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辽河诗词网 投稿邮箱:ykzb2008@126.com
诗词作品
·乔英军诗作九首
·傅瑜诗词十二首
·冬吟金陵
·李家平诗词一组
·滨城诗社国家公祭日作品专辑
·又一春诗社诗友作品选
·二十四节气
·滨城诗社2024年11月社
·高山七绝两首
·徐生元诗词两首
·新农村
·山南诗社2024年11月社
·蟠龙诗社2024年10月社
·山南诗社2024年10月社
·程友松诗作一组
诗人论坛 首页 > 诗人论坛   
广宇自由飞思想——学习王充闾先生《逍遥游:庄子全传》的点滴思考
原学玉

拜读充闾先生的大著《逍遥游一一庄子全传》后,掩卷沉思,获益匪浅,感触良多。下面,结合先生这部具有里程碑式的著作,谈谈我的几点粗浅的体会和感想。



迟迟未动笔写,不是不想写,而是未想好,不知该如何下笔写。经过很长一段构思,又终于促使我操起了笔。
充闾先生的大著读后,让我想起一则故事:
张宗子《〈一卷冰雪文〉后序》末节云:昔张公凤翼刻《文选纂注》,一士夫诘之曰:“既云文选,何故有诗?”张曰:“昭明太子所集,于仆何与?”曰:“昭明太子安在?”张曰:“己死。”曰:“既死不必究也。”张曰:“便不死亦难究。”曰:“何故?”张曰:“他读的书多。”是啊,你没有“他读的书多”、没有他的学问大,你怎么就可以随便“诘之”呢?《文选》中怎么就不可以“有诗”呢?
是啊,把"他读的书多"这句话用在对充闾先生的评价恰如其分,先生自幼受到良好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毕生手不释卷,博览群书,学贯中西,堪称是博学鸿儒。一部《逍遥游一一全子全传》便是明证,没有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作的广泛涉猎,认真的研读,没有深切的体察和透辟的洞见,是断然写不出这部大著的。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在一次笔会中,一位先生说自己能通篇背诵《离骚》,恰巧碰到一位求书家墨宝的先生,恳求这位先生在条幅中写上这两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生竟不知这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两句出处!窘了,搞得很尴尬:连灵均这样的名言,居然都不熟悉,所谓的能背诵《离骚》,纯属吹牛!当下,这类活跃穿梭于文坛的社会活动家确实是大有人在。
读充闾先生的《逍遥游一一庄子全传》,还使我联想到钱锺书先生的传世之大著《谈艺录》和《管锥编》。读钱先生的这两部传世之大著,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是读书,什么里做学问,什么是博学多才,什么是大学者,什么是学贯中西。读钱先生的的这类著作,对读者而言,无疑是一种考量,一部先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写的《谈艺录》,读者如能畅晓无阻地地从头至尾读完,算是有学问,是“走近了钱锺书"。我举昭明太子萧统和钱锺书先生的例子,就是要说明一个问题,就博览群书,博闻强记,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言,充闾先生堪与古今大学者诸如萧、钱等人比肩。
又回到了前面提到的自诩能通篇背诵《离骚》、而在光天化日之下当众出丑的那位先生的故事,说句老实话,论及文化学养,我所了解的那点东西,实在是浅薄得很,肤浅得很,与那位吹牛露馅的先生相比较,好不到哪里去。而学问的高低是不能以是否能通篇背诵《离骚》为考量标准的。一时能背诵下来,日久天长,说不定还会忘却,这也是常有的事。
没有渊博的学识写不了《逍遥游·庄子全传》,也不好《逍遥游·庄子全传》。面对着充
闾先生,我辈真的应该感到汗颜:这点文化水,连沾瓶嘴都不够,还到处张扬、瞎吹什么!



2009年中国.营口王充闾文学研究会成立,作为首届理事会的副理事长,我曾为之撰联以赞:
读著名学者、作家、诗人王充闾先生散文诗词感赋
故里争荣,风华露润,真山、真水、真功夫,出真才人、真学者,襟抱春云翔远雁;
群峰共仰,箕斗光昭,新典、新编、新天地,展新气象、新精神,文章秋月印寒汀。
注:"襟抱春云翔远雁"、"文章秋月印寒汀"句,摘自于王充闾先生的《七律.写怀寄友》。
充闾先生诗文如海如潮,博大精深 ,在我看来,如果用最简炼的文字评析先生的道德文章,似用“真”与“新”二个字加以概括。所谓的“真”,即真下功夫、真做学问。这有充闾先生一生风雨无虞,耕耘不辍,写出八十余部的等身著作以及大量的读书笔记可作明证。不下真功夫,没有呕心沥血、毕生的辛勤付出是不可能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丰硕文学成果的。这些成果决不是那种让人捉刀代笔、投机取巧所谓的“四两拨千金”拼凑鼓弄出来的,也绝非是山头帮伙一时浮躁炒作搞出来的。充闾先生的鸿篇巨制,他人替代不了,道理很简单,他人没有先生那种丰厚的学养,透辟的认识水平和高卓的精神境界,因此,绝对替代不了先生的思想!所谓的"新",是指充闾先生在现当代文学领域中拓出了一片属于他自己的,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新天地。仅以《逍遥游一一庄子全传》为例,古往今来,研究庄子的著作不胜枚举,但以传记的文体写庄子,是"全传",而不是零星疏散的片断,堪称是破天荒首创之鸿篇巨著。作者高屋建瓴,站在古今中外历史的坐标上,全面地考量庄子,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绘述了庄子逍遥游览的一生和独立特行的伟大哲学思想。
《逍遥游一一庄子全传》毋庸置疑庸,注定是一部中国文坛历史传记体裁开先河的巨著。写到这里,不禁使我想起充闾先生于1987年写的一首诗:
七律·写怀寄友
埋首书丛怯送迎,未须奔走竞浮名。
抛开私忿心常泰,除却人才眼不青。
襟抱春云翔远雁,文章秋月印寒汀。
十年阔别浑无恙,宦况诗怀一样清。
这首诗收入了充闾先生诗集《蘧庐吟草》中,是其七律诗的代表作,印证了其从政为文的心路历程,鲜明的个性,博大的襟怀和高尚的人生境界。“十年阔别浑无恙,宦况诗怀一样清。”说得何等好啊,纵观先生的一生,是彻底的践行了这一诺言:从政清廉,为文清高。这是先生令家乡人、同事、朋友感佩、祟敬的根本之所在。
作为国内外著名大散文家、大作家和省级领导干部,充闾先生很随和,平易近人,礼贤下士,从不端架子,熟悉他的人不称其官职,而常以充闾先生称之;过从较近的同事、朋友更以充闾直呼之。诚如桑梓先贤、现当代著名诗人和散文家吕公眉先生诗中所言:“萧瑟宦囊余典籍,未妨终始作书生"、“才高量雅知君惯,只说文章不说官"、"立言不独唯辞赋,才子原来是美人"。
窃以为,古往今来,成大事业、大学者,俱是比较谦逊,从來不摆出一副趾高气昂、目空一切、君临天下、舍我其谁的架式。我曾在一首七律诗写道:"日多炽热偏怜草,越是高明最近人。"把这两句用在充闾先生身上是恰如其分的:有如:“日”之“炽热”,偏怜小草;“月”之“高明”,更近凡人。古今殊途同归,大哲学庄子是这样的人,大文学家充闾先生也是这样的人。
所以,如同古今学人对庄子的崇仰一样,举世对充闾先的敬仰,并其在家乡营口建立《王充闾文学研究中心》和《王充闾文学馆》,决非是一时的情感冲动和赶潮头,决非是爱屋及乌的地域式的偏好和局限,而是民众发自内心的、由衷的感佩!是充闾先生的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文学成就感动了家乡的山山水水,也感动了中华文坛。
《王充闾文学研究会》成立于2011年,表现了营口市领导和文学艺术界有识之士的远见卓识。但是,这个研究会和中心不仅仅局限于营口,它是属于中国,属于华夏的,属于时代的。因此,作为大散文家、大作家、大诗人的充闾先生不仅仅是地方的文化名人,而是享有崇高声誉、名播海内外的文学大家。
本世纪初,我曾写过《七律.无题二首》,是有感而发写的,其中一首写道:
偏爱孤行耻紧跟,惯投冷眼向豪门。
路边花笑妃之贵,鞋底泥嘲王者尊。
膝屈高堂惟父母,心仪偶像独乾坤。
临巅一览无余物,壮我吟怀是国魂。
从历史的角度看,老百姓、草根族、芸芸众生从来都是不可小觑的,他们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独立的人格,心中自有一杆秤。而并不是随便什么人想青史留名、想不朽就能让大众崇仰的。对充闾先生的人品、文品、道德文章的评价,是文坛大众的呼声和认可,是历史发展的逻辑和必然结果。
所以,每当走进《王充闾文学馆》,我真的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为家乡能出现这样名播国内外的文学大家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到这样的文学馆参观,除了崇仰之外,还应有几分敬畏,任何一种与学术研究无关联的私心杂念,都是对这座庄严的文学馆的亵渎和大不敬。



我被充闾先生的《逍遥游一一庄子全传》大著吸引住了,爱不释卷,真的有点着迷了,其中重要的一点不能不提到它的语言特色。
为了说明问题,不妨引用《逍遥游一一庄子全传》的一段话:
“如何认识苦乐、对待苦乐,是因人而异的,庄子的苦乐观,有其超越视角和独特的标准。
一是迥于浮世常情。在《至乐》篇,庄子曾发出疑问:
天下有没有至极的快乐呢?有没有足以养活身家性命的方法呢?如果有,应当做些什么,依据什么,回避什么,留意什么,从就什么,舍去什么,言欢什么,嫌恶什么?现在,人们所尊重的,无过于富足、显贵、长寿、善名,所乐者,无过于安逸、美味、华服、艳色、雅音,所厌弃的,总是贪穷、卑贱、夭折、恶名,所苦恼的,是得不到安逸享受,吃不到美味佳肴,穿不上华丽的衣服,见不到娇姿艳色,听不到悦耳音声一一失去这些感观享受,就大为忧惧,以此为标准,来满足形体需要,岂不是太愚昧了吗?
附原文: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奚去?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味厚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味厚,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夫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
庄子说明,常人以为苦的,他并不看作是苦;而世俗以为快乐、幸福的,诸如物质的充盈、欲望的满足、官能的享受等,他却视之为身外的负担,人生的重累,性命的桎梏,只会导致人性的异化、本根的丧失。对他指斥的这类现象,最后以一个“愚"字作结,可以说是笔力千钧。”
这段文字分译文、原文、小结三个层次:译文自然流畅,达到了"信、雅、达"的艺术境界。与庄子的原文比照,如同古今两位大哲人相互之间在做语言交流而频频颔首。最后的小结,作家站在时代的高度,运用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对庄子的苦乐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作了科学的诠释。类似的例子,在《逍遥游一一庄子全传》中,不可胜数。
写《逍遥游一一庄子全传》,这样大部头的传记著作,搞不好很容易流于偏重于说教而缺乏生动形象的描述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同时,又容易产生历史资料的罗列堆砌的倾向。而读充闾先生的《逍遥游一一庄子全传》,却令人为一振,耳目一新。
《庄子》即《华南经》不仅是一部哲学名著,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庄子是个故事大王,而充闾先生也擅长讲故事,其《逍遥游一一庄子全传》,就是作家通过从民间采集的大量的庄子资料、口口相传的名人轶事和《庄子》中许多寓言故事,进而将其有条理、有层次、有情节地加以整理,并有机地穿联起来,绘声绘色、滔滔不绝地讲了庄子的一生和《华南经》通篇的历史大故事。读《逍遥游一一庄子全传》实际上是听充闾先生讲庄子的故事,入情入理,入心入境,饶有趣味。
《逍遥游——庄子全传》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得力于充闾先生的全面学养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和能力,先生既是大散文家、大诗人,又在史学和哲学等领域有较深广的涉猎和研究。因此,充闾先生笔下的庄子既有舒展活泼,又有诗词的形象灵动,还有史学的缜密严谨和哲学的深邃透辟。还须特别强调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研究的启迪和推动,无疑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万物,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作为一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充闾先生是深谙此道的,《逍遥游——庄子全传》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创新求变,与时俱进,把对庄子的生平事迹、心路历程和哲学思想的研究,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开拓了广阔的视野和弘大的格局。
文如其人。同日常交往一样,充闾先生的文章也是平易近人的,毕其一生的等身的著作,就语言风格而言,俱是如此。充闾先生的文章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一以贯之地坚持为人民而抒情,为人民而书写,为人民而歌唱。概而言之,充闾先生的文章是为人民大众而写的。在语言文字的选择、组合和表达方式上,作家首先想到的是让更多的读者能读懂并喜闻乐见。充闾先生的文章可用以下三句话加以概括:通俗易懂,自然晓畅,斯文典雅。叙述描绘的方式通常是:化难为易,推陈岀新,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在通俗易懂与斯文典雅之间找到了恰到好处的契合点,所以,捧读充闾先生的文章,令人感到可亲可敬,浑似寻常叙家常,娓娓道来;又如饮清泠的山泉水和国酒茅台,雅俗共赏,高下争品。
这一点在《逍遥游一一庄子全传》得到了最充分、最鲜明、最生动的体现。因为读者是在聆听古今两位大哲人、大作家和故事大王在相互交流思想、讲故事,不时的有故事情节和细节穿插其中,并从历史的回音壁上频频传来新时代的呼应和点评,故而读者听起来就更加感到兴趣盎然,余味无穷。
我非常喜爱充闾先生的这种语言风格,它既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又斯文典雅。而与那种粗俗、轻佻、艰涩、古奥、生硬蛮横、佶屈聱牙、不文不白、不中不洋、云山雾罩、莫名其糊涂的文章拉开了距离。读充闾先生的文章不费力,让人感到爽快、愉悦和轻松,是一种真正的艺术的享受。说来简单,实际操作,在语言文字上能达到这种炉火纯青的化境,谈何容易!有如相声、评书、知识讲座等语言艺术,有的搞了一辈子,也未曾入门,这不仅仅是个功夫、文化积淀的问题,还须有天分,而天分不是花大气力就能获得的。



七律·岁末抒怀
行藏奥蕴任猜评,暂息蘧庐七二庚。
入仕碍难存至性,耽诗端可慰平生。
青云鸿鹄高天侣,燕石湘兰大雅情。
鸥鹭不争车马道,狂庄圣孔伴鼾声。
这是充闾先生于2007年岁末写的一首诗,它与1987年先生写的《写怀寄友》,前后时间整整相隔30年,堪称是抒情言志、相互辉映、珠联璧合的姊妹篇,也是开启、理解《逍遥游一一庄子全传》的一把金钥匙。
"入仕碍难存至性,耽诗端可慰生平。"说得何等透彻啊!囿于主客诸多条件的制约,有些想法是不便于直抒胸臆的,而只能通诗歌一类的东西,含蓄委婉地表达。在《逍遥游一一庄子全传》中,古今两位大作家、故事大王穿过2000余年历史的时间隧道,彼此终于见面了,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对话,交流哲思,倾吐衷情,无拘无束地说出了彼此埋藏在内心深处的隐衷、苦衷,结伴成行,完成了超越于时空的局限,扶摇万里的逍遥游。
《逍遥游一一庄子全传》,这部巨著的书名可谓是匠心独具,“庄子全传"冠之以“逍遥游",大有深意焉:"逍遥游"是概述了庄子本人的一生的心路历程,俱是在作"逍遥游",提炼了《庄子》即《南华经》的宗旨和根本:个性张扬,自由独立,藐视神圣,无所倚傍!也就是后来者所谓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如前所述, 充闾先生给人的印象是随和、平易近人的,而实际上先生的个性很强,独立特行,是颇有棱角的:“埋首书丛怯送迎,未须奔走竞浮名。拋除私忿心常泰,除却人才眼不青”、“鸥鹭不争车马道,狂庄圣孔伴鼾声”。这掷地作金石之声的清词丽句表明了作者不为名利困扰,不与浊世同流合污,清正廉洁,清雅卓迈的高风亮节,进而实现了文品与人品,文格与人格的完美统一。充闾先生的全部著作处处体现了这种思想和精神,走自己的路,我笔我心赋我文,不赶时髦,不追时尚,不随声附和。在不忘初心、牢记宗旨、恪守操守、追求自由、个性张扬、遗世独立等方面,充闾先生与庄子彼此的心绝对是相通的,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种根深蒂固的红色基因和思想理念,持之以恒的坚持,几十年如一日,从未动摇,殊为难能可贵。
充闾先生的人生经历、心路历程和他的等身著作,彰显了其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国共产党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学者、作家的名节、理想、情操和政治良知。
“作为首倡人的自由解放的伟大思想家,庄子视自由精神、独立人格、自然天性、逍遥境界为人生的终极价值;主张与道冥一,物我两忘。"
“在庄子看来,万物本乎自然,一切都是相对而存在的;万物本齐,物我可泯,死生一如,有无、大小、美丑、是非无不处于相对状态;唯于生命自由、精神解放持绝对态度。这种不依凭任何条件的‘无待`的绝对自由,尽管不过是停留在精神层面上的一种理念,但在天下滔滔、举世迷狂的时代,面对颠倒众生的心为物役、人性异化的残酷现实,仍不失为一副净化灵魂、澡雪精神、提振人心的清凉剂。也正是这种绝对自由的精神追求与思想理念,使他获致了一种超拔境界与恢宏气象。"充闾先生的这两段论述十分精采,是对庄子逍遥游中所倡导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透辟的并具有独到见地的阐释。纵观充闾先生人生的心路历程和写作生涯,其精神世界所孜孜不倦追求就是这种超然于物外的自由和独立,思想在不断地冲破牢笼,不断地获得解放,遨游于寥廓的天地之间,从而获得人生境界的超拔和文章气象的恢宏。”
人文三部曲一一文脉、国粹、逍遥游,这是充闾先生晚年向世界推出的鸿篇巨著,在先生长七十余年写作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当代中华文坛享有盛誉。也许是个人的经历和偏好,这三部巨著,我最喜欢读的还是《逍遥游一一庄子全传》。因为这是在听古今两位故事大王相互交流、对话、讲故事,什么井底蛙、上拨鼠、多脚虫、尥蹶子马、蝴蝶、蜗牛、鸣蝉、野雉,还有龟呀、蛇呀、鱼呀、鸟呀、都是日常接触过的,眼熟得很。读这类寓言故事,仿佛又回到童年时代的童话世界中,所以,感到很亲切,很有兴趣,加上充闾先生透辟的诠释和生花妙笔的描绘、润色,联系我这个年逾七十的老者的人生经历,未免引起几多慨叹,并从中获得一点点感悟。
看到充闾先生在"人生减法"(第六节)中源引庄子对生死、苦乐、功名、人生终极等的论述并加以明晰透彻的阐释,颇受教益,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不妨也借题发挥讲一讲:
二十多年前吧,一位熟悉我的朋友对我的评价是:“纯知识分子”,接着又补充说了一句:“百分之百的纯知识分子!”我很欣赏朋友对我的这个评价:
①“知识分子”,这个评价不周延,还须在其前面加个修辞词:“纯”;
②“纯”,为了做出更精确的界定,还须进一步做精确的定量分析,测定结果是:百分之百!
“ 百分之百的纯知识分子”,个中玄机,这位朋友不好意思直接向我挑明,说白了,就是一个十足的、不折不扣的、不谙世故、不识时务、不会变通、只认死理的书呆子!绝对是属于“百分之百”的痴、傻、捏、呆型的。
为啥这么“纯”呢?咋就不能随其波、逐其流呢?
①这与我长期接受的教育不无关系,物欲横流时期出现的一些反常的现象,对我而言,是格格不入、甚至是深恶痛绝的!我不相信这种极端的丑恶现象能长久持续下去;
②这与我的性格不无关系,很倔、很犟、“很古板”(朋友语),我不会轻易放弃曾一以贯之追求的信仰、一以贯之坚持的操守;
③我是从人生终极的结果认识问题的:
a、人生有限,不过百年;
b、人死即了,管不了身后事;
c、手的功能有限,一手遮不住天;
d、大厦千间,夜宿八尺。
e、我是微不足道的,充其量不过是一粒沙子。
把这几点想到了,看透了,对于眼前发生的纷繁眩目的一切,也就无所谓了。正可谓是:看透人生一张纸,浮云过后是青山。
因为百分之百的“纯”,所以,我的晚年生活是在不断地进行“减法运算”,很简单,也很明了,用平面几何加以描绘是直线条的:一根筋、一股肠、一条道、一个念想:每天吃好、喝好、睡好、玩好(讲授诗文欣赏课)!因为简单明了,甩掉了许多“不争取”的包袱,所以,精神没负担,走起路来,格外轻松;因为轻松,所以,我很快乐;因为快乐,所以,我的免疫功能很强,很少染病;因为很少染病,所以,我的身心比较健康,至今仍然能“登台讲课表演”:“夸夸其谈、滔滔不绝”;因为健康、因为能“登台上课表演”,所以,我的晚年生活增添了几分成就感和色彩,油然而生的就是几分幸福感!
因为百分之百的“纯”,所以,我的晚年的社会交往少了不少拖累和麻烦,凭添了许多宽慰和快活。
我给自己确定了“三不交往原则”:
一、不趟浑水,道不同,不足与谋: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各玩各的,决不自作多情,自讨麻烦,敬而远之,避而远之;
二、不接招,如同拔河,看都不看,走人;
三、不生气,不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淡然付之一笑。
我每天都很忙,孩子们提醒我:老爸你都多大年纪了,还那么忙?小心体力别透支,悠着点儿干吧!我曾撰写了一副自嘲的对联:
傻乐心常泰;
瞎忙气自舒。
真的,我很快活!但也是有底线的:
一、这差事,我感兴趣;
二、干这差事,开心,不惹气;
三、干这差事,很轻松,不累。
这三条缺一不可。有一条不达标,绝不参与。
我的生活轨迹和心路历程归结到一点,就是四个字:简单明了!
我曾写过一首七律,其中颈联是:
园经春夏繁华减,色历沧桑厚重添。
这姑且算是学习庄子的一点收获吧。“生活减法”,说得何等的透彻啊!感谢庄子、充闾先生等古今大师们对我这草根族、凡夫俗子的开悟!
充闾先生的人生是成功的。“宦况诗怀一样清”,居然获得从政为文的双丰收,而且不是一般的收获,是蜚声海内外、名昭后世的大丰收!从历史角度考察,王充闾先生的从政为文绝对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历史现象,而历史的评说和考量是须有周期的,说是走近王充闾,又谈何容易!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会越来越看清眼前这座耸入云霄的文学高峰。
临末,谨呈我于2009年春季写的一首习作,以表达我对充闾先生和他的大著《逍遥游一一庄子全传》崇仰之情:
七律·雕
膺填义愤目常瞋,岂是笼中物好驯。
广宇自由飞思想,危崖独立矗精神,
堪叹举帜陈王涉,翻笑弯弓铁木真。

百代风流重数点,与君几个共遨巡。


[发布时间:2024-08-11 11:37:55 ] [阅读次数:381 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