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辽河诗词网 投稿邮箱:ykzb2008@126.com
诗词作品
·时光
·孙荣海绝句两首
·杜弘作品一组
·秋之十大雅事
·乔英军七绝一组
·紫墨染星辰作品一组
·于润忠七绝两首
·程淑英七律两首
·辽阳柳壕湿地采风
·周军民诗词一组
·闵济林诗词三首
·甲辰恩施行吟
·女子诗词学会2024年9月
·蟠龙诗社2024年9月社课
·谢明德诗作两首
诗人论坛 首页 > 诗人论坛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朱 彦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是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提出的创作观点。“必此诗”指只有形似,死于句下的诗;作诗不能片面追求形似,要追求神似;要浑然天成,不能落入俗套,要有言外之味、意外之旨,这样,便是“知诗”。否则,拘于词句,泥于古板,苦于形似,枯于意味便是“非知诗”。这是诗学的“形与神”关系的一个命题,是对追求形似而忽略神似的一种批评。苏轼有意弱化形似,并非否定形似,而是“不窘于题,不失其题“。袁枚把这种观点进而阐释为“作此诗而竟不是此诗,则尤非诗人,其妙处总在旁见侧出,吸取题神;不是此诗,恰是此诗。”(《随园诗话》)


苏轼《观潮》:“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这是苏轼临终时写给其子苏过的一首偈诗。这诗展示苏轼人生的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是萦怀山水。苏轼曾任湖州知州,前后四次到过湖州;数次登庐山,那里的山水草木萦绕心头,念念不忘。“庐山烟雨浙江潮”亲眼所见,亲身所临,雄伟壮观的钱塘大潮和“不识真面目”的庐山,是他生命的念想。第二境界是追求人生真理。“庐山烟雨浙江潮”树立信念目标,是人生的砺志;“未至千般恨不消”是风雨无阻的执着;“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是付出努力必有收获的人生体验,是一种顿悟。第三境界是禅意。人生道路坎坷波折,由踌躇满志走向虚无缥缈,是一种物极必反的哲思,“及至到来无一事”的禅理。第一个“庐山烟雨浙江潮”是一种向往的神思”;第二个“庐山烟雨浙江潮”是一种获得的体验。如拘于文字,这诗则有“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之嫌,这就要跳出“形”的束缚,在旁见侧出的妙处落想,吸取题神,读懂它的言外之音,达到“不是此诗,恰是此诗的境界”。


[发布时间:2024-10-14 20:22:44 ] [阅读次数:28 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