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辽河诗词网 投稿邮箱:ykzb2008@126.com
诗词作品
·李毅梅诗词两首
·匡天龙诗作两首
·新农村
·刘恩庆七绝两首
·立秋
·孙立明诗作一组
·吴少英七律两首
·立秋
·张振东诗词两首
·杭城拾韵
·乔英钧诗词一组
·张德松七绝两首
·立秋
·贺新郎·定海神针
·赵承华七绝两首
营口诗词 首页 > 营口诗词   
张世源作品
张世源作品
 
 
仙 人 岛 三 首
 
风光壮美倾天下,常有群仙越海涯。
赏景常疑入仙境,寻仙何用去蓬莱。
帆征数点乘风去,浪卷万山掀岸来。
最是让人留恋处,漫山香雪误瑶台。
初照烧云燃水华,半湾碧色半湾霞。
鞠开媚者群仙子,枫舞红于四月花。
梨果压枝灼人眼,葡萄垒架染天涯。
宛如世外桃源里,游客如云尽忘家。
一道残阳铺海中,连天碧浪漾霞红。
巍峨遗迹耸云宇,浩瀚烟波旷腹胸。
故国烽烟浑不见,壮眸风景美无穷。
一腔愁绪随波去,荣辱全忘心返童。
 
水乡春野
雁字排空空列阵,残冰浮水水流冰。
和风梳柳柳梳绿,细雨润芽芽返青。
野泽苇芦倾浪起,池塘燕影掠云行。
春花处处争春放,遍地歌声连笑声。
 
水乡夏野
 
堤柳青青携绿杨,平畴醉目闪晶光。
机鸣旷野镜中走,燕掠闲云水底翔。
广厦妆城岛上起,清渠连网海中镶。
好川好似无边纸,无数英雄绘画忙。
漫步长堤细水潺,绿波荡漾接蓝天。
烟村点点海中岛,田路条条镜上弦。
流水欢歌沿渠走,锦鳞耀眼惹人欢。
新开高速出青野,展望未来景更宽。
 
水乡秋野
自古逢秋多寂寥,我看秋色胜春娇。
迷人佳景醉群目,旷目金畴接远霄。
枫着霓裳肢舞袖,菊摇金饰手挥腰。
富民政策万民颂,户户殷康钱饱腰。
 
卡字吟
卡亦上人欺下人,掘田三尺乃为银。
过鸿身上毛难觅,狡兔窝边草未存。
蚊子口中分半血,苍蝇腿内断多筋。
刮完下属刮亲属,不拜爹娘只拜金。
 
桑梓梦
年过七旬珍夕辉,思乡半纪梦常回。
归檐燕子频迷路,贪景游人多忘炊。
泽地芦花同我老,童年伙伴暮何为?
少闲难迈思乡履,缘在他乡有子妻。
 
金马迎春
蛇送残更去,马迎新岁来。
通宵鞭炮闹,万朵礼花开。
酒绿庶家宴,花开十亿腮。
荧屏遍歌舞,举国乐开怀。
 
马舌菜(新韵)
小小马舌菜,平平无艳花。
锄摧身不死,根断日难杀。
迂雨复青碧,映阳展翠华。
顽强无可比,处处可安家。
 
生查子·问情
 
    问情何所如?亲若双藤绕,池上并蒂莲,莲下鸳鸯鸟。   心中装个人,人是心中宝。人去总相思,人见心欢笑。
 
生查子·针与线
    我是一根针,妻是长丝线。针称线几心,线对针儿眼。   风雨若同舟,携手家园建。白发更痴情,夕照霞光灿。
 
清平乐·回乡途中
 
    驱车南下,漫野葡萄架。玛瑙珍珠架上挂,风景这边如画。   望儿古塔钻空,故乡处处新容,四处高楼叠起,朝阳如火通红。
葡萄漫野,味美名天下,商贾如云销好价,车运船销欧亚。  故乡一派新颜,莺歌燕舞民欢。最喜耕田无赋,家家户户丰钱。
 
浣溪沙·辽畔夏初景色
 
    杨柳青青影倒悬,天光水色共缠绵,杜鹃催种铁牛欢。   渠路条条银镜里,村庄点点水云间,真疑梦里到江南。
 
浣溪沙·插秧
 
    五月水乡人少闲,双双巧手绣家园,瞬间绿了水中天。  往昔田饥缘厌赋,而今税免乐耕田,辽原千里尽桃源。
 
浣溪沙·秋景二首
    赋免农家民重情,辽原千里尽歌笙,双双巧手绘金橙。   地着戎装人尽笑,可人羞女漾波哼,情歌唱给小哥听。
 
    漫野金黄好个秋,四方歌舞庆丰收,凌波仙子荡飞舟。   赋免农家从未有,中枢善政解民忧,农家从此恋田畴。
 
西江月·水乡秋野
 
    尽赞中枢仁政,种田免赋旋银。人人勤野扭乾坤,顿解他年贫困。   秋野茫茫如画,辽原千里黄金。银镰漫舞忘晨昏,笑语声声入囤。
 
醉高歌·水乡秋野
 
    辽原千里金秋,秋景百看无够。家家捧出庆功酒,共庆惠农成就。   年年岁岁丰收,囤囤仓仓眸诱。悬灯结彩笙歌奏,齐赞人民领袖。
 
 
 
赞孙临清老师为余改诗
 
    余曾作二首观棋律,其中一首颈联为:“不伤光死象棋赛,无德贪生将帅封。”此联纯属勉强凑合。经孙临清老师改后即成:“过河轻死兵卒职,无德贪生将帅封。”此联对得十分叫绝。更为巧合的是,原来二首观棋律中,各个棋子一应俱全。唯缺兵卒。改后不仅使小诗增色,还让象棋中棋子呈现大团圆局面。于是有感而发,赋绝句二首:
自古名将惜兵卒,鞭兵翼德祸身哀。
才疏难觅一兵影,神笔屯兵百万来。
临清神笔撼山河,惊起漫天云汉波。
粗俗小诗顿增色,无知丑鸭变天鹅。
 
采莲小景
她笑影儿影笑她,相逢同笑胜霓霞。
笑她笑影笑模样,笑脸相迎花笑花。
 
作者:张世源,男,汉族,1941年生,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人。中共党员,中专文化。辽宁省大石桥市高坎镇政府退休干部。辽宁营口市诗词学会会员,理事。
[发布时间:2014-03-10 10:02:44 ] [阅读次数:759 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