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辽河诗词网 投稿邮箱:ykzb2008@126.com
诗词作品
·国庆节游英雄园
·国歌颂
·张书华七律两首
·营口赋
·李家平诗词一组
·匡天龙新诗三首
·赵海彬诗词一组
·春雨
·孙长印七律两首
·姜元谦七律两首
·王地邦词作两首
·国庆兴怀
·祖国颂二首
·元旦畅怀
·劳动逐梦
诗人论坛 首页 > 诗人论坛   
传承经典 光被千秋 ——序王化基整编之《王郁云诗选》


 

传承经典 光被千秋


——序王化基整编之《王郁云诗选》


汤和伟

    

      王化基是我的老朋友,我们有过四十余年的交往,如今都已岁在耄耋,还都象蝌蚪一样游荡在文艺的平湖里,多年不疲。他说不清楚为什么,我亦说不清楚为什么,兴许是热爱,是情缘吧。2015年初,他拄着拐杖,拎着兜子到我家来,打开兜子,让我惊叹不已,原来他花费多年时间收集、整理清末民初盖州籍诗人——友陶耕者轩主王郁云的诗作,共400余首,欲编成集,邀我作序。我由钦敬而不舍,虽学浅而未辞,竟欣然接受了。

每与外埠诗友聚,总会听到“盖州(古辰州)文化底蕴丰厚,人文荟萃”的美誉,能得到如此赞誉,这当然是与历史延续、文化传承不可分割的。无论是文物、文章、诗词、以至人文,都应因此而自成脉络。后来者读文、读史、读人,均可谓承前贤之风采,继往而开来。回溯盖州诗词文化历史,可远至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赴辽东平乱的历史故事,在盖州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至今尚有遗迹可寻,在青石岭镇存有青石关、黄粮堆;大石桥存有淤泥河等当年战争的遗址和遗迹。李世民平乱获胜,到万福的赤山休兵避暑,并建有凯捷寺,立有凯捷碑。并写下《辽城望月》的诗篇,从而引出了唐代沈佺期、高适、杜甫、李白等著名诗人对辽东的关注,写出了一批咏辽东战事和自然山水的诗作。如沈佺期的《关山月》、高适的《信安王幕府诗并序》、杜甫的《承闻北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等。此后的盖州诗人主要有金代正隆二年进士刘仲尹,著有《龙山集》。金代明昌五年进士庞铸,博学能文,工诗词,亦颇为时人推重。特别应提到的是金代著名书画家、诗人、文学家王庭筠(字子端,号黄华山主),为大定十年进士,其山水画师任询,枯木竹石和书法师其舅米芾,画作《幽竹枯槎图》至今藏于日本京都友邻馆,曾被元人赞为“上逼古人,胸次不在元章(米芾)之下也!”著有《丛辨》十卷,《文集》四十卷。当时人对刘仲尹、庞铸、王庭筠等盖州诗家有“辽江一派”之誉。金元以降,至清代、民国时,有盖州诗人乾隆甲辰连捷进士焦和生,官至湖北兵备道,著有《连云书屋存稿》(诗集),清末有于华春(字天墀),其诗风清秀、雅致,颇受后人称赞,著有《于天墀诗稿》、《于华春文稿》,出版有《于天墀诗集》(营口诗词学会编),接下来便是本文所提到的清末民初诗人王郁云(1861——1940后),字兆林,又诏林,号友陶耕者、师愚道人,清光绪辛卯科举人,曾任辰州书院山长,盖平县收捐处总董,盖平县城厢议事会议长。入民国后,曾任盖平县师范学堂校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国文教习,《盖平县志》总纂等职。据有关资料载,王郁云好学慎思,沉酣典籍,治学勤谨,著述颇丰,著有《易图略解》、《辅世管见》、《论书释要》、《艺舟双辑》、《聊斋拾阙书后》、《潜轩读书记》、《友陶耕者轩诗集》、《友陶耕者轩诗草》、《友陶耕者轩诗钟》、《清真诗草》,对联集《偶存》等。王化基所编《王郁云诗选》便是从此有关诗集整理编选出来的。

欲说王郁云之诗,我想有必要同清末另一位诗人于天墀比较来谈,这样更能看出各自诗之风格。于天墀生于1816年,而王郁云生于1861年。于天墀所处的清末,政治腐败,时局混乱。其在仕途上几经挫折,便不再抱有做官的希望,一方面在其诗作流露出愤世与伤怀的情绪,另一方面表现出疏远时政,诗多风花雪月之作,如“花为图画树为屏,除却看花眼不青” ,“近来更向深山去,要与闲云作伴行”,正是这种情绪的写照。其诗风表现为清新雅致、流畅自然,而无佶屈聱牙之作。王郁云曾私下评于天墀之诗“近于纤巧”,我想此论亦不无道理,这当是与其多咏风花雪月之作有关。在其现存的一千多首诗作中,咏风花雪月者竟占十之八、九。于天墀自己云:“诗贵清真,不贵绮丽。”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毕业生、冯庸大学教授刘德成(亦盖州诗人)曾评于天墀之诗“雅近随园”。而比于天墀小45岁、同为清末诗人的王郁云所处的时代几近于天墀,但其诗之风格却与之大不相同。王诗不回避时代,勇于面对现实,颇有老杜之风,多有表现忧国忧民之思。其诗之风格表现为劲健、深沉。如《感怀时事》:

同仇携手抑强权,回首如今只数年。

祸兆阋墙谁御侮,泣闻煮豆竟相煎。

廉颇谢罪能存赵,叔子私交尚勒然。

如许头颅空浪掷,人民蹂躏更堪怜。

 

奋激来操同室戈,榆关西望惨如何?

九州铁铸终成错,一霎风生顿起波。

钟邓互争贻误大,蔺廉相下著功多。

吁天为祷风烟息,兵气潜销溥太和。

这两首诗便可看出诗人之忧国忧民之思。不仅融入现实,诗亦写得工整雅致。再看《秋兴十二首》之七:

垣围蔬圃历晨昏,树外清溪落涨痕。

篱菊开时谁送酒,田禾低处见遥村。

烟波入画双摇桨,风雨催租一闭门。

兀坐小窗闲不寐,半弯凉月挂诗魂。

此诗面对当时的农村现实,在美丽的田园描述中,仍是同情农民避租的痛苦生活。再看其《秋兴十二首》之十:  

花甲依然此布衣,燕云回首事全非。

秋风几日破茅屋,明月重来冷棘闱。

京洛文章高阁束,长安车马故人稀。

何年十里开红杏,一骑如飞及第归。

此诗十分巧妙地写出了其参于科举考试的现实。再看其《中秋杂咏四首》之三:

世世太营营,忘机住市城。

月随秋已满,地讶水俱平。

恰得当前乐,何求身外名。

家家小儿女,瓜果共怡情。

此诗写出美好的田园生活,饶有农家生活气息。见诗人热爱生活,贴近生活,这亦充分说明诗人之诗风融入现实。

当然王郁云诗之风格是多样的,我亦不便在此赘述,我只是将其诗风特点与于天墀比较而言之。更多还是待其诗集出版后,由读者细细品读吧。

王郁云先生大半生以教学为业,培桃植李,扶掖后昆,门下人才济济,如张蓍谦(优贡)、孙孝宗(庄河县知事)、赵厚达(东北大学理工科学长)、杨权中(西北农学院教授)、杨毓祯(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刘德成(冯庸大学教授)、匡扶(西北师范大学教授)等均其门下高足。

王化基先生历数十年时间,潜心搜集、整编《王郁云诗选》,手抄其诗作四百余首,意欲出版发行,其精神令人感佩。盖州目前已出版的前人诗集主要有《于天墀诗集》,吕公眉的《山城拾旧》,王化基所编《王郁云诗选》应属第三部。然就盖州历代名诗人的诗集编选工程来说,这仅仅是开始,我期盼着盖州之有识之士,能如王化基先生顾全大局,传承、发展盖州文化,勇于担当,为出版盖州历代名人诗选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发布时间:2016-06-01 13:24:58 ] [阅读次数:2021 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