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辽河诗词网 投稿邮箱:ykzb2008@126.com
诗词作品
·时光
·孙荣海绝句两首
·杜弘作品一组
·秋之十大雅事
·乔英军七绝一组
·紫墨染星辰作品一组
·于润忠七绝两首
·程淑英七律两首
·辽阳柳壕湿地采风
·周军民诗词一组
·闵济林诗词三首
·甲辰恩施行吟
·女子诗词学会2024年9月
·蟠龙诗社2024年9月社课
·谢明德诗作两首
诗人论坛 首页 > 诗人论坛   
试谈中华生态诗在文旅融合中的作用
傅瑜(浙江杭州)

自从浙东唐诗之路启动建设后,省发改委适时举行新闻通气会,发布“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三条诗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三条诗路计划推进重点项目316项,三年投资1900亿元。其力度之大,首屈一指。

“瓯江山水诗之路”作为古代浙南山水主游线,自西向东流,贯穿整个浙南地区,流经丽水、温州等地,其承载的诗歌文化底蕴,独具诗的气质与禀赋。

“瓯江山水诗之路”以自然生态山水、文化古村和非遗技艺为主要载体,以“灵秀瓯江,山水诗源”为文化形象,挖掘彰显诗韵山水、永嘉之学、瓯越秘境、佛道名流、匠心百工、千年山哈等文化内涵。

“瓯江山水诗之路”作为串联浙江诗画山水的黄金旅游带,当前已成为全省最具韵味、最具魅力的旅游文化四条诗路之一。我们务必要紧紧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上下一心,通力协作,把“瓯江山水诗之路” 建设抓好抓实。

一、“瓯江山水诗之路”提出的必然性

山水生态诗,作为中华生态诗的重要组成部分,窃以为,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的诗,它往往以自然山水为歌咏对象,以反映“人化”自然风光为主要内客的诗篇。

我国古代的山水诗,初兴于六朝的晋宋之际,脱胎于借助自然美色体悟自然之道的玄学思潮。山水诗除具有诗歌的一般特点,即语言凝炼、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想象力强、富有意境美和音乐美之外,还由于篇幅短小,易诵易记,在游人中广为流传。

山水诗除了具有以上文化特性之外,它还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文化意蕴非常深厚的旅游文化,它涵盖了一切意识形态,在人类的旅游活动过程中,对旅游者文化意识的熏陶、旅游兴致的激发影响非常深远。

从旅游主体即旅游者个人来看,山水诗对旅游者最积极的社会文化影响不仅表现在寻求文化满足、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旅游者的审美修养和环境保护意识上,它同时还是一种振奋精神、陶冶情操、激发爱国主义精神的思想教育。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迁客骚人云游天下,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弘扬民族精神的千古丽句,这些山水诗词,大部分是面对着祖国的锦绣河山、旖旎风光、名胜古迹,感受了人民的勤劳勇敢、聪明才智之后有感而发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旅游的“产品”了。

被称之为国粹的中华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凡在一些今古闻名的地方,我们不难发现,历代文人墨客游历山水经常会在一些地方留下诗词的踪影。他们赞美大自然,抒发自己感情,所咏景物也为读者向往。从而使景区因诗词而生辉,更因诗词而扬名。与此同时,诗词的充实和丰富,也更好提高了当地旅游资源的品位。

东晋至刘宋时期大臣、佛学家、旅行家,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在温州任太守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更是留下了众多不朽诗篇,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受到诸多大家的追捧。一时间,温州成就了谢灵运,谢灵运也成就了温州。谢灵运为温州留下丰富的华彩篇章,一直红了1000多年。因为他的诗,也让温州名扬千年。因此,瓯江山水诗之路,也成了今天的文化之路、生态之路、揽胜之路、养生之路。

由此可见,山水诗,不仅是诗人丰富独到的审美意识的展露,也为后人游览祖国名山大川,捕捉自然美景提供了范例。所谓文从景生,景因文立,诗中所描写的地方也会因此而出名,成为旅游者们所向往的必游之地,成为旅游者们怀旧古代文化的首选之地,从而大大提高了旅游景点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品位。

二、山水诗与文旅融合的现实意义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对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文化传承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诗人爱好自然山水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诗人在欣赏大自然美景后往往触景生情吟而成诗,于是产生了大量的讴歌大自然的佳作。由于诗词的巨大影响,一些本不出名的地方出了名,进而成了旅游胜地。

当下,旅游正在成为一种时尚和产业。人们也意识到诗词对旅游的巨大推动价值,一些有远见眼光的地方政府,纷纷举办一些诗词书画类的,大奖赛,把一些优秀作品编辑成册,或建成诗廊碑林,作为人文景点,因此极大地提高了该处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文化资源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最深厚、最持久、最具魅力的元素。推进山水诗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进一步强化融合即是发展的理念。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通过对文化资源、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融入到旅游产品和服务当中,让游客在不断体验、感受和认知不同文化的过程中传播文化,有利于推动旅游目的地文化的交流和价值的实现,扩大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实现旅游产业提质升级的必然选择,只有将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发展的全过程,实现景点外观和文化内涵的统一,才能使旅游产业更具生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是进一步树立互促共赢理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提升旅游内涵,旅游实现文化价值。旅游是文化消费的重要形式、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文化形象的重要载体和文化繁荣的重要支撑。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可以在融合发展中达到互促共赢,产生叠加放大效应。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应是一个以文化带旅游、以旅游促文化的过程,互惠共赢的过程。树立互促共赢的理念,有助于两大产业的决策者和从业者以更加开放和积极的心态,主动自觉地推动两个产业的深度融合。

三是进一步强化一体化发展理念。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推动两个产业长期持久的融合发展,必须要进一步强化一体化发展理念,实现两个产业基础资源、生产要素、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有效融合,实现理念、载体、市场的共享融通,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一体化发展理念既要立足当下,又要立足长远,使两者不断地在发展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不断在深度和广度上促进文化旅游相融合,将文化内涵,用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诠释旅游,使旅游更具有吸引力,将旅游产业作为挖掘文化、优化文化、丰富文化和保护文化的重要途径,以旅游独特的宣传方式,更好地传播特色文化。

三、如何进一步发挥山水诗词在文旅融合中的作用

自然风光,各有千秋。随着现代旅游业发展,山水美景,需要更多山水背后的故事,用文化赋能旅游,让诗词文化激活山水文化。

首先,广大诗人和诗歌爱好者要以主人翁精神,勇于担当,在不断提高自己创作水平的基础上,用自己手中的椽笔,写出更多更好的山水诗词精品,流传千古。

一个景区的景象,是这个地区以一种固化了的物体物象呈现在人们面前,而诗歌则是诗人们用艺术的眼光,用凝炼、生动、细腻的笔触和形象化诗化了的语言,对景点进行一番全新的发现和对风貌的铨释,使得其景点的内涵得到了很好的深化和升华,给人一种別样的启迪,从而产生一种美的共鸣。所以旅游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一首名诗名词往往成为当地旅游资源绝佳的、最有效的宣传。

其次,各级政府和诗词组织要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诗词采风、创作和赛事活动。遴选出一批诗词精品,开辟专栏,出版专辑,进行广为宣传;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立诗碑、建诗廊,进一步扩大影响,提高景区的知度与美誉度。

人们出行,不仅仅是为了游览观光,赏山玩水,更重要的是调节一种心情与接受一种文化的熏陶。游客在观赏了这些诗词联赋之后,觉得此地很有文化气息,心情就好,就会把游客的被动消费行为变成自觉的消费行为,从而激发其继续旅游的兴致。同时,诗词也是地方旅游业可资利用的无形招牌。从旅游宣传的角度分析,诗词尤其是近体诗词,语言言简意赅、意境深远,而且近体诗词文字优美、琅琅上口,极易传播和记忆的特性也符合旅游宣传口号设计原则。经过一定的策划和包装,诗词本身的特性使得旅游景区的宣传变得轻松和意蕴丰富。从而引领人们跟着诗词去旅行, 享受美景中的每一处诗意。

第三,要整合现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地域文化,把瓯江流域丰富的绿色自然生态资源与红色革命老区的历史紧密结合在一起,打造富有特色的红绿旅游胜地。

八百里瓯江作为山水诗的发源地,绿水青山分外妖娆。特別是我们丽水,它是浙江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境内山青水秀,生态优良,森林覆盖率超过80%,生态环境质量常年居全省前列,是我国空气质量十佳城市中唯一的非沿海、低海拔城市,被称为“中国生态第一市”。素有“浙江绿谷”之称。它文化沉积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它就是被赞为“秀山丽水、丽质天生”。同时丽水还是一个所有县(市、区)解放以后都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革命老根据地县的地级市。这在全省是唯一的,在全国也並不多见。作为一个革命老根据地,丽水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尤其是中央红军所属的红军挺进师在以丽水等地为中心区域创建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在全国党史上具有典型意义,丽水因此被誉为浙江的“井冈山”。依托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这一红色资源,丽水完全有条件打造成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丽水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近几年来,我市的松阳县委、县政府在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方面做出了卓成效的业绩。特别是充分利用原生态的古民居,保护和开发了诸如有江南布达拉宫之称的三都杨家堂村,被诸多摄影家誉为“中国最美乡村” 的四都西坑村;具有浙西南典型的悬崖式古村落、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四都陈家铺村等等。

除此以外,松阳县委、县政府还充分利用人文生态,建起了以唐朝名道士叶法善修真处卯山为名的卯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起了与李清照、朱淑贞、吴淑姬并称“宋代四大女词人” 的张玉娘纪念馆,以及红色革命老区的小吉村革命老区和红色古寨安岱后村等等,成为全国各地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趋之若鹜的热门打卡地之一。

楼外楼头雨如酥,淡妆西子比西湖。
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

这是现代诗人郁达夫题为《乙亥夏日楼外楼坐雨》的一首七绝。

被誉为江南秘境的松阳境内,有如此众多而秀丽的山水风光和人文胜景,“江山也要文人捧”,这也完全可以用诗的语言来大做文章。建议松阳县委、县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各地各景点的特色,组织邀请一些诗人词家走进松阳开展采风,或者有针对性开展一些层级不等的诗词联赛事活动,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中华生态诗在文化旅游事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得诗因景而添彩,景因诗而增辉。

作为一个自然旅游景区,还是名胜古迹,不论它多么美丽迷人,但不跟历史人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其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传播会大大减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的江西庐山,倘若没有唐代大诗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言壮语,其魅力肯定会大打折扣。三峡如果没有大诗人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千舟已过万重山”的名句,魅力要大打折扣。温州江心寺大门两边如果没有宋朝王十朋的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就不会有今天游人如织的喜人局面。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只有人文与自然发生共震,旅游才能构成吸引,才能产生巨大的能量。因此,只有用文化提升旅游品质,用旅游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才是我们发展文化旅游,传承文化旅游的有效途径;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山水诗词,也才会重新焕发出崭新的面貌及神采!

“文化浙江”建设的提出,描绘了美好蓝图。落脚到瓯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让我们齐心协力,拿起手中的画笔,将瓯江山水诗路打造为中国山水诗魅力人文带、秀山丽水健康养生生态带、高品质生活富民经济带,助力“诗画浙江”建设全国文化高地、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全国文旅融合发展样板地。


作者简介:傅瑜,浙江杭州千岛湖人。2003年在云和县政协副主席任上退休。系浙江省戏剧家、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已著有《傅瑜作品》《撷芳斋吟稿》等6部。

[发布时间:2024-08-04 17:12:11 ] [阅读次数:362 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