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辽河诗词网 投稿邮箱:ykzb2008@126.com
诗词作品
·蟠龙诗社2024年4月社课
·山南诗社2024年4月社课
·蟠龙诗社2024年3月社课
·山南诗社2024年3月社课
·那些春风中摇曳的小花
·新居
·宗德善咏荷三首(新韵)
·程淑英诗词三首
·李家平诗词一组
·韩启纲诗作两首
·紫墨染星辰词作三首
·杜弘浣溪沙三首
·荒院春暮
·落叶归根(新韵)
·农家新貌
诗人论坛 首页 > 诗人论坛   
谈“童话诗人”顾城

谈“童话诗人”顾城


芳(辽宁)

 


“顾城弃城”是上世纪90年代震动文坛的一个重大事件。“童话诗人”顾城是朦胧诗派的典型代表,他执意打造一个理想王国。本文分析了其“童话”诗歌的构成因子,并探讨其“童话”风格形成的主观与客观原因,以期对其“童话诗人”名称的由来做一番发掘。从而为其悲剧结局提供了一个思维分析角度。

关键词 顾城弃城 童话诗人 朦胧诗 理想 本真

199310月,被誉为“童话诗人”的顾城以决绝的态度离开了这个他已无法再爱的世界,“顾城弃城”成为当时文学界一个轰动事件,人们在痛惜英才早逝的同时,有的更多的是不解与猜疑,以至于对顾城的评价众说纷纭。也许这一切来得有点突然,然而笔者却从顾城其人其诗的本性中,探寻到导致其悲剧的主观与客观必然性,这一切好像都要归结于那个“童话诗人”的称号。

一、“童话”境界的唯美打造

顾城是个天才诗人,这是毋庸置疑的。从他发表诗歌的年龄,还有他诗作的数量与质量上,都可以证明这个结论。而顾城诗歌的内容更多的是表现了他对“童话世界”的唯美的打造,这点也是大家所公认的。

1. 诗歌意象的自然与清新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诗歌放弃了直抒胸臆的“十七年文学”惯有的表现形式,代之以繁复的意象、含蓄的表达。顾城诗歌里的意象多是选取大自然中富有生命力的物象,这些物象本真、唯美,同时又清新、雅丽,与诗人自我本性融为一体。其中《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被看作是顾城“童话诗歌”的代表作。这首诗充分发挥了顾城绘画的天赋,意象众多而又和谐统一。顾城用诗的画笔描绘出一个个鲜活灵动的意象,表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那里有属于天空的树叶和羽毛、淡绿的夜晚和苹果、快乐的小河、长满淡淡茸毛的丘陵、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还有大海,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等等。我们从中会充分感受到顾城对自然、本我的向往与弘扬,诗歌的众多意象汇集成一个世外桃源、人间童话。顾城诗歌里大海这个意象是运用得是最广泛、最有艺术魅力的。例如:《爱我吧,海》、《弧线》等,都有海的意象。蔚蓝的、辽远的海的意象成为顾城所表现家园场景的持久代表,这是顾城心中的家,理想中的景,是能够容纳百川而又包容万物、复归平静的心灵港湾。

2. 理想追求的唯美与执著

首先说说理想追求的唯美性。顾城在诗中打造的童话王国是纯真、自然的,这是他唯美、高洁的人生理想的艺术呈现。顾城曾解释“童话诗人”中的“童”,是指未被污染的本心。本心即本我、真我,是远离尘嚣的我。这充分体现了顾城追求的理想世界的不染世俗、孑然超群。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在顾城的诗中是高频率出现的,也是引人注目的。像《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顾城用画笔为我们展示的大自然的理想王国,这里的生命没有忧愁,眼睛是不会流泪的眼睛;爱情是没有痛苦的爱情;爱人有晴空般的眸子,不会突然转过身去;连小草相互爱抚,都会带来一朵小花的生日。一切都是那么和谐、温暖,充满光明,一切都那么唯美、亮丽,带有持久的生命力。

其次说说理想追求的执著性。顾城一味在诗中吟咏他的理想、追求,拒绝世俗,无怨无悔,也许正是对理想追求的执著带给了他诗歌永恒的魅力。顾城的艺术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面对着众多非议的。曾经有一个权威人士同顾城谈过创作方向的问题,即是要顾城放弃现有的写作模式,而要有所改变。经过痛苦的思考,顾城感到艺术前途的渺茫,甚至觉得自己不会给爱人谢烨带来幸福,叫谢烨离开他。然而最终诗人顾城并没有放弃对艺术理想的追求,而是还将追求这种幻想,做一个勇敢、执著追求理想的人。这也正是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的写作缘起。它表现了顾城对理想追求的执著与痴迷,赋予了诗歌永恒的魅力。

3. 表现技法的异彩纷呈

童话世界的打造是需要匠心独具的,为此顾城充分调用了诗歌的现代表现技法,像通感、跳跃、象征等多种手段的运用以及综合运用。也正因如此,顾城可以作为朦胧诗派的突出代表,以其特色鲜明的艺术独创赋予了新诗长久的魅力。这一切表现得精雕细琢、幻象丛生,才使得顾城诗中的童话世界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思接千载。无论是通感、跳跃还是象征,都离不开阅读者的想象,顾城的诗歌会完全敞开思想的门扉,会让读者的思维穿破时空隧道,打开感官的拘囿,让他们跟着诗人在这个童话王国中去徜徉、遨游、飞跃、升腾,那种感觉可以用酣畅淋漓、痛快极致来形容。通感在顾城的诗中用得是新奇、诡异,也是最吸引人的。无论是鲜红、淡绿的孩子,还是布满冰川擦痕的声音,都让人过目难忘,回味良久。而跳跃的空白则可以让读者自由发挥,标题的指引或许会是一个小小的提示。诗人的思维是跳跃的,童话世界的打造是神奇而灵动的。至于象征,那是诗歌的灵魂,直白的口号不成其为诗,唯有含蓄、隽永才赋予了朦胧诗独有的艺术魅力。

二、才思本性的自然熔铸

顾城写诗的才华是卓绝、令人称奇的,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是当之无愧的。至于为什么他会在诗中执意打造一个童话世界,旷世独立地表现心中的天国,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童年生活的独有印记

顾城出生在一个诗人家庭里,父亲是部队诗人顾工。然而顾工的名气并没有为顾城带来荣誉,相反的却因此落得于1969年随父亲顾工下放山东农场的结果。文革灾难使得顾城对现实世界中的人和事有了更多的厌倦感觉,那场轰轰烈烈的十年浩劫给诗人童年的心灵造成了太多的创伤。但是,下放的生活却让顾城体验到了乡村的自然、淳朴,宁静、空旷的河滩慢慢抚慰了顾城受伤的心灵,疗去了他的伤痛。在大自然中顾城找到了自我,找到了灵魂,于是和原野生活融为一体,乐在其中,不能自拔。这段童年时的经历,持久地留在诗人的脑中,成为日后顾城诗歌中执著追求的理想所在,影响到他以后诗作的品格养成与形象塑造。

也许童年的记忆是最深刻的,而顾城的童年在乡村中度过,那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日子令他无法释怀。以至于顾城成名后,选择隐居在新西兰的激流岛生活,住在大海边,房子隐在树丛中,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爱抚,晨起看日出,晚上听着海浪声入眠,这就不奇怪了。

2.    现实生活的本能抗拒

顾城1974年回北京,之后做过木匠、工厂工人,后来单位解体,顾城随即失业,过着衣食无着的漂泊生活。这段经历对一个诗人来说,是足以能够消磨他的精神意志的。拨乱反正后的百废待兴,回城之后的萧条生活使顾城看到更多的是城市的灰暗、现实的枯燥与人情的冷漠。这样的世界是顾城不想看到的,在心里是本能抗拒的。所以在文革期间开始写诗后,直至成为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顾城总是在诗中打造一个童话王国,以同这个令他失望的世界相对抗。那首“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也许真的表达出了“一代人”的心声。那么童话世界里的唯美、和谐正是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难以接受。诗人宁愿沉浸在童话王国中,逃避这个为他带来诸多不快的现实世界。

3.    个人性情的本真使然

顾城是朦胧诗派中年龄最小的诗人,早期智力的开发使他愿意更多的讲述童年的故事,脑中的幻想。当诗人成名后,人们发现长大后的顾城还是愿意编织一个个童话,沉浸在童话王国里,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这就不得不说说顾城的性格了。那么顾城的性格是怎样的?顾城的姐姐顾乡可能是最有发言权的。在顾乡的眼中,顾城是天真、纯情、浪漫,同时又有些偏执、顽固的。这也许是后来那个“文学爱好者”李英能够插入到顾城与谢烨的家庭中,并且最后毁灭了这个家庭的幸福宁静,导致最终悲剧发生的致命原因。诗人是敏感的,才思卓绝的,而顾城又是那么的纯真,个性又是那么的鲜明。他对自然、纯正、理想的本能追求,反映了诗人超拔的气质与卓然不群的品性。顾城追求唯美、拒绝平庸,崇尚快乐、温馨、和谐、幸福,向往光明、期待未来、展望来世。即使是死后的“墓床”,诗人也要让它放在大海边,有树枝环绕,作为最后安息的港湾。一切都要求是完美的,而那些破坏完美的人和事,则将被诗人彻底撕毁。如果说诗人是属于精英一族的,那么顾城则是这个艺苑中的一朵奇葩。

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顾城执迷于在诗中编织童话世界。他更愿意以一颗童心来描绘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就披上了五彩霞衣,成为美轮美奂的人间天堂。顾城也希望这个现实世界能容纳他的这颗童心,能够不打破他心中的梦想,然而事实是残酷的,妻子与情人的争夺毁灭了这个美好的梦幻。当情人与妻子相继选择离开时,顾城终于精神崩溃了,他以令人震撼的方式结束了这一切,亲手撕毁了这张心爱的白纸,留给我们的只剩下了遗憾、痛惜。此时,我在想,如果顾城不那么纯情,不那么天真,也许结局不会是那么悲惨。然而,如果是那样,顾城也就不成其为顾城,童话也就不成其为童话了。

 


参考文献:

1.      洪子城,《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      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副教授

[发布时间:2018-03-12 08:30:55 ] [阅读次数:2116 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