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辽河诗词网 投稿邮箱:ykzb2008@126.com
诗词作品
·曾林七绝两首
·黄曼妮诗词两首
·武发俊七绝两首
·王建华诗作两首
·赵彦久律诗一组
·谷雨
·为老同学黄明山所摄鱼塘前芦
·枫叶
·收获之秋
·宗德善律诗三首
·傅瑜七律小辑
·乔英钧诗词一组
·
·李家平诗词一组
·周军民律诗一组
诗人论坛 首页 > 诗人论坛   
金戈铁马,不逊风骚

金戈铁马,不逊风骚

——浅析毛泽东诗词的情感特征

姚文超
 
    摘要:毛泽东诗词富有魅力,独领风骚,这与他的诗词中的丰富感情离不开,在那不多的篇章中,处处流溢着他的真情。对爱人的鸾凤深情,缠绵悱恻;对革命的如火激情,炽烈激荡;对故乡的桑梓柔情,浪漫温馨;对祖国的热爱豪情,如水滔滔。本文将从情感表达的角度来分析和欣赏毛泽东的诗词。
    若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那么,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却是金戈铁马,不逊风骚。诗言志,诗抒情,男儿有奇志,更有奇情。在那风起云涌的岁月,他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每一首诗词都有着真挚深厚的情感。
    毛泽东的诗词大气雄浑,吟于马背而作于烽火;毛泽东的诗词真情流露,情意绵绵,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偏于豪放,不废婉约”[1]。是多娇的江山激起了他的壮志豪情;是民族解放的重任赋予了他的崇宏境界;是无私关爱他的亲友触发了他的浪漫柔情。毛泽东是中华文化沃土上生长的巨人,因此他的诗词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智慧,体现了中国的传统和炽烈的家国情怀。他对国家的热爱、对朋友的赤诚、对儿子的期许、对爱人的深情、对母亲的孝心构成了他情感天幕的星群。
    一、“算人间知己吾与汝”。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每一个诗人笔下最美的篇章之一,爱情诗无疑是最美最富有深情的诗,是诗歌园林之中的奇葩。诗人毛泽东也不例外,在他的诗歌中,关于爱情的诗歌虽然不多,但这部分确实是诗中之花。
   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他与杨开慧相遇,两个充满激情和梦想的年轻人相互倾慕走到了一起。自由恋爱的思潮如春水一般打破了守旧的坚冰,他们炽热的心为对方跳动着,相知相惜,双宿双飞。但由于革命事业的繁忙,他们聚少离多,相思之苦、盼聚之怨在《虞美人.枕上》体现了出来。“枕上堆来愁何状?江海翻波浪”的浩荡离愁;“披衣起坐数寒星”的无奈;“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的痴情。读来婉转缠绵,不逊于柳永、李清照词,让人想到“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2]的惆怅!燕尔新婚,如胶似漆,无奈别离,实在感伤!虽然这首词与毛泽东那大气雄浑的风格沾不上边,但他并非不食人间烟火,这首词是他“偏于婉约”的一面,反映了他的真情,即人性中本质的一面。正因为如此,才更显得亲切和可爱。
    《贺新郎-别友》中毛泽东以离别诗的形式向妻子表达了深深的爱恋,同时也阐述了他的爱情观、革命观。“挥手从兹去,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述。”正值与爱人离别之际,那一挥手,凄然的相向,互相倾述离别之苦,表现了对爱人深深的依恋之情,“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这充满离别之情的好句堪与“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柳永《雨霖铃》)相媲美。“眼角眉梢都是恨”更是细致的描写了离别时的痛苦表情,“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恋人间的误会像过眼云雾一样将转瞬即逝,那只不过是生活的小插曲。“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则表现了对爱人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离别后的无限思恋的情感。“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那种无奈把离恨推向了高潮。从此,一个人犹如天际的一只雁,独自飞翔,好生孤单!然而,“重比翼,和云翥”,他希望有一天他们能比翼齐飞,交颈相鸣,在幸福的云天翱翔。在这首词中用婉约的风格表现了他对爱情的细腻感情。
    他的热泪是真情的泉涌,“如痴如狂的原始情感,就是诗性精神的摇篮”[3]。“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因爱得深,离别便更痛,无疑他对杨开慧是一片痴情。
王国维说:“抒情诗少年之所作也”[4],或许痴情、柔情更属于热血澎湃的少年,不属于饱经沧桑的理智的长者,多少年后,身为最高领袖的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写到:“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他已人到暮年,不再写出“热泪”、“愁”、“恨”的字了,他的心就像千年的古柏,不再因轻风而摇摆。《毛泽东诗词辞典》中评论这首词说:“场面庄重而又热烈,没有半点悲悲戚戚。”这是真的吗?不能因为欣赏伟人的风度而忽略了伟人的真情。好个“我失骄杨”,那骄杨可是一个美丽的恋人啊!又有谁懂得那几字掩饰下的无限悲痛?无论怎样浪漫的情节,轻松的语调,也掩饰不了“吴刚”的怅惘,“嫦娥”的寂寞。
    二、“芙蓉国里尽朝晖”。故乡,是一个英雄诞生的地方和他远征之路的出发点,一个少年时代做过梦的地方,也是亲人居住生活的地方,自然在他的情感世界里独占一片天。古往今来,无数的诗人写了千万首关于故乡的美丽诗歌,“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在毛泽东仅有的几首关于故乡的诗词中,充分流露出了温馨浪漫的情感。用浪漫的笔调抒发了对故乡的爱,对那一片土地的深情,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当“苍龙已缚”,国家太平,毛泽东回到了韶山,离他“立志出乡关”近半个世纪后,沧海桑田。他一生战斗,烽火疆场,终于实现了人生理想,光荣返乡。刘邦称帝后回乡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风歌》刘邦)。毛泽东也有这种激情,然而他非刘邦。“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为了“新天”,他牺牲了六位亲人,牺牲了100多位乡亲,他的人生乃至全家都交付予了革命!他的两个弟弟、妻子、儿子…...。尽管他因家人为革命而牺牲感到自豪,但这对于他个人的感情世界是何等悲凉!“不知饲阿谁”、“松柏冢垒垒”[8]。当得知长子战死朝鲜时,他欲悲无泪,欲哭无声,只念“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9]。舐犊情深可见一斑,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凉,非常人所能理解。毕竟他是个胸襟开阔的领袖,当别人准备把岸英的尸体运回国时,他写到“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他崇拜那些为胜利而战死沙场的古今英雄,他认为战死沙场其本身就是壮烈的,英勇无畏的,他同时也为自己有如此“忠骨”的儿子而感到自豪。他爱自己的孩子,想法把他们送到最艰苦的环境中去生活、锻炼,让他们成为不畏风雨、勇于战斗的人才。另一个让他最爱的人是他慈爱善良的母亲,当母亲去逝时,他写了一篇痛悲的《祭母文》,深情出自肺腑,“养育深恩,春晖朝露。报之何时?精禽大海”。让人想到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它让每一个远在他乡的人泪如泉涌。毛泽东是在他母亲的鼓励和支持下远赴长沙求学的,他又何尝不记得“临行密密缝”的母亲的形象呢?他只是惋叹不能报答母亲那春晖朝露般的养育之恩;如今满目凄凉!贤妻已去,“谁复挑灯夜补衣”呢?家应该是温馨的,是遮风避雨的港湾,但他的家被敌人带来了浓浓的血腥。他还是深爱着,盼望着回家,哪怕去向父母坟上掬一把土。
    荆楚大地养育了这个孝子,养育了“一代天骄”,养育了一个多情的诗人。“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园里尽朝晖(《七律.答友人》)”在这首诗中,他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用丰富的联想,借用了一些美丽的意象委婉的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他的故乡曾经诞生过西楚霸王项羽,曾经诞生过多才的屈原;在那里,风华正茂的他曾与朋友们游山玩水,“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少年壮志犹如昨!那里有壮阔的洞庭湖,有美丽的九嶷山,有帝子的神话,有遍地的木芙蓉;在那里,他离开了慈母,离开了朋友,远赴他乡;那里,他与杨开慧相遇,相爱,结婚。“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那又何尝不是他心爱的人的千滴泪?又何尝不是自己凄美的牵念?如梦如幻,那是他的寄托。他一生征战在外,很想回到那个青年时代做梦的地方,那里有迎接他的遍地芙蓉花。回到洞庭波涌的地方去沐浴朝晖,就像回到了慈母的爱的光环里,回到贤妻“小轩窗,正梳妆”[10]的地方。这首诗充分的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情。使我们感受到,故土是他梦萦魂牵的地方。在他的感情世界里,那是一个超越人间的仙境。
    三、风华正茂,长缨缚苍龙。侠骨柔情的英雄,他爱“美人”更爱“江山”;他怀念故土,更忧虑天下苍生。时代赋予了他最伟大的使命。面对千里的锦绣江山,却被帝国主义的铁蹄踏遍,生灵涂炭。对帝国主义以及封建主义的仇恨,对锦绣江山的无限深情,使他义无反顾的挑起了时代赋予的重任。“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他已将救国救民作为己任,时刻忧国忧民,一腔热血交付与万里江山。他的诗词大量的流露出了他对万里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对民族解放的壮志豪情。这种表现革命的壮志和激情的诗歌数量也最多。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5],这是毛泽东在一九一零年秋离开故乡时写给他父亲的诗,青涩中透出了坚定、果敢的气质。
    和大多数革命者一样,他逃离了封建的家庭,不甘被乡关的几亩土地困住一生,他孑然一身远赴长沙求学,追求人生的价值。他不甘平凡,“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他相信,男儿有志在他乡,要去远方追求自己的梦想。从此,一个壮志凌云的少年,在封建的暗夜里踏上了寻找曙光的路。
    “独立寒秋”(《沁园春.长沙》)几字,有着“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6],一个英姿勃发的青年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他无畏而坚定,镇定自若,放眼广宇,思考人生,思考国家和人民,这是大气开阔的意境。“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他战胜了“寒秋”,他的世界是一幅生机勃发的画面,这画面又何尝不是他理想中的新社会呢?“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他忧虑天下苍生,也明确了自己“主沉浮”的责任,在那纷乱的时代,他发出了“与天奋斗,其乐无趣;与人奋斗,其乐无趣”的怒吼!他鄙视腐败的当权者“粪土当年万户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他敢于挑战黑暗,打倒旧势力,凭借风华正茂,自信而又顽强的斗争。
    “战地黄花分外香”,“不似春光,胜似春光”(《采桑子.重阳》),这就是毛泽东最让人叹服的地方,这是一种自信的胜利者的气度,在战火纷飞,狼烟四起之时,还要欣赏那烂漫秋色,欣赏那满地菊花的绚丽和清香。这种魄力胜过“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7]。还有“妙香山上战旗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的佳句,表现了他藐视那一切的敌人,因为他胸有雄兵百万,胜利只是时间问题。“今日长缨在手,何日缚住苍龙”。
    在毛泽东心中,重要的一个词就是征服,不断的征服,他把这种艰苦的征服当作人生最大的快乐,无论处于怎样的困境中,他都成竹在胸。“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十六字令三首》)。把他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浪漫又建立在对国家山河的热爱之上,一生南征北战,走过了许多大江大河,高山峻岭,每次出征都能激发他的壮志豪情,“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他一生的钢铁意志都来源于对山河的热爱,这种热爱又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使命——缚苍龙,重振河山。
    在(《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一语道破他一生奋斗不息的原因。北国风光,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地方,秦始皇的大军曾经在那里筑长城;汉武帝曾经多次派军出征;唐宗宋祖也操戈饮马的地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坐镇那里统一天下的地方,多少壮士血溅边疆!他们都是毛泽东崇拜的英雄,现都已作古,河山依旧,可惜无限江山被帝国主义侵略割据,民不聊生,能不让人激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显然,他把国家的统一和民族振兴作为自己这代人的使命。
曹操是他崇拜的英雄,他写的《浪淘沙北戴河》中“往事越千年,威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表达了对曹操那壮志、大气的形象的敬慕。想到曹操远征乌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风采,崇拜他以天下统一为己任的壮志豪情。他对自己这代人又实现了国家的基本统一、“换了人间”感到欣慰。若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那么曹操的诗文、功业可以与毛泽东相比较,这或许是他很推崇曹操的重要缘故吧。
    毛泽东一生戎马,运筹帏幄,打败了国内外敌人,迎来了对旧势力的决战,“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南京这座自古帝王称雄逞霸的地方,苍龙盘踞之地,他终于攻了下来,是“缚苍龙”之时了。他不是勇而少谋,沽名钓誉的项王,他的目标不是做一个“诸侯”,“划江而治”。他的目标是统一中国,重建崭新的国家,让中华大地换上新的面貌。对祖国解放的期盼,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对国家的千里江山的热爱溢于言表。
    四、“国有疑难可问谁”对战友、部下以及对爱国民主人士的深切关爱之情,对人才的渴望,对国家的无限热爱,对国家未来的无限憧憬,对国家建设的无限热忱,也充分体现在毛泽东的诗词中。
他一生的心血都毫不保留的用在了缔造新中国,建设新中国上,战争年代,热爱为人民而战的无私奉献的人民英雄,敬重将领,爱惜人才。在《六言诗.给彭德怀将军》中写道:“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充分显示了他对彭德怀同志的赞赏和为自己部下有如此勇将而感到自豪。同时,一个威猛的大将军的形象出现在眼前,他纵横驰骋,毙敌于马下,让敌人闻风丧胆,堪比长板桥上大喝“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11]”的张飞。
    当罗荣桓同志逝世后,他悲痛难抑,夜不成寐,写道“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七律.悼罗荣桓同志》),痛彻心扉,是啊!“国难思良将,艰危知忠贞”[12]。在那风云变幻的60年代,面临战友的逝世,感到十分悲痛惋惜。唐太宗在魏征去世后痛哭流涕的说:“我失去了一面镜子”。他像古帝王一样,对失去自己的爱将如失臂膀。他有时也似曹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在《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写到:“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委婉的劝喻友人要目光远大,为新中国做事。建国之初,为了捍卫和建设崭新的人民政权,需要大批的仁人志士为国家作贡献,需要各阶层的民主人士的支持和参与,这就决定了共产党人要有求贤之心、包容之心、谦虚之心。正是这种求贤之心,宽大胸怀,无数的仁人志士追随并献身了党的事业。
    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希望自己的国家“超英赶美”,于是发起了战争年代狂风暴雨式的经济建设,出现了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出现了揠苗助长的效果,但他仍然十分自信,十分热情。他更担心他带领下辛苦创建的国家被外国侵略而灭亡,因为当时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尽管他战略上藐视敌人“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因为有几亿中国人民的坚强团结,但他又不得不在战术上重视,于是就大搞“三线建设”,大炼钢铁。[13]
    他也十分重视人才的作用,在他的诗中有《七绝贾谊》和《七律.咏贾谊》都叹息贾谊的怀才不遇的悲哀。“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他非常同情贾谊忠心耿耿反受猜疑的遭遇。但是,他作为当时的最高领袖,中国又有多少“贾谊”受猜疑啊!许多知识分子被打成了“反革命”而不得实现自己的抱负,有冤无处诉。他同时也是无数悲剧的制造者。他虽然明白人才的重要性,但他更担心革命果实被“走资派”窃取。所以他宁愿让那些没文化的“工农子弟”管理国家。在《七律.优势思》中“正是神都有事时”是他“对国际、国内、党内阶级斗争的错误估计”[14],“一阵风雷惊世界”,“反应了他对文化大革命的一阵热切心情”[15]。正是这一错误的判断,这一复杂的内心矛盾,导致了他晚年的严重失误。毕竟,他是中国文化养育出的领袖,在他的思想中,仍有一定的封建成分存在,甚至有一种“圣贤帝王”的味道。倘若他也像华盛顿总统那样让贤,那么他的形象将更加光辉。当然,历史是不可以假设的。我们在赞叹伟人的功绩时,也应该包容他的瑕疵。
    毛泽东或许是个业余的诗人,诗词只是他表达情感的方式而已,在那些优秀的诗篇中,几乎没有雕琢的痕迹,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空洞。几乎每一首都是情感所至,顺手拈来,处处充满了饱满的情感。从他的诗词当中,我们得到的是力量,是憧憬,是胜利,是激情。他的眼中,山是“刺破青天锷未残”(《十六字令三首》)的锐利钢铁;水是“白浪滔天”(《浪淘沙.北戴河》)的激荡豪情;雪是“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沁园春.雪》)的灵动和壮观;梅是“冻死苍蝇未足奇”(《七律.冬云》)的正义凛然和“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卜算子.咏梅》)的坚强;女儿是“不爱红装爱武装”(《七绝.为女民兵题照》)的奇志;秋是“万木霜天红烂漫”(《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热情和“不似春光,胜似春光”(《采桑子.重阳》)的明媚。在火烈的战争年代,他仍是“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水调歌头.游泳》)的沉着镇定和自信,即使婉约风格的词中也少不了“重比翼,和云翥”(《贺新郎.别友》)的美好憧憬。这种笑傲文坛的风格,借用诗词的意象,表达了他对爱人的深情,对故乡的柔情,对革命的激情,对国家的热爱之情,从而成就了一个时代的伟大作品。

注释:
[1]、[3]马连礼耿建华张亚昕:《毛泽东诗词纵横论》,第81页、36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2]秦真元:《宋词三百首》(晏几道《临江仙》)第94页,吉林摄影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
[4]、[6]王国维:《人间词话》第101页,哈尔滨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
[5]刘健屏主编:《毛泽东诗词鉴赏》(《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296页,江苏文艺出版社
[7]、 [10]苏。轼:《念奴娇.赤壁》、《江城子》
[8]、[9]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第361页《战城南》、第28页《采薇》上海古籍出版社
[11]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1页,哈尔滨出版社
[12]刘健屛主编《毛泽东诗词鉴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版
[13][美]R.特里尔著/刘路新、高庆国等译:《毛泽东传》河北人民出版社
[14][15] 陈绍伟:《毛泽东诗词辞典》第55页,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发布时间:2011-11-07 16:08:31 ] [阅读次数:1081 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