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辽河诗词网 投稿邮箱:ykzb2008@126.com
诗词作品
·曾林七绝两首
·黄曼妮诗词两首
·武发俊七绝两首
·王建华诗作两首
·赵彦久律诗一组
·谷雨
·为老同学黄明山所摄鱼塘前芦
·枫叶
·收获之秋
·宗德善律诗三首
·傅瑜七律小辑
·乔英钧诗词一组
·
·李家平诗词一组
·周军民律诗一组
诗人论坛 首页 > 诗人论坛   
当代诗评的滥觞

朱  彦


诗曰:

天涯有客太痴生,误把诠疏作点评。

一朝评到噱头里,犹向谀边深处行。


中国诗评中华诗词的重要组词部分,中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伴随中华诗词走过光辉的历史进程。它从尧的“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尧典》)开始,到孔子的诗无邪“兴观群怨”“温柔敦厚”(《论语》),扬雄的“诗人之赋丽以则”(《法言》),沈约的“相如巧为形似之言,班固长于情理之说,子健、仲宜以气质为体”(《宋玉·谢灵运》),司空图于昧然后可以言诗”(《与李先生论诗,钟嵘的“诗品即人品”(《诗品》),欧阳修诗人之作,触事感物,文之以言,善者美之,恶者刺之本义》),严羽的“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沧浪诗话》),杨伦道取性情,亦必本经史(《九柏山房诗集》),金圣叹的大凡读书,要先晓得作书之人是何心胸(《第五才子书》),方回的文之精者为诗,诗之精者为律”(《瀛奎律髓》)等等不胜枚举,从远古到近现代,中国诗评如璀璨星光,照耀历史长河。它构建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之奇观,凝结了中华文化之血脉基因,沉淀了中华诗词理论与创作之精华,展现了中华诗词大德大美大善之风貌与精神。


当代诗评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已形成当代中国诗学一股洪流”。点评为主要形式的诗创作日趋活跃,网络诗社、诗群诗阵点评蜂拥而起,其势如潮,已成为当代诗评的滥觞在这样的情形势下,我们应注意这个领域存在的不容忽视的现象问题。


1、回归与重构遇到阻碍。中国诗学从“五四”到“文革”进入一个低迷的阶段,西方的“思想解放”与“文革”的极左思潮,使中国传统诗学与中国诗评受到严重打击,中国诗评的传统艺术精神几于覆灭。在诗评的历史回归与艺术精神重构中,当代诗评点评手忙脚乱,首鼠两端,毫无建树。思想空洞、内容空泛、眼界肤浅、风格庸俗、语言堆砌现象充塞当代诗评,构成了当代诗评点评的通病。领导诗词、名人诗词、口号诗词点评点赞成风,低档次低品格作品喧嚣诗界,扰乱视听,严重背离了诗评艺术与诗学精神,阻碍了诗词文化的历史回归与重构。中国的诗评精神是科学严谨的美学精神;实事求是的批评精神;有血有肉的创造精神。只有立于诗评艺术的大本之源,发扬传统的诗评精神,才能实现回归;只有消除“极左”余绪影响,把片面追求思想转变为思想艺术相融合,才能推动诗词发展,实现历史回归与重构。


2、方向重度迷失。中国诗评的方向是创新,创新是中国诗评的生命线。中国古代诗评家在创作传统诗评时,随着时代及文学自身变异而不间断创新,以金圣叹为代表的批注式批评开创了中国诗词点评的新天地。以简洁的语言直入文本,揭示内在,追溯源流,抒发感悟,为我们指明了中国诗评的方向。已经或正在迷失方向的当代诗评点评,被形象地喻为“老婆嚼馍”“吹鼓手”“独角戏”“翻旧货”。“老婆嚼馍”就是嚼原作的馍,把人家的东西重新诠释注释一遍,照本宣科。“吹鼓手”就是吹吹打打,极尽吹捧奉承之能事。“独角戏”就是不顾读者感受,连篇累牍,我方唱罢又登场。“翻旧货”就是“把裁改拆补来代替艰苦的创造,没有向自然形态的东西里去发掘原料”(钱钟书《宋诗选注》)。


社会发展决定诗词发展,诗评发展的方向就是适应和服务社会,适应并引领诗词发展。创新性改造、创造性发展是诗评的必由之路,也是拯救当代诗评迷失方向的根本任务。


3、标准严重缺失。中国的诗评是从诗词创作的实践中得来,又引导于诗词创作的实践。出于斯、用于斯是中国诗评的标准。换言之,中国诗评的标准就是中国盛世诗词气象的标准,就是格律、风骨、神韵的标准,就是中华诗词的古典美、音韵美、意蕴美的标准。当代诗评点评已经与这样的标准格格不入,有的无根无脉、头重脚轻假大空;有的缺旨跑题、托不着边际,找不到安身立命处;有的气息阻滞、板结无味;有的无筋无骨,缺少精神;有的穿凿附会,缺乏审美感受;有的徜徉于图书馆里,与实际创作严重分离;有的拿西方的东西来指点迷津,用西方的理论指导东方的创作实践。


缺失标准就是缺失个性、缺失特性、缺失本我。中国当代诗评点评一味追求数量,忽视质量,徘徊于低水平低档次间,已到了呼唤标准,践行标准,用高标准的尺度衡量、创作诗评的时候了。


4、思想深度隔浅、艺术批评断带。深度是文学艺术的立身之本,也是诗词批评的立命之根。从思想的高度、艺术的角度向诗学的深度进军,剥开一层,精进一层,深入一层,见常人所不见,想常人所不想,透过心灵的窗口,探视并寻找生命的真谛,是诗评存在的真实意义。当今诗评点评的“浅”“隔”“生”现象十分突出,“浅”是见识浅、学问浅,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隔”是诗评与诗相隔,与诗人相隔,非诗人评诗与诗人评诗相隔。“生”是生搬硬套,生吞活剥,与自然贴切、水到渠成隔之千里中国当代诗评被世俗遮住了眼界,肤浅阻隔了深度,雾里看花,蜻蜓点水。已到了呼唤深度、呼唤生命的艰辛历史选择时刻了


诗评点评的首要任务是批评,批评是中国诗学的一面镜子,没有批评,就没有诗评。批评的旨归是为了创造,本身就是文学性的一个重要层面。中国诗评的优良传统赋予我们意象批评、流源批评、比较批评、摘句批评的深刻内涵和观照意义。可悲的是,这种传统已被当代诗评所隔断,特别是网络诗评只有赏析,没有批评,一唱于前,赞不绝口;千人一面,万法同流。有甚者,有人排队等待诗评家为其点评诗词,中国诗评如此惨遭泛滥,如此惨遭前所未有之亵渎,令人痛心疾首。


当代诗评如此窘况,究其原因无外乎浮躁思潮、浮躁思想作祟;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态度不端正;敬畏天地敬畏正统、敬畏文化的思想意识丧失。


如何继承发展、守正创新,一扫当代诗评点评之弊端?


------向古人学习。古人点评作品,多是三言两语,点到是处,悄然收笔。用理性思维、感性笔墨、形象语言托出内涵,从诗词里阐发幽思,体味神理,知得失,解长短,通古今,“一杆可以回万牛”。


------透过意境的窗口,抓住作者的心灵。站在历史与时代的高度,把握艺术与精神的角度,解析作品,透析内在意蕴,表现诗评家的语言风格,显现其文化倾向与审美趣味。


------向艺术精神与存在价值的深度寻找人生、生命的本质意义。把诗品与人品、艺术与精神放到一起,比较分析、互为参照,互相阐发,既注重诗评的逻辑化、学理化的分析,又重视对作品的感性体悟,给人以愉悦、以兴致和情怀,给人以生命的寄托,使其在诗评里找到寄托生命的家园。


------以独立精神和批评态度创新当代诗评。以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本我托起当代诗评点评;以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思想、独特的角度步入当代诗评点评的殿堂。以批评的态度、批评的勇气、批评的底气创新当代诗评,赋予其崭新的时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2-11-30 12:10:06 ] [阅读次数:473 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