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辽河诗词网 投稿邮箱:ykzb2008@126.com
诗词作品
·悼恩师江海峰先生
·周起科七绝一组
·渔归
·傅瑜七律专辑
·闵济林诗词一组
·清明祭十首
·许笑容诗作两首
·放生
·王大博七律两首
·李梅影诗作一组
·蟠龙诗社2024年2月社课
·张德松诗词一组
·隋祥云诗词一组
·词风杂咏
·望峰楼近稿
诗人论坛 首页 > 诗人论坛   
清风万里 天门一啸 ——序《指点江山》

朱彦

      段飞先生《指点江山》付梓之际,余友嘱之为序。余不敢以区区我见窥大雅风范,于是举灯夜读,初时觉徐风阵阵,清香入鼻;后则晴空朗月,洗人耳目;再而江流汹涌,一泻千里,令人不能自已。至于把卷不辞者,大凡十卷,或人生情感,或送往投赠,或放揽歌咏,无不至真至情至性者,与人向善向美之感受,可谓其功也大、其心也远。举其风范,大抵有四:一者自然率真;二者豪迈奔放;三者沉着劲建;四者冲淡清远。如此一个浩大的审美天地,让我们徜徉其间,不尽其享受云尔。
自然率真:在平凡中透出的风格特性
      段飞先生《指点江山》从容率真,挥洒自然,既无矫揉造作,亦无刻镂堆塞,一点一画、一招一式都流露出内在与本我。《六十国庆感怀》体现了这种品格:
翻天覆地六十年,时代腾飞谁策鞭。
我为祖国迎大庆,一筐诗稿乱呢喃。
以率真之笔敲响大真之门是诗性使然,也是人性的必然。先生下笔精到,惜墨如金,前三句全作铺垫,自然而起,率直而承,平凡接转,不见繁缛与波折,犹如一潭泉水,给人平静而甘冽。后一句任性而结,充满情趣,“一筐诗稿乱呢喃”使鲜活的物性与鲜活的人性相碰撞,飞出意象的火花,神采照见全篇。表现这种风格的还有《习马会》:

      开创先河南海滨,太平洋上起祥云。
      两家皆是亲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
率直而不露,平近而深刻,在浅显中透出深意,是先生自然风格的外现。谢灵运在山水自然中认知自我,段飞在人生自我中感悟自然,这是今人与古人的不同处,也是我们认识并解读《指点江山》的出发点。“两家皆是亲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虽近口语,却打在人们的心头,呼出了久远的期待,把深藏于内的思想、情感与精神倾泻而出。
优游不迫地表现主题是《指点江山》的重要特征,《黄金诗会》就是以这种风格实现创作意图的:
千里风尘到遂昌,山城兴会写华章。
好诗吟至逸情处,抱着金砖入梦乡。
遂昌虽远,“风尘”已足;逸兴虽广,“好诗” 已备,无论风尘好诗皆平时所见,常人所及,然于平想之外、人眼之前飞来一笔,使其顿生情色,“抱着金砖入梦乡”嚼之有味,回味无穷。
飘洒出来的主题,流淌出来的情趣,是诗集《指点江山》留给我们的享受与启迪。
豪迈奔放:在陶冶中体味人生感悟
豪迈处如山海苍苍,天风浪浪;奔放处似秋云猎猎,春水昭昭,或登高揽胜,或借景抒怀皆以热血之心肠发真我之感叹,断无呻吟之语。《登居庸关》便是这种豪情的写照:
忆吾昔日到沙场,卧雪踏冰意气方。
虎啸燕山安社稷,龙吟利剑斩豺狼。
城头雁月星河黯,关下风霜草木长。
今日廉颇仍善饭,何时跃马再端枪。
今日登关,往事历历,无限感慨齐上心头,其情也真,其气也壮,其意也长。“忆”字提起,将人拉倒遥远的年代;“方”字紧跟,一股少年壮志、气血方刚之意态挺透而来;“安”字壮丽,“斩”字豪迈,两字撑起不见拖沓,豪迈不失本色;“黯”字“长”字转出,反衬情景,渲染情绪,退一步蓄势,反增十倍张力;“饭”字拉回,“枪”字高举,当年壮志满怀,如今虽老豪情尚在,廉颇之心吾不逊矣!民族大义与家国情怀呈现眼前,令人感慨万端。先生诗飘逸奔放,《云顶草原》体现了这样的特征:
一马平川天色蓝,白云闲散似山岚。
草原皆道在张北,曾几何时到冀南。
奔放的情怀营造了物象,飘逸的风格感染了场景,情境化入意境,眼界化入境界,张北与冀南互比,达到了移景移情的目的。“曾几何时到冀南”别致可爱,句式出新,感觉出新,通过这样的手法,使“云顶草原”这类主题风格更加飘逸开朗。他的词富于变化,注重情绪,体贴人心,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
气爽天高丁酉秋,风光满眼伴人游。红岩谷底香花笑,
绿树池边野鸟啾。    山蕴宝,地流油,山清水秀果
林稠。未来十载宏图展,谁把穷沟变富沟。
(鹧鸪天·红石沟)
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感,来反映看得见摸得着的时代,深厚的生活底蕴养成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对祖国河山的眷恋,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

投笔从戎敢请缨,居庸雁断的卢鸣。
干城豪气三千丈,自有胸中百万兵。
(《致武印荣君》)
以豪迈的意志、奔腾的气势倾诉军人的情怀,堪称现代军旅诗的代表。“敢”字用力,“鸣”字横出,“三千丈”、“百万兵”气势磅礴,不可收拾。
用响亮畅达的风格,激情四射的语言唱响时代,陶冶情操,表达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民群众大爱真情,是《指点江山》的重要特色。
沉着劲建:在蕴藉中透出审美意趣
审美意趣是人类情感的本能,是深层思想意识的外射,个体生命对客观世界的领会与感悟。《指点江山》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地透析这样的情绪与意趣,在从容镇定中表现自我,走向人性的家园。他的《秋日远眺》以温藉含蓄、风流文雅的笔调来增添情致:
江山万里远望中,烟雨楼头逝水东。
天下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一秋风。
不见伤感,不留痕迹,不曾浩然而来萧然而去,却似一缕清风从心头掠过,给人们留下启示与思考。在平静的眺望中隐伏海之波澜、山之嶙峋,纵万象在旁,忽如不见。眼空才能心空,波涛在前,不着一物,“虽天外毫内不足喻其辽邈,虽三光熠耀不足以方其巨细”是也。他的《鹧鸪天·望乡》以沉着劲建的笔锋拨动人们的思乡情结:

久别乡关数十年,每思故土意萧然。夜阑睡去难成
梦,枕上醒来泪似泉。      追往事,叹毛斑,城
头雁断故乡烟。吟成残夜思乡稿,寄给乡亲叙旧缘。
诉不尽的思恋,唱不尽的乡愁在这里倾吐,如一曲恋歌,敲响游子心灵。由“乡关”、“故土”引出的“梦”、流出的“泉”,是诗人心底的呐喊,也是游子心灵的寄托与归宿,这不仅是人性的写照,更是生命的回归。
沉着不失劲建,劲建不失从容,思乡之情如一股清泉自胸臆中流出,使人不能自已。如此打动人心的思乡作品不胜枚举,“犹如稚子到家乡,扑进娘怀喜欲狂”(《夜宿家乡》);“心舟永泊家塘畔,梦里犹闻黑土香”(《仁里》);“紫燕剪天淋嫩雨,乳名唤我返童乡”(《老井》),把人带进遥远的记忆、梦想的地方,其家国之情可谓“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古人云:“五七律最争起处,贵用陡峭之笔,洒然而来,突然涌出”,先生最难能可贵处,用平常之笔道出人心所想人心所向,以劲建之笔唤醒人们的心灵,引起不息的共鸣。
冲淡清远:在忘我中施展造境手段
在冲淡平远中营造自得自适、天机洋溢的境界,以一种超功利的审美标准淘洗物象、创造令人神往的世界是《指点江山》的又一特色。《赏景》就是这种风格的表现:
尚欠一秋即满甲,此心还似少年娃。
携妻徒步城东去,细雨斜风赏杏花。
平铺直叙,不见奇峭曲折,以寻常眼道寻常事,把人生小我放到自然大我的镜头下去审视,产生平远的视觉效果,透出平淡的思想境界。“一秋满甲”、“ 少年娃”、“徒步城东”虽平淡清远,却折射自然,观照人生。“细雨斜风赏杏花”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意蕴优美,而是唤起个体生命对客观世界的深刻认识与感悟,把人们拉回自我精神的家园。这种体验的表现形式虽为本我自我,但内在的却是抵达一种忘我无我的境界。用同样风格表现这种情绪的还有《乐趣》:
宅外辟开三垄荒,挥锄理秽整天忙。
清晨拾得鸟声脆,日暮摘来诗一筐。
向自然寻找人生、寄托生命,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归宿,从这种归宿中完成自我,到达人性的本源是诗学美学赋予我们的神圣义务。这诗从陶渊明处得来,受到《辞去归来》与《饮酒》的启发,照见出生命回归自然、拥抱自然的影子。他的《老宅》同样以冲淡清远的笔调寄托了对自然生命的向往:
一天光照足,三径玉兰开。
柳影摇门外,莺声入牖来。
不从一处用力,不费一点琢磨,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我们看他摄取自然物象的手段:“玉兰”、“柳影”、“莺声”,不是扯着嗓子喊来,而是它们自己走到诗人的笔下。意象可以捕捉,可以营造,却不可拼凑,不可生拉硬拽。这诗从近处走来,远处看取,平淡处给人回味与感受。
       在平淡清远中营造意象,抵达忘我之境是诗学的最高表现,诗人的最终追求。段飞先生不忘初心,以平淡清远的笔墨表现情感本质,实现生命的转换与灵魂的对接。《指点江山》以深邃的蕴涵,浓重的笔墨赞美人生、歌颂祖国,缅怀历史、感受沧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体验生命、观照心灵,为我们唱响一曲人文主义的颂歌。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仍有不足处,一些作品意象不够完美,语言略显坦直,意蕴不够悠长,整体尚有发展的空间。希望段先生以文人笔墨、诗者风度、家国情怀擎起诗学大旗,走向诗意人生的彼岸。

[发布时间:2019-11-28 19:32:26 ] [阅读次数:776 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