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辽河诗词网 投稿邮箱:ykzb2008@126.com
诗词作品
·为老同学黄明山所摄鱼塘前芦
·枫叶
·收获之秋
·宗德善律诗三首
·傅瑜七律小辑
·乔英钧诗词一组
·
·李家平诗词一组
·周军民律诗一组
·王国钧诗词一组
·女子诗词学会2024年3月
·晓春残雪
·刘玉法诗作两首
·蒲亮亮诗作两首
·
诗人论坛 首页 > 诗人论坛   
关于《东篱诗草》、《东篱手稿》和《霜枫集》的二、三事

关于《东篱诗草》、《东篱手稿》和《霜枫集》的二、三事

——兼谈《老边百年诗词集》编辑的缘起

 

原学玉(辽宁营口)

 

2003年年初,《老边百年诗词集》作为文化强区重点项目纳入区委区政府的工作日程,4月下旬正式开展编辑工作。在这之前,本书的执行编辑原学玉、白云生、李纯青、李广涛等已着手做了一些基础工作,其中两项最重要工作:一时《东篱诗草》、《东篱手稿》 的发现、收集和整理:二是杨士首先生遗作的收集、保存和整理。下面分别对这两个问题的始末及其相关的问题做以介绍:

《东篱诗草》的发现带有偶然性。1994年春季,在市内街面的旧物市场上,原学玉见到了在市场摆书摊的盖州市青石岭乡后蚂虹嘴村农民藏书家张如升先生,从张先生那里购买了一些用圆珠笔抄录(张先生手迹的小册子,其中有一本《七夕饾饤录》,作者是“范守谦·东篱”先生。这本书“考源”、“风俗”、“故事”、“吟咏”、“附录”6个部分,长达万余字,旁征博引,充分显示了作者的才识,是一篇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张如升先生在本书卷末写到:“此乃东篱万年之手稿也,亦珍藏之品也。”199412月张如升先生病逝。后经多方了解得知:范守谦即翻东篱先生,乃营口市老边区柳树镇香炉庄人氏,1973年病逝。其子范维扬先生就在老边区教师进修学校工作。1997年春季原学玉与范维扬先生结识,经多次接触,交换意见,范维扬先生提供了其父的诗稿《东篱诗草》的复印件。原学玉随即将其复印,并在部分诗友中传阅。《东篱诗草》是在范守谦先生病故后,由其生前好友张如升先生亲自理旧集;第四卷,归田集;第五卷,扶病集。总计186首,其中七绝、七律占多数,有少量词、曲。同年,原学玉从《东篱诗草》中选出10首作品,将其编入《辽海诗词》第三、四期合刊(营口专辑)中去。这项工作得到了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党学谦先生的首肯,并给与较高的评价:“范公之诗,首首皆佳。不意乡间竟有此斫轮老手。凡我同志,均应注意收集这种资料。”

1999年原学玉先后两次与张如升先生之子张登武先生联系,征得同意后,由其带路(同行有原学玉、白云生、李广涛、李纯青、范维扬等),驱车到盖州市青石岭后蚂虹嘴村其弟张登仪家中拜访,从那里得到了《东篱手稿》。这个手稿是范守谦先生生前用毛笔撰写的,除了诗、词、曲、歌谣外,还有《七夕饾饤录》、《春联琐记》等。诗歌部分不独是范守谦先生本人的作品,还有其祖父范御尘、族叔范旭东、族弟樊守理、香炉庄范大可、香炉庄王云亭、柳树屯吴柳桥、江家坊张日宣、营口“某生”永安乡土城子等十余位先贤的作品。《老边百年诗词集》先贤部分作品11位,其中有7位作者的作品是《东篱手稿》、《东篱诗草》提供的,占收入本书先贤诗词作品数量的百分之六十四(《东篱诗草》是范守谦先生的专辑。《东篱手稿》只收入了范守谦先生少部分作品,其中有20余首是《东篱诗草》没有收入的)。其写作年代上限可追溯到1911年,还可能更早(范浴尘先生极有可能作于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始之年)。如果没有《东篱诗草》、《东篱手稿》提供的作品,我区从20世纪40年代初,其诗词作品将会出现长达40余年的空档期。换而言之,没有这些作品是根本无法编辑《老边百年诗词集》的。范守谦先生在收集、整理、推动我区旧体诗词发展方面功不可没。而《东篱手稿》、《东篱诗草》历经文革浩劫能得以幸存,有赖于张如升先生(包括其夫人和子女们)的精心保存,张先生不愧是“文化论功第一人”范、张两位先生的友谊可谓是生死之交。后来者们在阅读《老边百年诗词集》,领略其中的风华文采时,当向这两位先贤致以衷心的祭拜。

先贤中另一位重要作者杨士首先生。《老边百年诗词集》收入的杨先生60首诗词作品,是从扬先生250余首诗词作品中选出来的杨先生为我市旧体诗坛十佳之一,其作品很早即见诸于国内报刊、大典之中,先后走访营口市人大、总工会、民盟、社科联、师专、省民盟等部门或单位,收集了杨先生生前撰写的文章和部分诗词。19981月,由原学玉、王进、张霞联名撰写的《阳映花红着意开》悼念杨先生的文章在《营口日报》上发表。与此同时,杨先生夫人张素兰女士和长子扬北宁先生提供了由杨先生生前整理的个人诗词专辑。原学玉随即将其复印(现今只存有此复印件)。杨先生的遗作有五分之三为公开发表,特别是先生在文革期间写的诗词作品,堪为“于无声处听惊雷”弥足珍贵。

需强调说明的是:范守谦、杨士首两位先贤的诗词作品的数量占先贤作品的数量达百分之八十三,其诗词作品的水品也是最高的,堪为本书诗词作品最突出的代表。所以,上述两项工作对于《老边百年诗词集》的编成和出版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诗友提出了由民间编辑《老边诗词选》的动议。在收集、整理先贤作品的过程中,作品创作时间上、下限逐渐明晰2001年年初,白云生提出了编辑《老边百年诗词集(上册)》的建议,得到诗友们的积极响应。这以后,白云生、原学玉分别整理了《东篱诗草》、《东篱手稿》和杨士首先生的手稿,并从中选录了部分作品,拟编入《老边诗词选(上册)》中去。白云生、原学玉分别为《老边诗词选(上册)》写了“前面的话”和“跋”,对编辑该书的原委、意义,范守谦先生、杨士首先生的作品加以简要的阐述或评介;李纯青在《老边区报》上撰文,介绍了范守谦先生的《七夕饾饤录》。当时,由于编辑《芦获诗文选》,故将此工作暂时搁浅、拖延下来;但诗友并没有因此放弃努力,对本地区的诗词作品(包括健在的作者作品)各自做了一些收集、整理工作。知道今年春季正式将编辑出版《老边百年诗词集》纳入区委、区政府的文化强区项目为止,民间收集、整理诗词作品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

[发布时间:2017-04-25 14:13:37 ] [阅读次数:1021 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