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批语,永久的怀念
马书礼
那是1983年4——8月间,我有幸参加了陈怀(字铁辛)老师主办的民进书法研习班。由于当时我字不入帖,“匠气”
甚重,老师竟在我的作业本上留下了一篇情真意切,语重心长的批语;“建议大楷临颜勤礼碑,小楷临砖塔铭,或临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然后可免匠气。”这份意外的收获,教益匪浅,令我终生难忘。
32年过去,老师留下的这篇不长不短32字的批语,我无数次地捧阅欣赏,神奇地发现它竟是一件难得的墨宝真迹,“神品”也。于是,我小心翼翼地从保存多年的作业本上剪裁下来,精心托裱成袖珍手卷,珍藏案头,留作我对老师的永久的怀念。这篇珍贵的批语,指导我一段不平坦的书法学习之路。把我从弯路拉了回来,步入了正途。
我自青年时期,就热爱书法,无师自练,信马由缰,字体僵化,还自鸣得意。曾在人前说过:我能写出十个“马”字一模一样,跟印刷的差不多。自以为有一定功力。入研习班后,老师曾多次给我指出临帖师古脱俗的道理。但我多年的习惯,成自然,临帖感到十分别扭,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写,因而久习不见成效。老师心里明白,大凡误入歧途把字写“匠”了的人,十有八九难以自拔。但又不忍心挫伤我爱好书法的积极性,索性以引导、鼓励、关爱为怀,用心血灌溉这棵难以出土的“书苗”,于是,老师悄然在我的书法作业本上,留下了一篇篇充满深情与期望的亲笔批语。此番美意,是多年后师母亲口告诉我的,使我深深感到,我的老师人品何等高尚,无愧师表!
我在师承陈怀教授学习书法的当时,已年在44岁,在班里属于大龄学员,且在工作单位时任办公室主任兼秘书,工作颇不轻松。但我还是遵循老师的批语,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从头开始,自责自励,自讨苦吃。自己订制作业本,潜心临帖。从双钩和描红到廓填三遍,然后再背临。我把挤出来的业余时间,几乎全用在自我布置的临帖作业上。这种原始笨拙,连自己都感到含羞脸红的做法,竟然得到老师的赞赏,并在班里推荐。经过半年时间确实有些痛苦的“自我折腾”,终于渐渐入了帖,脱了俗。改变了我原来僵化了20多年的匠书体。
1985——1987年,我又入学陈怀老师筹办的业余书法艺专学习。记得85年7月,我的书法作品首次参加了辽宁省师专系统第五届书法展,评为二等奖。这是我迈出脱俗的第一步。难忘的是,在我参展的那幅不太显眼的作品前老师对观展的同学们说:“这是一位原来‘匠气’很重的同学的作品,虽然仅得了二等奖,但他从“匠书圈里”走出来了,可喜可贺!”在一阵掌声中,我凝视着老师欣慰的神情,我眼眶湿润了。1988年4月,我当时受聘任书法艺专附设小学书法班初级班,我的书法作品又参加了辽宁省师专系统第八届书法展,被评为一等奖。经陈老推荐,吸收我为营口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后又被职工书协推选为理事,担任轻工系统职工书协副理事长。
我的拙作竟能登上大雅之堂,给了我莫大鼓舞。在1985年后的十年里,我先后30多次参加市省大区,乃至全国书法大展,部分作品入选获奖。1994年国际金鹅奖书法大赛获佳作奖;1995年中国书画精品展获银奖。传略入编《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大辞典》等多部典籍,部分书法楹联作品被有关单位收藏。
今天,我面对老师的批语,感慨不已,浮想万千,我之所以能够成长为艺术之苑中的一支小花,是因为有老师一系列指导浸润,是老师批语的强力推动。老师虽已仙逝,可这批语却给了我永久的思念。您的学生永世感谢您——陈怀老师!现在,我把这珍贵的批语发到网上,公诸于世,为中华书苑增光添彩,也告慰恩师的在天之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