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辽河诗词网 投稿邮箱:ykzb2008@126.com
诗词作品
·女子诗词学会2024年8月
·夏雨
·感雨
·柳濠湿地游
·韦松词作两首
·赵景华绝句两首
·周军民诗作一组
·老有所乐
·青玉案·游柳壕湿地公园
·刘孝明诗作三首
·小人速写
·玄武湖八景诗咏
·傅瑜七律十六首
·乔英军律绝四首
·曹英敏律诗两首
诗人纪念 首页 > 诗人纪念   
我心中的“王羲之”

我心中的“王羲之”


曾繁波

 

“饰文字为美观”这是陈老师给我们上课时说的第一句话,它就如同烙印一般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一晃陈老师离开我们已经几十年了,我也到了知天命的岁数。结婚时陈老师送我一幅字“花好月圆”, 如今仍然悬挂在我的书房里,尽管折腾多少回搬了几次家,但这幅字始终保持的完好无损,那时我见得多的是他的行书,老师的篆书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取墨宝那天陈老师从书案的抽屉里拿出一份红包,里面包着二十块钱,我当时觉得很不好意思,已经给老师添麻烦了不说还让老师破费,心里很是过意不去,那时我还刚参加工作没多久,月工资也就几十块钱,这份师生情实在是太重了,八十年代结婚的人家几大件是冰箱彩电洗衣机,但我的新房里比别人多了“花好月圆”原本简陋的新房一下子就显得喜气满堂,令好多人羡慕不已,我则更是洋洋得意,所以这幅字我喜欢的不得了一直珍藏着,就这四个字我也不知道临摹了多少遍,应该说我的篆书临摹是从这开始的,我没有值钱的老物件旧古董,但陈老师的这幅墨宝算得上是我的镇“馆”之宝,每次看见它就会想起崇敬的陈老师和他那慈祥的笑容……

八十年代初期好像文艺复兴时期一样,尘封了多年的中国大地上迎来了渴望知识渴望艺术的人们,各种名头的学习班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全民学习的劲头高涨,那时比较活跃的东部就是第一工人文化宫,什么画画班、摄影班、舞蹈班等等如火如荼的开办起来,记忆犹新的是陈老师在当时的站前小学办了第一期书法班研习班,记得当时也就三、四十人,具体人数我也说不太准确了,每天晚上五点到七点大家下班后都往这聚集,大家的积极性特别高,下课了也不想走围着陈老师转,争相请其点评作业,说心里话那时我也不懂什么是书法,就是学学毛笔字而已,从执笔到临帖都是跟陈老师一笔一划学起的,没参加学习班之前就是自己捏支毛笔随心所欲写字涂鸦罢了,进入了陈老师的书法班学习之后才知道王羲之、颜真卿、米芾、苏东坡……了解了什么是碑,什么是帖,真正开始了书法之旅,从此,书法成为了我一生的艺术追求。陈老师要求我们必须师古好好临帖,我第一次临摹的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颜勤礼碑》,说心里话刚接触颜体的时候并不觉得颜体怎么个好法,甚至还觉得字形有些难看,因为是老师推荐的我就开始临摹了起来,老师说颜真卿的字厚重朴实不变形,可以无限大,还可以小到极限,随着笔画的积累我慢慢的发现老师说的是对的,我开始喜欢上了颜体字,越细端详品位就能感觉到它威武强壮,笔画间透露着一股男子汉的豪情,从不会到会逐渐的开始有了点儿模样,刚尝到甜头不久学习班画上了句号,三个月学习结束。尽管时间很短但我的收获是非常大的,知道怎么临帖怎么往前走了,后来才知道唐代大书法家孙过庭书谱里说的“取法乎上”。还记得陈老师给我们上最后一堂课的情景,那天我们基本都没有动笔,静静的听陈老师给我们讲书法史、书法理论、陈老师一口浓重的安徽家乡话给原本神秘的书法更灌之了神奇,书法遇见了陈老师,陈老师遇见了书法,我们遇见了陈老师,我们每个人的毕业证书很有特色,正面是灰色锦绫托裱,里面是白宣纸,正文是陈老师亲笔手书,隽秀的小楷精美绝伦,我和同学们一样捧在手里逐个笔画挨个字的端详,深深的被陈老师的书法艺术所打动……

中国人有个习惯但凡有纪念意义的活动都要拍照留念,我们也拍了结业照,当时是在民进的楼前(现在的红十字会),这张发黄的老照片、结业证连同我的记忆至今仍收藏在我的相册里。

一九八五年陈老师创办了“营口市业余书法艺术专科学校”简称是“营口书法艺专”这枚由沈延毅老先生题写的校徽我也放在了书柜最显眼的位置,时常蘸些米醋蹭个铮亮,当时在国内是第一家,我们是第一期学员,印象中大约有七十余人,学制三年,陈老师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散发着无穷的能量,吸引着包括像我一样的书法痴迷者,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其中有几名是大石桥市的学员,他们有男有女风雨无阻的骑着自行车穿梭于营口大石桥之间,一时还被当成了美谈,当时还是考试入学,一共是两张卷纸,一张是笔答书法理论题,另一张就是写大楷字,那次我是颜体临作,几天后接到了入取通知书,再一次在陈老师门下学习书法。记得有一次陈老师给我点评作业,一再强调写楷书一定要中锋行笔,这样写出的线条圆润浑厚有力度,我是懵懵懂懂,也弄不清楚什么是中锋、偏锋、侧锋,当时学书的人有几人能弄懂呢?(现在很多人也是会说不会做)严格的按照标准和要求去做即有效果又有结果,写书法一定要掌握要领,要领易懂,掌握,可就不是像说的那么简单了,这里有实践的过程,实践的时间越长掌控的能力才越好,经过陈老师的传授我慢慢的领悟和体验到了这里的“奥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三年的时间里我们对真草隶篆行书体进行了系统学习,我们得到了很多的书法知识,陈老师学识渊博、博古通今令人敬佩,一次,讲到宋代书法家黄庭坚,说心里话我对黄庭坚的书风不怎么感冒,现在看来是我太肤浅,陈老师拿起一本字帖让我们观看,见谁也不发言就喋喋不休的给我们讲来:“你们看啊()黄庭坚”的字有什么特点呐?大胳膊大()腿,长枪大戟,大撇大()捺,特点很突出啊,(安徽人发黄王音接近)”经过陈老师的品鉴我们才觉得真是这么回事儿,我突然对黄庭坚肃然起敬了,听着徽腔品味着书法是何等的享受,而且,这种享受一下子就是三年,现在想起来还是那个味儿,它 如同一坛陈年的女儿红越吧嗒这味儿就越浓……

说到享受我觉得应该是品读陈老师的书法,细细品嚼在他的书风里你会发现很多亮点,这里略举一二,一是陈老师的行书“琵琶行”飘逸浪漫,铁画银钩我最喜欢,尤其是带戈钩笔画的字写的是神采飞扬,笔笔精到,字字精彩,陈老师的取法二王应该说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尤其是到了晚年更是老辣天成,古风犹存,我好琢磨时时在想,都临摹古帖但谁又见过古人呢?我敬仰他我崇拜他我欣赏他,他就是我心中的“王羲之”……

亮点之二就是观老师写字,每次上课陈老师都是端坐在讲台上,讲桌上摆放一台投影仪,讲到颜体走之捺的时候,就听陈老师慢条斯理振振有词道:“欲下先上,欲右先左,看好了啊,左,注意啦左的度数自己掌握好,提笔出锋带出燕尾……大家看这个笔画像不像“春蚕涌动”,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一下子我就掌握了要领学会了走之捺的写法,一个小小的范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我也开办了书法班同样延用了陈老师的教学方式,学生们理解也很快效果特别好。三年学习下来应该说我们也算得上是书法“科班”了,正是有了像里程碑一样的陈老师我才能在书法道路上一路前行。

陈老师号晚晴楼主,有一方印“晚晴楼”,在他的作品里最常见,我想是取自李商隐的“人间重晚晴”诗句吧,下面跟一方朱文“铁辛”“鉄辛”是他的字,陈老师用印很讲究,上阴下阳,珠联璧合,恰到好处。“陈怀”印章我见到的不是很多但影响特别深,那就是在我们的书法班毕业证书上,

再有亮点就是陈老师多是写自己的诗句,他是诗人,现在看他存世的作品中自己的诗作占多半,陈老师传授我们书法艺术的同时还教了我们很多很多古典诗词品鉴,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一个书法家将来一定要写自己的东西,丰富文学底蕴,不然便是写字匠了……

和陈老师学书法受其影响很大,现在在我的笔墨里多多少少还存有陈老师的影子,完全脱胎换骨看来是很难做到的,毕竟这个烙印是最初的,所以印象是铭记在心的,这是自然现象,不过陈老师谆谆教诲我们不要学他多学古人,时常给我们讲一些如齐白石“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等等的书学名言名句,强调字外功,为了能体验到书法的乐趣,陈老师讲课使用范例很多,为了能让我们学到更多的书法知识,陈老师定期邀请省内国内书法名家讲学,为了让我们开阔视野与其它城市办联展,看到自己的第一件作品悬挂在展厅的那一刻,除了高兴就是激动,如今,我的作品多次挂在了国家级各种大展的展厅,每次看见自己的作品登上大雅之堂心中都充满无限的喜悦,常常在作品面前驻足停留很久很久,心中在想如果没有陈老师?如果没有书法艺专?……

冥冥中我又见到了我心中的“王羲之”。

[发布时间:2015-10-09 13:49:09 ] [阅读次数:1409 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