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辽河诗词网 投稿邮箱:ykzb2008@126.com
诗词作品
·为老同学黄明山所摄鱼塘前芦
·枫叶
·收获之秋
·宗德善律诗三首
·傅瑜七律小辑
·乔英钧诗词一组
·
·李家平诗词一组
·周军民律诗一组
·王国钧诗词一组
·女子诗词学会2024年3月
·晓春残雪
·刘玉法诗作两首
·蒲亮亮诗作两首
·
诗人论坛 首页 > 诗人论坛   
于青春岁月中的点滴记忆——读李小娜散文集《青春那些事儿》
李志来

    在广州回武汉的高铁上,看到邻座的人手里拿本书,由于都是年轻人,如实很快就有了共同的话题。回来之后,我通过微信搜索很快联系上了书的作者正宁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小娜,李记者为人很爽快,很快我们便成了微信好友,并答应寄书之前先把文集的电子档发我阅读,微信收到书稿之后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当我一口气读完全书的时候,竟发现在那些精短的篇章里,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勾勒着她眼中的生活感思,就像平常炉边夜话,娓娓道来,很接地气,仿佛与街坊邻里聊着生活。

    全书共收录了44篇文学作品,虽然所写的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平凡小事和家庭琐事,但她心思细腻、情感深厚、视角独到,文章中有细节、有故事、有趣味,可读性强,在润物细无声中蕴含哲理、引人反思、给人温暖。她的很多优秀作品我都喜欢,曾反复研读。如《考研岁月》《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桌的你》《回忆这把刀·5·12》《我一切安好,你要幸福》等,这些都是由她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演绎成的文字,从而使得作品具有浓郁的可读性,字里行间充满勃勃生机。

    在《愿天堂的您安好》这篇文中写到这样一件往事,读了令人肃然起敬! “姥爷走的前一年的冬天,那个冬天我在考研,晚上妈妈打电话说姥爷那几天一直找她,有一天他老人家用一块手帕包着个东西给了妈妈,并嘱托:老三家里只有一个女儿,是个宝贝这东西一定要留给我。原来姥爷生前买个几个银元,每家的孩子一个,最后就剩我了,他怕万一哪一天自己不在了要提前安顿好。”慈祥的姥爷,读来尤感亲切,真挚感人。把真实的人生化成故事来写,这就使散文的真实性与纪实的故事性结合在一起,通过一些所谓细枝末节的琐事、小事表现出了平凡者的个性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与可读性。而作者每能抓住“留银元”这个最有表现力的细节,从生活的深深的浸润中体会出平凡事中的情感,使作者笔下的”姥爷”形象大放光彩,语言是如此到位,不能不令人惊叹。

    散文写作贵在真情,书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都是作者亲历、亲为、亲听、亲见的。《我的母亲不识字》一文中写到,“上大学的时候母亲生了一场大病做了手术,前后尽一个月时间她没告诉我,后来回忆她说: ‘姑娘,我到底不会写字,如果会,我想将我这一生的苦都写下来’,在医院的时候她怕再见不到我,可又不敢告诉我,她说她多想给我写封信,这样即使有什么事她想说的话也会传递给我。她所说的什么事是我至今都不敢想的,后来我知道了,失声号啕大哭在大学的自习室里听着《妈妈我想你》这首歌写了很长很长的一篇文章叫做《妈妈我想你》,后来学校有一次拍剧本,我又将她改成了剧本。”朴实无华的语言再次深深打动了我。作者用自己的亲身感受,用日常生活的真实细节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这样的文字是当得起敬意的。虽然,母亲不识字,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作者却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成功跳出“农门”的人。

    读其书知其人,一个作者的作品,常常和作者所处的生活环境、价值取向、思想境界、喜怒哀乐紧密相连。当下许多年轻漂亮的姑娘闲暇时大多爱扎堆,或逛商店,或上影剧院,或美容做瑜伽,或追星慕星,追求生活上的时髦。可李小娜却不在此列,她热爱于逐渐为年轻人冷落的文字,钟情于逐渐被年轻人疏远的写作,甘愿默默地读书和笔耕,忙碌于繁忙的新闻采访报道之外写出这么多字符灵动鲜活、有温度和情感的文章,取得新闻和文学的双丰收,着实不易。散文集《青春那些事儿》不论是叙事写景还是议论抒情,都能写出自己独到的认知、感悟和见解,也浓缩了作者“脚印农家”成长的过程。虽不能说篇篇皆为精品,但毫无疑问,字字都是作者内心真情的流露,句句都是作者心血的凝成,从她描述的中,仿佛又回到那难忘的岁月,重拾起遗失的精神家园,唤醒我们内心最纯真的记忆!

    这本文集,是李小娜近年来的业余写作的结集,既承载着少女时代的梦想,对文学的追求,也凝聚了作者成家后对文字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在我看来,《青春那些事儿》的出版,并不是单纯的文字结集,而是作者对自己青春岁月的回首和怀念,当然,更多的是纪念,是对梦想的纪念,也是对青春的纪念,更是对岁月的纪念。意义在书之中,当然更在书之外。坚持下去,努力下去,她会不断丰收,也让自己的人生因为文学而变得更加精彩,更加丰富,更加充实!
[发布时间:2022-10-02 11:28:23 ] [阅读次数:411 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