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犯正位”是诗的表现手法的一个命题,它是指诗的表情达意要从间接、侧面、反面、对面进行,主张开放性思考、求弃思考、辐射思考,是不与主体相抵触的诗学(表现)主张。“不犯正位”反对直接、正面表述,反对线性、惯性、垂直的单向思维。把直来直往、拘守故常的表现喻为“正位”,“不犯正位”即是用含蓄、委曲的手法表现主题内容。“空则不占实位,而实意自笼住;闲则不犯正位,而正意自显出。”“词当于空处起步,闲处着想。”等都是不犯正位的理论主张。
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意是少妇不知愁,浓妆后兴高采烈登楼;忽见野外杨柳春色,后悔青春不聚,夫君为“封侯”而长年分离。以春色引发相思,暗示征役,是为“不犯正位”。《唐人绝句精华》谓其“诗人笔下活描出一天真少妇之情态,而人民困于征役,自在言外。诗家所谓不犯本位。”
辛弃疾《送剑与傅岩叟》:“镆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子细看。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辛弃疾南归以来,念念不忘收复失地,但腐朽的南宋王朝却在与金人的长期对垒中丧失国本,诗人在长期的闲置中虚度青春岁月,抒发痛心疾首的感喟。以“镆邪三尺”“挂空斋”比喻“人无所用”,抒发悲哀的情绪,这种写法即为“不犯正位”。
李涉《润州听暮角》:“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此诗作于李涉流放康州(今广东德庆)途中。“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是有家不得归,天涯海角越走越远的真实写照。不言“己”而言雁,即是“不犯正位”的表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