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辽河诗词网 投稿邮箱:ykzb2008@126.com
诗词作品
·乔英军诗作九首
·傅瑜诗词十二首
·冬吟金陵
·李家平诗词一组
·滨城诗社国家公祭日作品专辑
·又一春诗社诗友作品选
·二十四节气
·滨城诗社2024年11月社
·高山七绝两首
·徐生元诗词两首
·新农村
·山南诗社2024年11月社
·蟠龙诗社2024年10月社
·山南诗社2024年10月社
·程友松诗作一组
诗人散文 首页 > 诗人散文   
春之悟

春之悟

 

张晓迪(辽宁营口)

 

二月立春,已经是有一段时间的事了,但是人们一丁点儿都没有感受到“春”所带来的暖意,还是一如从前的用厚重的棉衣严严实实地包裹着自己,丝毫不敢懈怠,日出、日落……,日复一日、种种如常,如常在那个属于白色的季节里,习惯是习惯了,为什么总会觉得有些不够自在呢,我想不光是因为寒冷而常常缩成一团的原因吧,或许我们真的是缺少了点儿什么,或许我们的确应该用心去等待一个关于激情的起点,去迎接又一个“绿色梦境”的轮回……

等到了、等到了,我们终于等到了——太阳,渐渐地蓬勃起来,射出一道道温柔而清澈的光芒,唤醒了冬的沉默、抹去了寒的记忆,一切的一切都浸润在灿烂里,每一个生命扬溢着美丽、扬溢着温暖,漫延到“你”、漫延到“我”……冰消雪融、万物生机,千万种的风情、千万种的姿态……,不错,我们的春天来了!

 “雨水”——是大家盼望的节气,因为它是“春雨”最旺盛的阶段,每年到了这个时间,滚滚的春雷陪着绵绵的春雨就会像事先约好的一样,随着春风一道哼唱着春的歌谣欢天喜地的来到了我们身边。 春雨,淅淅沥沥、缠缠绵绵忽停忽下,如丝、如雾、如烟……,透过这;轻薄剔透的“珠帘”, 若隐若现——万物在刹那之间,一同萌芽、一同绽放、一同变亮……,经过这“春雨”的洗礼之后,大自然把旧时的“所有”,化作了一股充满无限生命力的崭新力量,用自己的方式书写出一份神奇的活力。叫人不禁感叹:春色满园关不住,万紫千红总是春。可以料想得到,就是这样一个寻常的旱春雨季,定会给那群像我一样渴望春天、热爱春天的人们撑起一方无雨的天地。 

被迫“全副武装”了一个冬天的土壤终于坚持不下去了,一下子就“松驰”了下来,软绵绵的、舒服服的,一阵暖风吹过,隐约的泛着泥土清香的气息。所有沉睡的种子都开始在这里孕育并赋予生命一种变换的姿态。踩在上面,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思……

那些春草儿、春花儿,在泥土里也开始耐不住“寂寞”了迫不及待地从里面探出头来,东瞅瞅、西看看,好像天真活泼小孩儿,时而左蹦蹦、时而右跳跳、时而又前后摇摆着,嫩嫩的、浅浅的、软软的、绿的、红的、黄的、粉的、白的,一株一株、一片儿一片儿、零零星星……像珍珠般闪烁在这绚烂之下,静静的点缀着妩媚婀娜的春天。偶尔还有三、两只“蝶儿”骄傲地它们周围飞舞,一会停在那草儿上,一会又飞到那花儿里,真是有意思的很。要是稍微用一点心观察它们,我们就会很轻意的看见它的身上会停着一颗或几颗露珠,显得它更加活灵活现、玲珑剔透、富有无穷的朝气。放眼望去,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每一个角落尽是都有“春”的痕迹。

在这春意正酣的“美时美刻”,我们在心旷神怡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它——垂柳,垂柳和那些春草儿、春花儿一样是有名的“报春使者”,她不声不想地抽出她一点儿黄、一点儿绿的嫩芽,温婉的、无闻的、谦卑的站在那儿,随风摇曳。满天的飞絮,似花非花、似雪非雪,在空中自由地表演着她漫妙多情的舞姿,如云如梦、如幻如诗,而那篇篇絮语则无不轻诉对他她“春”的依恋和浓浓深情……。

三、四月的天空是个“可人儿”,静如秋水,纯净而深遂、灵动而明亮,越来越多的人们走出家门、换上轻衫,悠闲在青山秀野间、涓涓溪流边,春之妩媚、春之轻柔、春之丰富,撩拨着每个人的心弦。此时的我们忘记了繁忙的工作、忘记了紧张的节奏,也忘记了浮躁的情绪,我们纵情地聊着、唱着、笑着、吟咏着,全然陶醉于这春色之中。

如果不经意的抬一下头,我们会看见三、五、七只造型各异、七彩斑斓的风筝轻盈的荡漾着,它们犹如嵌在那朵朵薄云上的条条花纹正跟着风的方向,时远时近、时高时低而每一次风向的改变,在空中、在心里留下一段“彩色的童话”。让人欣喜、教人向上。

啊,好美啊!春天,好美——“春风”、“春雨”、“花儿”、“草儿”、“蝶儿”、“我们”还有那只飞在一直空中“风筝”,构成了一幅不需任何雕琢、美妙绝伦的春景图。我很自豪——自豪在于我也是这美图中的一个部份。我站在其中,感受着春的内涵、春的神韵;感受着大自然所赋予万物的生命之美,活力之美、豁达之美……,我不觉自卑、不觉自责、不觉懊悔……。

“春”是“耕耘”、“春”是“期盼”,放下世事的牵绊,留下一颗种子送给自己,和“祝福”与“寂寞”一起出发。正像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里写的那句话一样:“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发布时间:2017-03-08 19:09:28 ] [阅读次数:1548 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