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辽河诗词网 投稿邮箱:ykzb2008@126.com
诗词作品
·吴少英七律两首
·立秋
·张振东诗词两首
·杭城拾韵
·乔英钧诗词一组
·张德松七绝两首
·立秋
·贺新郎·定海神针
·赵承华七绝两首
·紫墨染星辰作品三首
·李家平诗词一组
·王国钧诗作一组
·净土一方
·同学会重逢感怀
·任淑芬七律两首
诗人纪念 首页 > 诗人纪念   
我与诗人半世纪聚散之情殇

付和睦

    惊闻诗人薛保勤不幸于2024年10月24日在西安逝世,享年69岁。除了叹息和悲痛外,我有着和他人不同的感受,希望和大家分享,共同来怀念诗人。愿他在天之灵安息,英名永存,精神不死!

    初识诗人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再次见面已经是十几年以后了,可惜均没有认出对方就是老同学,因此这不算认识。
    
    重逢不识三年后巧识,极富戏剧性,但在我俩的人生道路上成为关键性转折点,成就了今天的故事。
    
    第三次认识在今天,可谓真正认识,遗憾没有下一次!
    
    说来话长,我俩同岁,一闪而过的高中同班同学,留下难以磨灭的个人情感、时代缩影和人生沧桑的鲜活印记。实现人类社会沿着文明化道路上稳定长期发展,这是我俩当时的共同心愿,但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长河中灰飞烟灭,仅留活过, 无果而去,死不瞑目。我想诗人此时此刻最为揪心的事情不过如此。
    
    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不是单纯追求利益,推杯换盏的酒肉朋友们能够体会到的。这也是生前诗人常对我诉说的心中苦恼。因此文中我以诗人称呼他名副其实,他就是个文人 ,不适合为官。以薛保勤具有的优秀品质和能力可谓无所不能,今天盖棺定论,他的诗歌打动人心,人人传唱,作为文人的独立性,具有相对的自由发展空间,有深刻的亲身经历和贡献社会的初衷,他初步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距离他的最终目标尚有十万八千里,我想这是薛保勤亡灵不能安然的根本原因!
   
    谨以此文作为我对诗人的理解、怀念及其生前、临终和逝世后未能及时出现和伸出援手表示真诚道歉,深表遗憾,求其谅解为盼!
                       
一、相见恨晚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陕北府谷县中学读高中的我忽然间迎来了一位新同学,出乎意料。据说他父亲由于工作原因临时把儿子带在身边,借读府谷县中学。

    初会的印象是一个瘦瘦高高,腼腼腆腆的戴眼镜的高大男孩,面带微笑静静的站在那里,不善言语,有点手足无措的感觉。

    不久他的写作能力深深的触动了我,简单举例,语文课老师总是拿我们两个的作文在课堂上比对高下,彰显优劣,总体他在我之上。

    除此之外,薛保勤乒乓球打得非常漂亮,一改不慌不忙之常态,动作迅猛,反应能力强,技术娴熟。诗人的身影与空中的小球齐飞舞,对比强烈,节奏明快,动作优美,并且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基于身高的原因,动作幅度大,姿态夸张,戏剧化韵味十足,有明显的观赏娱乐性。

    然而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黄河滩上植树造林,这次学校组织的活动使我俩有机会和时间进行了一次长谈,也是今生今世最后一次长谈。内容大多已经记不清了,但话题极为广泛,天南地北,古今中外,现实与未来,个人观念和今后希望等,甚为投机,相见恨晚,一瞬间成为知心朋友,也拉开了今天故事的序幕。

二、久别重逢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经同事介绍,我与到医院看病的薛保勤在西安重逢。当时均没有发现对方是老同学,他称我为付大夫,并没有问我的名字;我知道他叫薛保勤,但我没有认作当年的薛保勤。原因非常简单,从我本人来说,首先对方并不认识我,薛保勤曾经亲口告诉我,他对我的谈话印象深刻,令他终生难以忘记,据此不应该认不出我来。其次看到薛保勤风流倜傥,侃侃而谈,自信满满,善于应酬,说自己刚从日本回来不久,感悟颇多,准备出书,推广经验,造福社会,这与我印象中的薛保勤大相径庭,此薛保勤非彼薛保勤。本想告诉他,我有一个中学同学也叫薛保勤,才华出众,不可多得,不知下落,非常想念。担心对方误解,以为我看他不起,借机讥讽,造成失礼得罪对方,出于礼貌和谨慎我再三缄口,造成遗憾。最后一点也很重要,当年我个子矮小,薛保勤高我一头,眼前的薛保勤没有当时那种令人仰视的感觉。


    三年一晃就过去了,戏剧化的见面出场了。医院办公室门猛然洞开,薛保勤急匆匆的从外边赶进来。一反常态,不敲门打招呼,满面笑容。


    冲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你知道我是谁?”我用诧异的眼光注视着他,回答道:你是薛保勤。

    接着他再次问道:“你知道我是谁?”

    我感到有点懵圈,不解的说:“你是薛保勤呀!”

    他大声说到:“我是你的老同学,找你找得好苦,今天终于找到了你,你不记得我了!”
事情要从头说起。薛保勤在共青团陕西省委任职期间,因工作需要,联系某基层团委负责人,电话另一端传来接听者的声音,我是付和健。薛保勤感到与我的名字似乎有关联,试探性的问道:“付和睦你知道吗?”“知道”对方回应。“和你什么关系?”“我的亲哥哥。”

    薛保勤重逢不识也是以身高把我排除掉了。初见时我坐在教室第一排,高中毕业前我已经坐在教室倒数第一排。

三、不辞而别

    在以后的岁月里,种种原因我们来往很少,后来干脆没有来往了,特别是他在陕西省委宣传部任职期间。至于他的人生轨迹,我和绝大数人一样是从媒体上获取的,七零八碎,不足以让我看到一个完整的薛保勤。最终仍然是薛保勤本人让我真正认识到了诗人值得敬佩、最真实和令人欢欣鼓舞的一面,并非见他本人,而是见物听声不见人之识。

    《送你一个长安》打动了众心,毫不例外也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让人跨越时代纵向认识古城文化,也能横向展开长安的现代风貌,从中我看到薛保勤的身影,感觉这是他人生写照的代表性杰作,除了才华横溢的表观,难能可贵的是让人深入他的内心、看到他的灵魂,直观的体现他的综合素质,我为他骄傲。其产生的广泛影响和社会效应实现了诗人的人生格言”情意难忘“。

长安城共祭,告慰保勤灵;
隔水愚人意,河流不断情。

    有人提议把《送你一个长安》作为西安市市歌,无可非议。我觉得其精髓部分可以作诗人的墓志铭,稍加修改即可,比如“送你一个薛保勤,一个文人半个仙”。

    作为一个文人能够有个性、有抱负、有能力、有担当、有作为而不计较个人得失,薛保勤实至名归。相对而言有些人恐怕连做人的标准都不够,遑论文人。现实社会环境没有不食人间烟火的纯真仙人,半仙已不容易,谋生放首位,雅俗集一身。原则为:将错就错而知错,出水莲花不带泥。

    薛保勤离世是我们故事的绝唱,完成了从相见恨晚、重逢不识到未见之识和不辞而别的现实版人生悲欢沧桑剧,个中滋味,无语可言,不谋甚解,谨此纪念!

诗人乘鹤去,史册不虚归;
日月生辉瑞,英灵永伴随。


悼念薛保勤
昙花一现同窗友,恨晚倾心半纪元,
缄口情殇湟水鉴,悼辞盈泪泣长安。


[发布时间:2024-11-10 13:42:51 ] [阅读次数:20 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