗稿”竟有三次结集出版。

 

歌风台六首之一

 

果然刘季是英雄,豪饮酣歌事事工。

烹狗恨生歌曲里,斩蛇心落酒杯中。

故乡不散三年魄,乐府能开两汉风。

回首荒台零落尽,空余秋社走村童。

 

原学玉点评:现存的于先生咏史诗39首,首首可圈可点,不陈腐,很有见地,这是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关键之所在。首联语出不凡:“果然刘季是英雄,豪饮酣歌事事工。”肯定了刘邦的历史地位,虽亭长出身,沾无赖、流氓习气,但毕竟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不仅有卓越的武功,文治也不含糊。“烹狗恨生歌曲里,斩蛇心落酒杯中。”颔联描绘了刘邦“豪饮酣歌”时的心理活动:“尽多父老来筵上,却少韩彭在座中。”猛士何在?谁守四方?但无论如何,“威加海内”,天下平定,而不是提三尺剑创业的时候,一块石头落了地,可以放心的地饮酒了。这两个典故是大汉王朝创业阶段的重要结点,概括了刘邦的一生。巨笔如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接下来颈联高度评价了刘邦“豪饮酣歌”的重大意义:别小看这个文化不高的粗人、马上皇帝,在衣锦还乡,与父老乡亲欢聚畅饮时,脱口唱出的一首七言诗,竟然做了开创性的贡献,名垂百代,“乐府能开两汉风”。这个评价直到今日仍不失之为真知灼见!诗的末句,由怀古回到了现实:“回首荒台零落尽,空余秋社走村童。“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把刘邦开基创业提到历史的高度认识,“俱往矣”,历史是无情的,帝王竟至不如芸芸众生!“几曾春不老?万世总荒唐。”收得拢,收得好。

 

春柳步韵十首之二

 

者般狂浪也含羞,眼底轻波淡欲流。

一日不曾留客住,半生底事替花愁。

青归东晋陶潜宅,绿满西湖苏小楼。

最是江城图画里,黄梢无数出墙头。

 

原学玉点评:咏物诗在于先生诗集中占很大部分,七律同题多咏,有时竟达百余首,且每首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毫无雷同、堆砌、浮躁之感,充分展现了诗人的学识、见地和才华。

此诗便是一例。首句直接入题,拟人写法,把“春柳”比作逞尽风流的美人:“者般狂浪也含羞,眼底轻波淡欲流。”春柳枝条随风摆动摇曳的情景,与美人的神态何其相似!“一日不曾留客住,半生底事替花愁。”颔联酷似流水对,但却极其工稳。还是拟人写法,写的是一个“情”字,“春柳”挽上了“客”与“花”,别有情趣。颈联为春柳着上了颜色:“青”与“绿”,兼咏史,“陶潜”和“苏小小”从“宅”与“楼”中,走了出来,写出了“春柳”境界和格调:纵然隐居村野,流落江湖,亦非寻常!末联推出眼前景,用广角镜头拍摄“江城”的一角:“最是江城图画里,黄梢无数出墙头。”初春之际,“春柳”梢头的鹅黄色,生机勃勃的景象毕现矣!“墙头”春意盎然,墙内、墙外,整个“江城”又该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诗人没有描绘,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余味无穷。不难发现,“春柳”八句,句句有来处、有典故,增加了诗的厚重感,耐咀嚼品味;但给人的感觉是,又好像是没用典,即使是不知其典,对诗也能解读个大概,诗的高明处就在这里。其次,先生的诗句式多变,参差有致,颔颈联的对仗,达到了整齐美与参差美的高度统一。再次,先生的诗语自然流畅,鲜活灵动,有似落花流水,而毫无艰涩、阻隔、滞碍之感,读之,令人荡气回肠,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才气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此诗便是一例。难怪当代著名诗家林从龙先生看到于先生的诗集后,曾赋诗以赞:“群星璀璨清诗苑,又有明珠踞上头。”

 

沈延毅

白发诗人日往还。

 

香艳人传赵媞楼,当年雅韵亦千秋。

而今文史开新馆,海上将军已白头。

公孙两是据辽东,海表雄图往事空。

剩有嵯峨辕邸在,小楼一角日初红。

僻巷沉沉远市寰,衙门虽设似常关。

坐谈天宝无穷事,白发诗人日往还。

 

原学玉点评:早年,老诗人与张汉卿先生素有交往。解放后,“嵯峨辕邸”—— “文史开新馆”,而将军却囚居海岛,难返故园,宁不令故旧感慨系之!诗从“香艳人传赵媞楼”切入,“英雄美人”,“ 雅韵亦千秋”,一下子拉近了诗人与将军之间距离。尾句点题:“海上将军已白头。”窃以为,如果没猜错的话,一定是先有此句,才有此诗,有此诗,才咏出此组诗!此句足以振聋发聩,抚今追昔,不胜沧桑之慨!诗的第二首转到对“公孙两世据辽东”“往事”的回忆,前两句很有气象,与后两句形成绝大的反差:“剩有嵯峨辕邸在,小楼一角日初红。”情景交融,悲乎?喜乎?真是百感交集!第三首:“坐谈天宝无穷事”句,有唐诗的痕迹,典故活用,增加了诗的内涵,极富沧桑之感。“白发诗人”与“白头”“将军”呼应,人俱老矣,事俱往矣!物是人非,触景伤情,真个催人“独怆然而涕下”。写这类诗,不是个语言技巧的问题,也不是所谓的修饰方法的问题。写这类诗,还是要实实在在的写,因为心里流淌出来的东西,有如“清水出芙蓉”,它是不需要包装的。总在技巧的层面上转悠,没有多大出息,不好使,小趣而已!以为换个新名词,弄个新的修饰方法,耍个新花样,就可以大功告成,得胜还朝,流芳百世了,实际不是那么回事。真正的诗家,应是“豪华落尽见真淳”,在诗的涵容量上着力。大家与小家的区别就在这里。

 

 

乙丑冬大雪,书偶成

 

虎跃龙腾志,天空海阔心。

身经无量劫,一笑过来人。


原学玉点评:前两句很有气势,成语入诗,未作技术性处理,亦未见新奇。后两句虽是常见的熟语,但联想到诗的时代背景,和老诗人的经历,万千感慨尽寓其中矣!诗写得很轻松,看似“无所谓”,实际很沉重。一等襟怀,大家手笔,由此可见一斑。

 

陈怀 

良辰赋

 

一九四零年五月十六日(农历四月初十为玠之诞辰)与张玠结婚赋时在湖北当阳之清溪河。

 

漂泊二十五,而今始有家。

故园烽火急,亲舍白云遮。

甘苦须同节,安危济一槎。

愧无张敞笔,莫笑画眉差。

 

原学玉点评:这是一首爱情诗,序中写道:“一九四零年五月十六日(农历四月初十为玠之诞辰)与张玠结婚赋时在湖北当阳之清溪河。”这个写作背景的交代十分必要,从中可以看到先生在制题方面的讲究,殊为严谨,十分到位。《良辰赋》写于山河破碎,战火纷飞,全民奋起抗战之际,“良辰”恰逢“国难”,这是怎样的一个“良辰”啊!“漂泊二十五,而今始有家。”首句写得看似脱口而出,很随便,很轻松,实则特沉重。“漂泊”二字包含了多少血泪、苦难辛酸!“二十五”岁才“有家”,有个栖身之处,在当时,绝对是个“大龄青年”,原因何在?颔联说得很清楚:“故园烽火急,亲舍白云遮。”老杜笔法,沉郁顿挫,十个字,讲了六层意思。“白云”通常是个好景,但与“遮”字组合,联想到“烽火急”,则大煞风景:“故园”与“亲舍”皆处于战乱之中,哪有一处清静安适!颈联紧承颔联,并紧扣主题,回到了“良辰”的“家”:“ 甘苦须同节,安危济一槎。”是“山盟海誓”,也是互勉,夫妻俩就是这样度过一生的,堪称模范。“安危”不仅涉及到个人,也涉及到民族和国家,“国破尚如此”,小家岂能安然?!先生情系家国,诗的格调、境界的高卓就在这里。末句是夫妻间的“悄悄话”,用了“张敞画眉”这样一个众人皆知的典故,与诗题、首联呼应,颇有风趣。先生的这首爱情诗给我们以启示:爱情不单单是卿卿我我,甜甜蜜蜜,也有,也必须有它高卓的格调和境界,名篇《梁祝》、《孔雀东南飞》、《天仙配》、《罗密欧与朱丽叶》俱是如此。

 

洗笔

 

一九六三年九月为街道开设美术服务部,六五年三月即被令歇业,六六年五月入日用铸造社劳动赋此。

一盏清泉洗秃毫,久经污染墨难消。

炫才悔作生花梦,灭顶惭推苦海潮。

漫说刚柔能共济,须知墨白不能淆,

请君从此归箱箧,铁臂银锄学体劳。

 

原学玉点评:先生系当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抗日战争时期,投笔从戎,共赴国难。解放以后,备受磨难,此诗可见先生身处劫难时的心情和精神状态。“一盏清泉洗秃毫,久经污染墨难消。”书生意气,视墨如今,欲罢不能!颔颈联写的很有深度,“悔”耶?“惭”耶?恨耶?愤?思绪万端,忧思百结,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就是在个人身世与时代脉搏,个人遭际与

国家的命运的浮沉中,努力拼搏和奋争,不甘沉沦,不甘落伍!“请君从此归箱箧,铁臂银锄学体劳。”悲乎痛哉!“哀大莫过心不死。”绀弩老人如是说,先生可谓是知己矣!

 

 

病中自况十五韵

 

          一九八八年七月六日

吾年七十三,古云是一坎。锻炼虽经常,未能祛病患。

去年脑血栓,今年又血便。医护笑相迎,又来住二院。

自吹不服老,老境何能变。辗转五十年,蹉跎白发现。

打也打不倒,踹也踹不扁。砸也砸不碎,嚼也嚼不烂。

东奔西颠身,南腔北调汉。君子无所争,必也争乎干。

可欺以其方,难阻之于绊。不愿轻流血,头不可妄断。

言谈时有失,错误常难免。眼前云雾纷,何惜桑榆晚。

明知风烛年,尚怀弦歌愿。嗟此白发翁,谁与为之伴。

 

原学玉点评:“病中自况十五韵”,不可轻慢,“自况”,也是自述,是先生对自己一生总结,诗从“病中”切入,身患绝症,面对死亡,坦然一“笑”。然则,诗之宗旨不在此耳,而在寄情言志。“辗转五十年,蹉跎白发现。打也打不倒,踹也踹不扁。砸也砸不碎,嚼也嚼不烂。东奔西颠身,南腔北调汉。君子无所争,必也争乎干。”诗语有元曲的影子,诙谐幽默活泼生动,有如连珠炮,劈哩啪啦,起到独特的美听作用,更能充分表达曲折复杂的思想情感。百折不挠,心系家国,“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先生的精神境界,也是先生的诗之本色,是贯穿其全部诗词作品的一条主线,爱情诗也不例外!先生的一生是爱国怜民的一生,“目尽青天怀今古,肯而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张元幹《贺新郎》词,可作先生冰雪诗心、诗风之印证!


吕公眉

 

庚申秋张毓茂教授告南游归来四首

 

闻说江南去论文,座中才调尽如君。

平生最是襟怀冷,又挹黄山一线云。

联辔南游兴不孤,锦囊可有剩诗无。

红粳正熟鲈鱼美,八月西风满太湖。

踏遍黄山顶上程,看云听雨太凄清。

老夫要涤肠中热,乞寄松涛漾月声。

林泉竹石尽登攀,招惹烟霞抽底寒。

莫道众山低五岳,故乡陵谷有奇观。

 

原学玉点评:先生是当代著名诗人和散文家。张毓茂教授曾授课于是先生帐下,与先生有师生之情谊。此组诗不是一般的酬答诗,很值得一品:诗语美,充满诗情画意,句句可圈可点;诗语上下连贯,自然流畅,熨贴而不着斧痕,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很有韵味,这是很难做到的。仅就诗语的“天然去雕饰”,清真淡雅而言,绝对是无懈可击,绝对是一流的,当今诗坛,能与先生相匹者,有几人欤?!贺苏先生诗云:“非真情种莫为诗,十个诗人九个痴。”先生是真诗人,亦是真情种,其组诗四首,饱蘸深情,师生之谊流于字里行间,句句含情。诗中有我,有情,弦外有音,遐思不尽。它不是一般的应酬、应景,它绝非是等闲之音,不仅很有意境,而且很有思想,很有见地,读之,令人感奋不已。这是先生的诗非同凡响、超乎寻常、能打动人心的关键之所在,我们确实应该很好的学习和吸收。难工七绝人称绝,无负生平意自平。人云:先生乃当代“七绝圣手”,当不愧矣!

 

听潮有感

短衣曾许射盘雕,误我功名走市朝。

三+四年真-梦,西风咽泪独听潮。

 

原学玉点评:诗的前两句自述平生遭际,短衣雄心,志在射雕,何等襟抱,何其英姿勃发!底亊误我,沦落市朝?没有提及,也无须道出,了解那段历史者,自当领会,多少有如先生者,饱经风霜,倍受磨难,磋砣年华!历史为之付出多么沉痛巨大的代价!“三+四年真-梦”,说得轻松,人生有几个三+四年?更何况正值人生的黄金般的年龄段!“西风咽泪独听潮”,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整整三+四年,耽误了多少事,宁不痛心疾首,为之一恸!“独听潮”,听的是什么“潮”?因何而“咽泪”?”“独听潮”有何所感?沒有明说,任由读者思考,这便是先生所孜孜不息追求的境界:弦外余音,先生的诗确实进入了这种上乘的境界。


先生在《重来营川有感四首》写道:


 一

何期劫后复重来,驻足郊原一笑开。

万顷蓼花红不见,最无人处起楼台。

此行犹忆旧风华,三载依依客作家。

拄杖重来人已老,又披风雨看藤花。

长街灯火似元宵,作意微风漾柳条。

老去翻矜腰脚健,夜寒来听海门潮。

残雾微微初日高,刘郞重到兴偏豪。

东风吹放花千树,不是玄都观里桃。

 

  此组诗表露的思想情 感,恰与《听潮有感》透露的情绪,形成鲜明的对照,此一时,彼一时,沧桑巨变矣!

 

元宵观走马灯

 

來也匆匆去也频,置身+丈软红尘。

旁观自是忙中客,翻笑花灯走马人。

 

原学玉点评:诗的表层是写观走马灯的情景,实则隐寓一个哲理:任何人都不能超越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旁观客其实也是局中人一一“花灯走马人”,在围着花灯观赏,转悠的同时,不也是置身于“+丈软红尘”中來去匆匆转吗?这是-个以天地为空间,硕大无比的大花灯!诗的字里行间不经意地阐述了这个道理,极其生动,极具性灵,具有哲学思辩的高度和深度。会心者,读之不免引发一番感慨:聪明休自作,笑人亦笑己!

 

杨士首

 

驱车二首

 

1974年48两月,公社“人保组”强迫我游街4次,妄图彻底摧毁我的人格和尊严。无耻之尤,莫此为甚。

 

今日驱车游大街,心中意绪尔难猜。

腥膻遍地妖氛起,定借银河碧水来。

 

今日驱车游大街,心中无愧意何哀。

苍松峭壁迎风啸,独有红梅傲雪开。


原学玉点评:先生是当代著名学者和诗人,亦是革命军人、中共党员。文革时期,遭到极左路线迫害,备受磨难。“驱车”——诗题耐人寻味:谁驱车?是“强迫我游街”者,还是“我”?“今日驱车游大街”——这气势,仿佛是“我”在“驱车”!大有志士仁人临危笑傲之气概。“腥膻遍地妖氛起,定借银河碧水来”!“苍松峭壁迎风啸,独有红梅傲雪开“!这种心态,不是谁都具备的。诗语铿锵,掷地作金石声之声。什么“威武不屈”?什么是“贫贱不移”?当其时,先生的诗作了最好的回答!“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于无声处听惊雷”!先生在文革十年动乱中,用血泪和生命写出的这些诗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人经历的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中,产生的充弥于天地之间的正气歌,是当代中华诗坛最具闪光点、最有价值的、最有震撼力的诗词杰作,是当代中华诗坛的稀有精品,是难得的国之瑰宝!试问:当其时,敢于正视现实,敢于直面人生,敢于直吐胸臆,发出一声呐喊,有几人欤!?这类作品不仅在我地区,即使是在全国,也是为数是不多的,难能可贵。先生的诗词作品的价值就在这里,在于它是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并以此确立了它在当今中华诗坛的历史地位。这类诗做不到“温柔敦厚”,有如“怒发冲冠”者、“我自横刀向天笑”者,如何“温柔敦厚”得了?!面对“人格和尊严”受到严重的侮辱,竟能赋诗以抗争,如“松”、“梅”一般——“迎风啸”、“傲雪开”,先生为何若此?诗中作了明确的回答:心地坦荡,“心中无愧意何哀”!先生之性情,我的朋友描绘和概括得很到位:“他是—个‘纯’知识分子”!用“知识分子”这个词,尚不能清晰地勾画出先生的真实的形象,还要在前面加一个“纯”字——这是颇有见地的,不妨说是一个大发现、大创造。

   

在风雨中

1975年4月,我重病中,突遭批斗,令我到四无人烟的荒郊“打更”。一夜风雨交加,几将栖身的窝棚席卷而去,乃仿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赋诗以记之。

独卧荒郊不自哀,犹思为国战澎台。

蓬翻席卷风吹雨,战舰红旗入梦来。


原学玉点评:诗人19491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四野战军后勤部任记者。参加解放华中南的许多战役。1950年随军参加抗美援朝。1954年底,由部队转业到地方。这种人生经历在面对着“一夜风雨交加,几将栖身的窝棚席卷而去,” 联想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赋诗以志:“犹思为国战澎台”、“战舰红旗入梦来”,不足为怪。但在“重病中”,“突遭批斗,令我到四无人烟的荒郊打更”。却能“独卧荒郊不自哀”,这种心态,殊为难得。有趣的是,身处逆境的陈怀先生也有类似的抒怀诗,《秋夜吟》:“1974年秋,夜不成寐戏作。”今附记于下:“遣送农村不自哀,但思为国报涓埃。宵深坐起惊残梦,疑是春风化雨来。”老一辈诗人身处劫难,心忧家国之精神实在令人感佩。读先生的这类诗词作品,可以看出那一代曾经受过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在历史的大转折、大更迭中,在遭到极不公正的待遇时,如何不甘平庸,不甘沉沦,在逆境中,同命运抗争,同邪恶斗争的。所以,诗人的这部分诗稿,也是诗史,弥足珍贵。

 

在重病中

1996年12

猝发危疴气息微,魄魂入梦似西归。

亲朋室内心燎火,儿女床前泪湿衣。

故里清溪犹沛沛,家山绿竹尚依依。

灵台皓月映秋水,眼底红旗耀日晖。

 

原学玉点评:这是先生的绝笔诗,这以后不久,先生就溘然长逝了。病情稍有缓解,先生便赋诗以言志。作为学生,我曾聆听过先生吟诵此诗:背着手,一边吟诵,一边微微点头。诗中表达了先生对“亲朋”“儿女”“故里”“家山”的无限眷恋之情,殊为感人。篇末陡然振起,“死犹未肯输心去”(清·黄宗羲诗句):“ 灵台皓月映秋水,眼底红旗耀日晖。”这是真正中国知识分子一生追求中国共产党,追求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终于实现自己的愿望,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在其生命即将结束之际,用心血、整个生命写下的惊风雨、泣鬼神、感天动地的绝笔诗!先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入党时,曾作七律一首:

苦斗一生意未央,红旗引我上康庄。

五洲举目施宏略,四海扬帆指正航。

莫忆华年拭泪眼,却欣白发换新装。

常思皓月映秋水,应是丹心炽夏阳。

 

家国情怀,红旗情结,始终不渝:什么都可以舍弃,乃至生命;唯独主义,不能舍弃!“革命理想高于天”——这是先生的毕生追求。同道者,读之,当为之潸然泪下!

 

易兆鸿

贺龙元帅

风云叱咤气如虹,跃出湖湘一蛰龙。

惩霸起家刀两把,拯民播火浪千重。

南昌举义先挥帜,北伐除奸大挽弓。

风雨如磐人去也,青编遗恨九州同。

 

原学玉点评:"风云叱咤气如虹,跃出湖湘一蛰龙。"好句!极为生动,极为形象!名实相符,贺龙元帅不负此句!颔、颈两联俱有史实可查,且赋之以形象思维咏之,与"风云叱咤气如虹"相呼应,构成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历史画卷,共和国开国元戎贺龙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的英姿呼之欲出。尾联:"风雨如磐人去也,青编遗恨九州同"——极有分量,把历史性的悲剧由典型推倒普遍,既有深切的哀思、痛惋之情,又有理性思索。从而突破了一般化,诗的所谓厚重感、沧桑感就在这里。

 

    纪念《义勇军进行曲》创作60周年

 

一曲铿锵义勇军,最强音赋国之魂。

拚将血肉长城筑,敢把豺狼烈火焚。

赤帜丹心升冉冉,起来前进吼频频。

居安岂可忘忧患,世代高歌响入云。


原学玉点评:写这类题材的作品,温柔敦厚不得,小家碧玉也不行,低吟浅唱、自遣闲适更靠不上边。如同《义勇军进行曲》一样,此诗,起笔直入主题,弦律慷慨激越:“一曲铿锵义勇军,最强音赋国之魂”。诗语鲜活生动。颔颈两联,将国歌的词汇嵌入其中,不露痕迹,恰到好处。末联以史为鉴:“居安岂可忘忧患,世代高歌响入云。”歌声激昂,把诗推向了高潮。其标格之高,气势之强,有似《义勇军进行曲》,读之,令人心潮激荡,感奋不已。


水调歌头·读毛主席《沁园春·雪》感赋

 

万里军行急,马背韵俱成。岂似闲庭风月,笔下起雷霆。浩荡直抒胸臆,浪漫遐思飞动,吟唱更谈兵。天地任翻覆,谁有此豪情。     须晴日,江山美,意纵横。历数风流人物,一“雪”压山城。坡老中秋咏月,叟登楼寄兴,差可语同行。举目众山小,千古仰峥嵘。

 

原学玉点评:借鉴了山东大学教授、著名文史专家高亨的《水调歌头》词,风格近似,但又各有千秋。词的上片风华绮丽,雄奇灵动:从首句的“万里军行急,马背韵俱成”到“天地任翻覆,谁有此豪情”,有似长江大河,主旋高奏,大吕黄钟,恣肆汪洋,起伏跌宕,奔涌无束,一泻万里。读之,让人感到畅快、振奋不已。过片起笔:“须晴日,江山美,意纵横。”词语紧承上片,化用毛泽东《沁园春·雪》词的句子,由豪放转到委婉,气势略有舒缓,此正是写词的好路数。“历数风流人物,一雪压山城。”波澜陡起,一语概括,如雷震撼,气壮山河。就诗词作品的风格奔放豪迈而言,先生认为苏辛两位大家“差可语同行”,但与毛泽东诗词所展现的胸襟、气魄、情志而言,相比较还是逊色的。“举目众山小,千古仰峥嵘。”此语作结,纵横挥洒,嘎然而止,可谓是巨笔如椽。

 

[发布时间:2016-04-27 14:33:02 ] [阅读次数:1714 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