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辽河诗词网 投稿邮箱:ykzb2008@126.com
诗词作品
·曾林七绝两首
·黄曼妮诗词两首
·武发俊七绝两首
·王建华诗作两首
·赵彦久律诗一组
·谷雨
·为老同学黄明山所摄鱼塘前芦
·枫叶
·收获之秋
·宗德善律诗三首
·傅瑜七律小辑
·乔英钧诗词一组
·
·李家平诗词一组
·周军民律诗一组
诗人论坛 首页 > 诗人论坛   
郊 野 奇 葩

郊 野 奇 葩

 

原学玉(辽宁营口)

 

在辽宁营口地区历史上的老边区是一个面积小、人口少、开发迟、建区晚(19579月,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营口市郊区),政治、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听了这个介绍,翻阅《老边百年诗词集》,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惊奇!

在这样的区内能编辑出一部有相当文化品位的百年诗词集,这在辽宁省乃至全国类似的县级区,纵非绝无仅有,亦是为数极少,所以它的问世是个奇迹。就其作品的水准看,其中不乏佳作,甚至是传世之名篇,还有在国内诗词大赛中获奖的作品。当然,其作品不可能都在一个档次,有高低之分,但从总体上看,这是一部有质量、上档次的诗词集。因此,它又是一朵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背景中播种的,又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终于破土而出,舒枝展叶,盛开在郊野上的奇葩。

毋庸讳言,在一部收录众多作者作品的诗词集中,总有较为突出的作者或作品,这是早已被诗词界所普遍接受的事实。论及这个问题,首先会使人们回忆起该区的先贤范守谦先生和杨士首先生。两位先贤的经历不同,其遭际周折又有某些相似之处:其作品写作时间跨度大,终生笔耕不辍,具有连续性;其作品内容折射了时代的影像,是极有史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其作品如实地表达了当时作者的真情实感,反映了走过不同人生道路的老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而在作品的风格上,范守谦先生多数作品偏于含蓄,清真典雅,近似晚清辽宁著名诗人于天墀先生的诗风,是属于温柔敦厚、性灵一派的。杨士首先生的作品多数关乎家国、社会之宏旨,贯穿了一条忧国忧民的主线;在创作上高扬独立精神;其思维方式更多的是直观想象或直抒胸臆。这些特点显然是受到了荆楚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不难看出,杨先生中、后期诗词作品受毛泽东诗风的影响很大,其《念奴娇·长城》堪为学习毛泽东诗风的成功范例,达到了诗品与人品、诗格与人格、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范、杨两位先贤的诗词作品向读者展示了两种不同的诗风,融汇到《老边百年诗词集》中,各显风采,交相辉映,赏心悦目,值得一览。

令人可喜的是:在《老边百年诗词集》中,还收录了一批健在作者的大量的优秀作品。诗道不穷,后继有人,先贤们亦当含笑于九泉矣!这些作者的作品亦有相当的水平,百态千姿,纷呈异彩。原学玉、白云生、李纯青、李广涛、徐仁政、(旧体诗词部分);郭金龙、董琦、邓力玮、宋志萍、吴雨芳(新诗部分)等作者则是这个群体代表。他们在诗歌创作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成绩。他们当中有的是全国或地区诗歌大赛的获奖者;其代表作被编入国内各种类型的诗歌大典中或在国内名刊上发表;有些作品受到省内外诗词大家的认可和好评;有的作者已形成了自己的诗歌创作风格。这些都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当然,在《老边百年诗词集》中,还有不少作者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收获,这里恕不一一赘述。

写序不易,论诗尤难,与其高低难断,不知借题发挥,谈一点“诗外”的话题。

一、主旋律。这个问题极有研讨的价值。有关诗歌创作主旋律的提法,自古有之。孔子论《诗经》之旨趣有句名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个简练,精辟的概括已成对《诗经》的定评。在这里,孔子提出了诗歌的批评标准,即美与善的统一,要求诗歌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这不仅对诗歌,而且对整个文学艺术都具有指导意义。《诗经》的内容是丰富的,孔子所谓的“思无邪”,其含义是比较宽泛的,但如果将其释义为“性情纯正”,则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进步意义。“思无邪”是《诗经》之旨,也是《诗经》的主要曲调。以往在对主旋律的理解上,不无偏颇。有的把其仅仅理解为是颂扬,即“歌德”;有的将其归结为反映现当代重大政治题材或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这些无疑均应成为主旋律的重要内容,但仅仅这样概括或释义是不够的。它没能从本质上把握主旋律的内涵,缺乏科学性和哲学意义上的统一,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逻辑上的不周延的缺憾。如果我们把主旋律概括为“思无邪”,即“性情纯正”,就会避免上述的片面性。什么是“性情纯正”?广而言之,即是指一切美好、积极、健康、进步的思想情感、也就是万古千秋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主旋律绝不是单调、乏味的教条或独奏、清唱;主旋律有其丰富的内涵,是“杂然赋流形”,是风雅颂共咏,是兴观群怨皆备,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因而是异彩缤纷的协奏曲或交响乐。主旋律不是一个随意变更的曲调,它既有历史阶段性的特点,同时也有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的永恒性。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古往今来,一切“性情纯正”的诗歌作品,都可能也应该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一个音符或片段。所以“思无邪”不仅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教,同时也是对主旋律最科学、最精辟的概括。

《老边百年诗词集》内容健康,内涵丰富;近六百首诗歌荟萃,争奇斗艳。其中有些作品浓墨重彩,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事业和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有些作品关注社会、关注民瘼,体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博大的家园情怀;有些作品以小喻大,寓意深刻,表达了作者深邃的见识、高雅的情趣、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有些作品直抒胸臆,入木三分地揭露和批判了社会的腐败现象;有些作品以爱情、亲情、友情、乡情为题材,倾注了作者火燃一般的真挚情感。总之,这些作品热情地歌颂了真善美,无情地鞭挞了假恶丑,弘扬了正气,演奏出一曲体现时代特点,精神和主旋律的动人心弦的交响乐。

二、兼容并蓄。这个词组是“兼容并包”、“兼收并蓄”两个成语的重新组合。“容”即容纳、涵容,指的是要有容纳多种不同学术观点、风格、流派的胸襟和气度。没有海纳百川的襟期和度量,遇到和自己观点相左的看法,则老大不愉快,或暴跳如雷、或耿耿于怀、甚至打击报复,如何能做到并包、兼收、并蓄?!所以“兼容”是首要的,它是并包、兼收、并蓄的前提,没有“兼容”,一切无从谈起。中华诗词之所以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不断地吸纳、汲取、借鉴、收蓄古今中外一切有利于其发展的艺术营养。只是这样,才会有拓展、有繁荣、有提高、有突破、有创新。这是新的历史时期诗歌发展的唯一出路。

兼容并蓄是个老话题,真正付诸于实践并非易事。历史的经验告诫人们:在缺乏学术民主氛围,“双百”方针得不到认真实施的社会环境下,所谓兼容并蓄,充其量不过是一纸空文。我们强调兼容并蓄,决不是主观臆断,这是由诗歌创作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决定的。在这个领域里,有许多问题是无法做定量分析的,即使能做定量分析,有时也很难得出非此即彼的定性结论;有些问题甚至永远不能达成共识,所以,对于学术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对那些见仁见智,难以定论的问题,似应采取争鸣少批驳、存异不强同、包容不排斥的态度,一句话要兼容并蓄!这是诗歌创作的客观要求,是诗歌繁荣、发展的金科玉律。其次,在这个领域中,不存在真理的化身,也就是说不管其地位有多高,权威有多大,但毕竟是人,而不是神,是人就不可能做到“句句是真理”,不可能是“一贯正确”,总有判断出现偏颇、甚至错误的时候。因此,任何人都没有拥有天然地掌握真理的专利权。在没有得出科学的结论之前,不论有多高的名望,多大的权威,其见解都只能是一家之言。学术探究是最宜提倡开放的,尤其是要独立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无论与自身或外界,都应当是目无权威,拒绝崇拜的。这已是被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展史反复证明的真理。否则,面对权威,就只有顶礼膜拜或叫祖宗的份,而没有任何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力和机会,哪里还有什么学术民主可言!运用权威或打着权威的旗号,采取一锤定音的办法,解决学术上的争鸣问题,不仅是粗暴的、野蛮的,同时也是无知的、反科学的。它将使学术研究领域的民主风气窒息,势必会重蹈百家齐喑,一家独断的复辙,有百害而无一利。在这方面,我们的沉痛教训还少吗?难道还不足以引以为戒吗!再次,从“双百”方针的终极目的看,说到底就是要维护文学艺术领域多种风格、流派,各种学术思想,理论天然的多样性,也就是说要创造出一种有利于不同声音发出,不同曲调鸣奏的生动、活泼、自由、和谐的氛围和环境;提倡以平等的态度、商榷的方式,探讨、交流学术方面的问题,保持人的一种理性的思维状态。正如俄国大作家契诃夫所言:“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应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当叫,就让它们各自用上帝赐给的声音叫好了。”这是对兼容并蓄最生动、最形象的描绘,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诗歌创作的繁荣和发展。

《老边百年诗词集》体现了兼容并蓄的精神。在学术性的探究上,提倡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创作风格上,豪放与婉约相映,金刚怒目与温柔敦厚并存;怒目不失温情,婉约亦见豪气,体现了风格的多样化。在内容上可归纳为抒情、言志、感时、咏事、扬善、刺恶等类别,体现了题材的多样化。在体裁上,不厚此薄彼,旧体诗与新诗兼收,诗、词、曲、联、赋皆录,各辟天地。在声韵上最大限度地放宽,作为一首诗歌作品,平水韵、词林正韵、中华新韵、普通话韵可供作者任选其一。这种兼容并蓄的编选,不仅是一种操作方法,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境界,值得大力提倡。

三、土壤与源泉。读《老边百年诗词集》不禁使我联想到这个曾经反复强调,如今又被一些诗人所忽略的问题。土壤存在于基层,源泉来自于生活,这是现当代人们从事诗歌创作的根基和原动力。只有深深的植根于此,汲养于此,才能真正获得诗歌创作的灵感,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鸿篇巨制,开拓中华诗词的新境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产生于民间,虽经历久远,仍保留其质朴、鲜活的本色。没有民间沃土的滋养,仅凭少数文人题咏,很难想象会产生出那样多姿多彩,千古传诵的诗篇。唐诗、宋词、元曲一脉相承,其根深植沃土,其源来自生活,按着毛泽东的设想,“将来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引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所以,俚歌村吟不容忽视,它不仅是诗歌创作的土壤和源泉,同时也是新体诗歌得以产生的丰富的养料。

《老边百年诗词集》产生于乡间,绝大多数作者从事业余诗歌创作,这既是本色,也是优势之所在。因此,它较少保守思想,勇于创新,敢于破除清规戒律;虽然未必妥当,但精神可嘉,总是要有人去尝试,否则侈谈什么开拓创新!其次,在这个作者群中,多数作者长期在基层工作,有较深的阅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又具有较敏锐的观察力、扎实的写作功底,因此,其笔下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在思想、情感、语言、意境上等自有其独特的风采。我们不妨摘录一些诗句:

“晨烟绕舍遮还露,残照穿林绿间红”(范守谦《乡村竹枝词六首》)、“三江雨暴连天暗,五岳云横接地阴”(杨士首《端午吊屈原》)、“辙走三条线,脚踏风火轮”(孔祥迎《三轮车夫五首》)、“花腔响彻云天外,豆腐不含胆固醇”(李纯青《小镇花絮四首》)、“两轮不转泥泞路,偏要上肩骑我行”(徐仁政《忆郊区法庭工作二三事四首》)、“漫游阡陌忽停步,倾听长渠放水声”(李树斌《春行》)、“一从英烈捐躯后,松啸龙吟五十年”(吴兆源《青龙山》)“洒向人间都是锦、朵朵花香”(张玉复《浪淘沙·针织厂感怀》)、“忽忆万民担冻土,依稀十里展红旗”(白云生《访友途中》)、“莲花万朵齐争艳,林海掀涛大雪原”(夏克举《游伊岭岩》)、“芦苇凌波成箭势,碱蓬伏地变花纹”(王允承《辽滨初复》)、“千秋舟济三巴远,万里疆开一水长”(原学玉《长江》)、“轻沾珠露三分雨,尽展青葱一片心”(李广涛《赋长白》)、“农妇倚门翘首,村翁面圃执樽,群童戏雨任湿身”(姚峰《西江月·喜雨》);“称称足有三、五斤/抖抖能下二两土”(肖世庆《老书记的工作服》)、“像少女作了羞人梦/心怦怦/脸绯红(娄 毓业《桃花水》)、”芦苇洼塘无边/神奇地拔节一座美丽的新城”(姚福堂《老边,我为你骄傲》)、“想象山边的河水/清亮亮地流过心田/姥姥的纺车里/纺出湿漉漉的童年”(郭金龙《乡村生活》)、“我要坐在这小路上/听种子发芽/庄稼拔节”(宋志萍《从此》)、“暮霭里/老柳树躬身站着/小柳树拥在他的身边”(邓力玮《河边·那棵树》)、“我执古老的纺车,织那/岁月的漫长/任那摇晃,容我/走出忧伤”(吴雨芳《组诗·女性的河流·夜思》)、“你把手臂搭在屋檐/摇落一树红彤彤的梦/给熟睡的孩子”(夏黎《老杏树》)。

类似的佳句,不胜枚举。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旧体诗与新诗相互借鉴,互为补充,从而使诗歌创作有了更深的视角和开掘,扩大了诗歌的张力,增强了诗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总之,这本诗集虽然产生于乡土,但土而不俗,颇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僻壤出灵芝”,这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的文化现象。昔日苏东坡谪迁海南岛,千秋遗爱,在那里留下了不朽的诗章。本诗集中的作者杨士首先生亦有类似古人的遭际。“国家不幸诗家幸”,正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杨士首先生在劫火中历尽磨难,思想、品格、境界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才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诗词作品。所以民间诗词作品不容忽视,亟待我们大力发掘、整理、热心扶持、培养。

毫不夸大地讲,《老边百年诗词集》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它的问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我国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的喜人变化:诗歌这种高雅的文学艺术形式,不再是少数骚人墨客的专利,它已悄悄地走进了农家小院,成为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一项内容。这就为诗歌的繁荣、发展开拓了无比广阔的天地,不容怀疑,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的歌体形式,将在这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土地上产生。

《老边百年诗词集》的问世,体现了该区党政领导在抓文化建设,弘扬民族先进文化方面的雄心魄力和远见卓识,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评价都不过分。值此本诗集出版之际,遵嘱写了以上的文字,是为序。

[发布时间:2017-05-03 15:06:47 ] [阅读次数:1089 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