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辽河诗词网 投稿邮箱:ykzb2008@126.com
诗词作品
·曾林七绝两首
·黄曼妮诗词两首
·武发俊七绝两首
·王建华诗作两首
·赵彦久律诗一组
·谷雨
·为老同学黄明山所摄鱼塘前芦
·枫叶
·收获之秋
·宗德善律诗三首
·傅瑜七律小辑
·乔英钧诗词一组
·
·李家平诗词一组
·周军民律诗一组
诗人论坛 首页 > 诗人论坛   
中国诗歌与音乐

中国诗歌与音乐

 

王  峰(辽宁营口)

   

试论民族诗歌是随着音乐发展而产生的诗体,当代自由曲小令将成为现代音乐歌词的主体也就是新诗体。

中国诗歌是和音乐相结合而产生与发展的

诗歌本为一体,《尚书·尧典》谓“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谓“诗言其志也,歌永其声也,舞动其容也”。《诗经》三百篇皆可弦歌。其中不仅“颂”为歌舞曲,即“风”、“雅”中亦不乏舞乐。《楚辞》源于楚地原始歌舞,汉魏乐府也是当时的乐舞,尔后的律诗、绝句其吟诵声调至今在海内以至日、韩等国皆有流传。丁芒先生在《音轨论》一文中谓:“汉字,一字即有一“义”、一“音”。汉字连缀成词、成句、成诗,就是“义”的轨迹连缀,同时形成“音”的轨迹连缀。写诗词,就是汉字在两个道轨上前进。又言:“音乐与文学的亲缘关系,比美术与文学的关系相近得多。这是我们研究文学的艺术性时,提出音乐美问题的最本质的根据。”再谓:“词、曲更是高度音律化了的诗歌,是诗歌与音乐完美的结合物。所谓倚声填词,缘词度曲,说明了诗歌与音乐在创作中相互关连的状态。诗歌与音乐的密切结合,是我国诗歌发展史的主要特征。诗歌的音律化,是我国诗歌的重要传统。”东晋以来,北方五胡交替,佛教方炽,文化则东西南北相互交融,其流行的以吴声、西曲、江南弄为基调的清商乐,又曾转徙北国,至隋唐一统之时,其所遗留的已是胡汉一体之乐舞了,隋唐所用九部乐十部乐的燕乐、法曲,加之清商、胡部诸乐,已成为融合胡、汉与佛、道乐舞于一体的生机勃勃的新的乐舞歌诗形式,人们称其为“燕乐”。作为诗乐一体,或称“曲子”或称“曲子辞”,此即传播后世一千多年的“词曲”故尔古代的歌词就是诗词曲。晋以前歌词即为古诗。有现存的实物为证。如敦煌藏经洞中唐代琵琶乐谱及保存在日本的唐五弦乐谱。这是第一次音乐的发展使诗歌产生了近体诗和曲子辞也就是词曲;曲子,在唐宋以歌舞为主题,音乐上据燕乐二十八宫调体系,歌词所依语音格律是有平上去入的四声唐代诗韵。后世统称此体为词。其作品单位即为词牌。到元以来曲子衍生为戏曲为主体,后来分为杂剧与散曲。音乐上由于北方胡乐又一次的融入,宫调体系渐趋精简淡化,而减为十二宫调,歌词以音韵格律则以没有入声字的中原音韵为主,音乐上亦多用新声、民间曲调,已于宋词音乐渐渐远离。此体即改为“曲”。这是第二次音乐的变革而产生新的诗体。

从当代歌词可以看到自由曲小令的发展,也就是音乐的第三次变革而产生的新诗体

 古代诗词曲很多是为歌唱某一事物、盛典专门写的,诗词与歌曲的分家是近百年的事。诗词与歌曲都是伴随时代的脚步,伴随时代的旋律,伴随人生的追求而产生的。在历史的进程中,产生了数以千万计的诗词和歌曲,这两者在中国历史上是长期结合的,现代也不例外,这也是东西方音乐相结合的结果,借鉴了西方按词谱曲的结果,因而也形成了产生新诗体的沃土。由于汉语言的节奏美,现代还有很多有很高文学修养和有诗词功底歌词作者,仍在使用律句,运用排比、对仗,押韵平仄同押一韵到底,用韵密,创作歌词,这些歌词,曲味浓厚,有的歌词近乎自由曲。由此看来并未完全脱离。有很多歌词实质就是丁芒先生所倡导和创新的自由曲小令。丁芒先生的自由曲小令《赠妻》:五月下扬州,烟雨染重楼。执手两相望,亮色闪星眸。相机有门侬有口,侬心录像大如斗。娶得知心人白头长相守。已谱曲发表在《百川》上。丁芒先生还加了按语:“诗人王峰兼擅音乐,这次又将拙作自由曲小令《赠妻》谱成歌曲,借《百川》一页献给大家。我国传统诗词曲之形成,亦源于音乐,以后乐谱失传,便成只保留音乐躯壳的文字诗。古代自度曲惟姜白石所作,才是真正谱了乐曲的文字。我们提倡自由曲,严格说来,也是无音谱,顶多只保留了某些音乐躯壳的文字诗。王峰堪称当代白石道人,首开为自由曲谱曲的先河,必将给自由曲作者们更多的鼓舞与启发。希望各位诗友多写自由曲小令歌词,以引起更多作曲家注意,让自由曲插上音乐的翅膀,飞向全国。”其实当代作曲家,都是按词谱曲的,都可以说是当代的白石道人。如:当代著名歌词作家阎肃先生的《化蝶》: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再如:著名词曲作家王立平先生的《驼铃》: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路漫漫雾蒙蒙,革命生涯常分手,一样分别两样情,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弟兄,当心夜半北风寒,一路多保重。……。再如: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的《难忘今宵》:难忘今宵,不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告别今宵,不论新友与故交 ,明年春来再相邀,青山在,人未老。再如马金星先生的《军港之夜》、石祥先生的《十五的月亮》、《望星空》、瞿琮先生的《月亮走,我也走》、王莘先生的《歌唱祖国》等等不胜枚举,就是自由曲小令。它的特点是用韵密,几乎句句用韵,平仄互押,多律句,多用对仗、排比,衬字点缀正文,尾句“上、去”声的运用,曲味浓厚。

“五四”运动以前的歌是按谱填词,现代的歌是按词谱曲。所以当代有一些著名的词作家因有诗词格律的修养,所以所写出来歌词自然就是自由曲小令。这也是音乐与诗词相结合的第三次变革而产生的新诗体。丁芒先生所倡导和创新的自由曲小令,就是为音乐与诗歌的第三次相结合铺平了道路。

三、如何实现音乐与诗歌的第三次相结合

音乐是诗词曲的电波,是诗词的翅膀,是诗词曲的飞行器,它能使一首好诗很快的传播。所以我们今天应当给诗词曲重新安上翅膀,那就是为诗词曲谱曲。

1、首先提高认识,因为诗词曲和音乐相结合是中国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元素之一,它是民族诗歌文化与音乐文化的“根”,是扎在中华诗歌和民族音乐之中。它是诗歌与音乐的民族之魂。丁芒先生在《音轨论》一文中言:“抒情美是诗歌的灵魂、精髓”。而音乐恰好又加强了这种美。本来“音”和“义”是同时产生的孪生兄弟,是两者相结合同步发展的而相互勾连的,两者结合产生了很多优秀歌曲:如《秦王破阵乐》蜚声中外,震撼世界。《阳关三叠》、《关山月》、《满江红》、《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都长期流传,它们都是诗词与音乐完美结合的产物。要想完美的弘扬民族文化,必须要把诗词和音乐结合起来,把两者的优长完美的体现出来,这是当代诗词与音乐工作者的任务,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

2、其次我建议中华诗词学会、各级诗词学会,丁芒学术研究会要成立一个自由曲小令的歌词创作推荐小组,专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要与音乐界相联系开展工作。首先,整理和创作一批优秀诗词曲作品,特别是自由曲小令歌词,其内容应该是弘扬社会主旋律、贴近人民生活、反应人民思想感情的作品。谱曲后,能受人民的喜爱而歌唱。其次,是吸引、组织一批作曲家,为当代的诗词曲谱曲,办《诗词曲歌曲》一期刊,定期发表作品,并向歌唱家推荐。再次,组织一批歌唱家、歌手演唱诗词曲歌曲,办专题演唱会,录制光碟向社会推销。第四,利用媒体、网络开展广泛宣传,发表诗词曲歌曲作品。第五,与各地方政府、诗词学会合作举办诗词曲歌曲演唱大奖赛,并出版大赛歌集。第六,在当代诗人中,不乏能诗会谱曲之人,要鼓励这方面人才多出力,多出作品,以增强社会影响力。第七,在传统节日,组织诗词曲吟唱会并与评奖结合起来。

3、能写自由曲的诗人要用自由曲的形式,多创作歌词,其实已有很大一部分歌词已接近自由曲,有不少歌词就是自由曲。要让音乐与诗词曲相结合的第三次变革高潮早日到来,让音乐与诗词相结合第三次鲜花开遍音乐界、开遍歌坛、开遍诗词界。

     总之,要纳入工作日程,各级诗词学会各位丁芒先生的弟子与追随者,共同努力,挖掘社会潜力,循序渐进,定会取得优异成绩,使我们的特色社会主义,增加诗词音乐的民族文化的韵律。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在创建和谐社会,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增光添色。把音乐第三次变革产生新诗体做强、做大。

[发布时间:2017-05-24 20:35:22 ] [阅读次数:1573 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