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辽河诗词网 投稿邮箱:ykzb2008@126.com
诗词作品
·曾林七绝两首
·黄曼妮诗词两首
·武发俊七绝两首
·王建华诗作两首
·赵彦久律诗一组
·谷雨
·为老同学黄明山所摄鱼塘前芦
·枫叶
·收获之秋
·宗德善律诗三首
·傅瑜七律小辑
·乔英钧诗词一组
·
·李家平诗词一组
·周军民律诗一组
诗人论坛 首页 > 诗人论坛   
韵步离骚道不孤——学习贺苏先生诗词作品粗浅体会


原学玉


    1992年春,我在营口市易兆鸿先生家见到《七律二首·无题》诗:


寻寻觅觅视茫茫,止止行行夜未央。
七宝楼台光暗淡,一尊泥塑影凄凉。
鬼神世界香烟少,风雪人间道路长。
坐破蒲团终彻悟,佛经不读读西厢。

佛说心如明镜台,我心照见玉人来。
寡情宇宙多情种,无限文章有限才。
暴雨狂风天易怒,忠肝义胆地难埋。
千秋怅望来时路,一路桃花带血开。

    诗的作者是贺苏先生。阅后,我被诗中的警策之语和蕴涵的深刻的思想理念惊呆了,叹为观止!贺苏先生是谁?一连串的问号在我脑海里萦绕。后来得知:贺苏先生系湖北大学中文系顾问,是一位老教育家和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的老诗人。于是,就萌发了与贺苏先生取得联系,敬祈指教的念头。贺先生长我31岁,以我的经历和水平向老先生请教能行吗?犹豫了很长时间,在吟友们的敦促下,我终于鼓起了勇气,提笔给贺先生写了一封信。

    信发出去不到半个月的时间——1997年6月中旬,我收到了从武昌宝集庵寄来的信,这是我与贺先生的最初交往。以后,便建立了通信联系,贺先生是每信皆复,使我深受教益,由衷地感激;同时也十分不安,贺先生年逾八旬,不便打扰。

    许是一种偏爱吧,在当今的中华诗坛的诗词大家或高手中,对贺先生的诗词作品,我是非常看重和钦佩的。一位吟友说:贺先生的作品耐看。这使我想起了当代一位著名书法家的一段话:“我们面对的欣赏对象愈是有内涵,就愈有可读性;内涵有多深,就有多深的吸引力;内涵有多宽广的外延,就会有多宽广的视线。”“隔行不隔理。”内涵丰富、深刻,这是艺术具有魅力、百看不厌的根本原因所在。贺先生的诗词作品就是如此。

    再说前面提到的《七律二首·无题》诗,细品其中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显然是有感而发的,有很强的针对性;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跳出就事论事的狭隘圈子,借题发挥,把现实定位在历史的时空坐标系上,由特殊推向一般,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既不脱离现实,又不囿于现实,不即不离,情理交融,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是诗家难以达到的境界。

    《七律二首·无题》是感时诗,兼有咏史讽喻的味道。一般地讲,这类诗是要通过艺术手法表达深刻的思想或理念,要翻出新意。没有思想深度,人云亦云,仅仅停留在一般化的吟咏上,是不会获得成功的,犹如一杯乏味的水,没有品头。“坐破蒲团中彻悟,佛经不读读西厢”、“千秋怅望来时路,一路桃花带血开”,这不仅是诗家之语,也是哲人之语,发聋振聩,足以醒世。

    说到思想深度,让我想到了诗坛中有关唐诗与宋诗区别的评论:“唐诗重性情,以形象韵味取胜:宋诗重说理,以议论理趣见长。”宋人为什么不袭唐人?说到底是诗词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而今人的视野、思想、理论、对世界的认识水平和适应能力,是古人难以其匹的,这是今人的优势所在,也是我们今天从事传统诗词创作的突破口。贺先生的诗词作品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以理性见长,以思想的深刻性见长。诗词创作是一种个体劳动,最难的是立意、炼意,思想是不能替代的,硬提拔是拔不上去的,“群策群力”也未必奏效。没有丰富的阅历,没有广博的知识,没有对客观世界敏锐、深邃的洞察能力,就难以表达深刻的思想,也不会有较高的格调和意境。

    郭沫若先生曾云:“我要说一句怪话:在今天作旧诗,要作得不像旧诗那样才算好。这就是说,要有创造性,要自然流畅。所谓‘好句自天成,妙手偶得之’,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最有名的一句诗‘池塘生春草’是旧诗,但又何尝不像新诗?”郭老的这段著名的诗论,为当今传统诗词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借鉴和路子。贺先生的诗词作品体现了这一特点,其中《五绝·香港回归口号》则是一个范例。此诗曾荣获《回归颂》中华诗词大赛二等奖第一名,博得诗词界的一致好评。“七月珠还日,百年耻雪时。”起承两句信口吟出,看似寻常,却给下面描述留出余地。“老夫今有幸”句,初看俗,但承转自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前三句俱是铺垫,寓意蓄势在末句:“不写示儿诗。”真乃神来之笔,字字千钧!读到这里,自然会使人们想到南宋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的《示儿》诗,进而联想到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以血肉之躯、谱写的一首首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的悲壮诗篇。以家喻户晓的《示儿》诗为典入诗,既不“隔”,同时也增加了诗的内涵。抚今追昔,感慨系之;弦外有音,给人以不尽的思索。这样历史意义重大的题材,用寥寥二十个字,竟描述得如此生动、形象、深刻,包容了如此丰富的历史内涵,实属不易!此诗朗朗上口,明白如话,便于记诵。语浅意深,不病直白,举重若轻,浑然无迹,这是贺先生诗词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

    近日,在《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大辞典》上见到了贺先生的大作,不妨抄录如下:

五律·自述
生长水之涯,江湖是故家。
血堪肥碧草,人未瘦黄花。
历尽红羊劫,终清白壁瑕。
此身经百斗,九死爱中华。

五律·离休漫吟
云鹤一身轻,吟哦发楚声。
多情钟赤县,余热献苍生。
草野诗人老,江湖月色明。
心同秋夜静,无语寄寒星。

浪淘沙·笔下投枪
湖畔好秋阳,晒我诗肠。牢骚太甚又何妨。独拜马翁南社柳,心上灵光。
“荷载独彷徨”,鲁镇沧桑,两间一卒又何伤。冷对豪门新赵府,笔下投枪。

    这三首诗词是贺先生的代表作,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其诗句跳跃、跨度较大,但却散而不乱,一句接一句,句句扣题。看似不经意,随口漫吟之语,其实正是“豪华落尽见真淳”,千锤百炼之诗。就内容看,它是贺先生诗歌创作宗旨的集中反映,简而言之可概括为:“九死爱中华”、“吟哦发楚声”、“笔下投枪”。贺先生曾云:“我非真正意义上之诗人”、“自度属于多刺者”。“诗言志”,贺先生的诗词作品绝无闲适之作,不是为消遣娱乐而吟,也不是为了成名传世而赋;而是合为时而著,合为事而作,干预生活,直面人生。这与“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杜甫,“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是一脉相承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很强的战斗力。正如贺先生所言:“余宗屈子而尊杜甫。”

    表现在艺术风格上,贺先生的诗词作品继承了杜甫的创作风格,沉郁顿挫,格高境大;同时兼有宋诗的特色,以思想内容的深刻性见长。《七律四首·秋夜有作》写于1995年秋的一个风雨之夜。作者自云:“自由吟唱,随意挥洒,孤襟幽怀,一吐为快。”组诗中警句迭出,意境高远。如“万劫乾坤心混沌,千秋人物眼朦胧”、“百年血泪仇难了,万古江河道未穷”、“千劫神舟诗不死,江山万代出雄词”、“一万年前无伪史,三千劫后有真诗”等,寓意深刻,岂是寻章摘句,弄斤操斧,以雕琢为能事,纤巧华丽者所能办到!贺先生的《七律四首·现实与历史》、《七律四首·灯下漫笔》、《七律四首·八十漫吟》、《七律二首·戊寅重阳漫笔》、《子夜歌·秋思》、《菩萨蛮二首·中秋》、《浪淘沙·秋思》、《沁园春·中国心》等作品,均体现了这种风格,可谓是见地深邃,道人所未道。

    屈杜之风源远流长;诗魂即国魂,爱国主义是屈杜之诗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华诗词的灵魂所在。贺先生在一首七律中写道:“歌吟不入苍生耳,愧对苍生雨露恩。”这既是诗句,也是警句,很有份量,值得所有从事诗词创作者反躬自问,认真思索,是否问心无愧?所谓歌吟入苍生耳,即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要对传统诗词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加以改造,以期跟上时代的步伐。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紧跟时代,从自吟自唱、孤芳自赏的小圈子里走出来,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反映人民大众的呼声和忧乐。诗词作品关乎国家、民族、社会和人民,纵观贺先生已发表的诗词作品,大部分是这类题材,“兴、观、群、怨”皆备,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诗词创作当然要不拘一格,要百花齐放,诗坛绝不排斥小花小草、低吟浅唱,供消遣娱乐和自我欣赏的作品;但是,这类作品终究不能成为当代诗歌创作的主旋律。比较起来,还是那些事关家国、事关人民大众的作品更有社会意义和价值,更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推敲。良心和社会使命感、责任感是当代诗人应起码具备的职业道德和情操。“少抱琵琶弹老调,劲吹号角发强音。”贺先生诗词作品体现了这种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反映了当代中华诗词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诗宗屈杜、内涵丰富、意境高远、思想深刻、雄浑沉郁,与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走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道路,这是贺先生诗词作品的显著特点。这使得贺先生在高手林立的当代诗词中,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临末,谨呈七律一首,以表达我这个晚辈对先生的景仰之情,并祝先生健康长寿:

一束雄词启鲁愚,高山仰止意何殊。
甘倾碧血滋芳草,总把冰心付玉壶。
大野星垂云梦阔,长河波涌楚天舒。
凭翁漫舞生花笔,韵步离骚道不孤。


[发布时间:2023-09-24 18:29:44 ] [阅读次数:334 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