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辽河诗词网 投稿邮箱:ykzb2008@126.com
诗词作品
·吴少英七律两首
·立秋
·张振东诗词两首
·杭城拾韵
·乔英钧诗词一组
·张德松七绝两首
·立秋
·贺新郎·定海神针
·赵承华七绝两首
·紫墨染星辰作品三首
·李家平诗词一组
·王国钧诗作一组
·净土一方
·同学会重逢感怀
·任淑芬七律两首
诗人纪念 首页 > 诗人纪念   
追忆诗人胡宽
付和睦

    转眼我的好友胡宽离开人世二十九年了,至今我都不能接受这个充满智慧、幽默风趣、嫉恶如仇、正直善良的年轻生命突然且悄然的离开人世间,这个世间让他充满痛苦,又使他无比眷恋。

    胡宽去世后,他的母亲徐孟文女士曾对我说:胡宽生前和你那么要好,你应该写点什么东西纪念他。我迟迟未能动手,对此感到无比羞愧。原因是面对面胡宽和我谈得很投机,但对他的诗的我只能领会一个大概,觉得意境独特,语言犀利,洞察力强、想象丰富,明显受后现代主义影响,同时带有很独特的个性特色,因此读起来十分吃力。不懂其诗怎能懂得其人,我怎敢用文字描述一个我未搞懂的人。而胡宽在我面前从不谈论他的诗。今天追忆他,并不代表我最终懂得了他,而是现在我认为只想客观地回忆一下往事,了结一个我的心愿,寄托我对好朋友胡宽的哀思。

    胡宽1952年9月15日出生于重庆市,祖籍湖北大悟县。父亲胡征,“七月派”著名诗人、作家。

    我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认识胡宽的,当时他在西安雁塔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工作。我的哥哥和西影厂的芦苇是朋友,芦苇和胡宽是朋友,通过这层关系,我结识了胡宽。目的很简单,从他那里借录像带观赏电影院里看不到的国外影片。谁知我们竟然成了一对好朋友,他还把我郑重地介绍给他的父亲胡征先生及母亲徐孟文女士。

    胡宽留给我初次见面的印象很深刻,他有着一双漂亮、淡灰蓝色的眼睛,透射出一股聪慧并略带忧伤的眼神;语言表达直率尖刻,有时甚至粗鲁,好像缺乏教养;其语音短促、略带沙哑,以我从医的经验说明他患有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病;早春季节衣着极不讲究,毛衣肘部开着大洞,袖口的脱线随意缠绕在腕部。

    我对他的初始印象并不太好,觉得他有点颓废、偏激、愤世嫉俗。他的诗也不好懂,甚至用的有些字眼很脏,让人感到不快、压抑。

    接触多了以后,他丰富的文学修养和知识、真挚善良的性格、希望社会变革进步的迫切愿望、满脑子的奇思怪想和他对现代人类精神世界和心灵剖析的精辟见解,使我产生了强烈共鸣。他除了写现代诗,还热爱中国古典诗歌。我看过其中的一部分,中规中矩的中国古典格律诗,但他创作的此类诗歌可能永远不会被世人知道。他还创作电影及话剧剧本,短篇小说等。每次创作的作品不论大小,都要拿来和我分享。他还酷爱绘画,有着水平不低的东西方绘画技巧。他把一些随手画的作品展示给我,带有明显的立体主义色彩。这些交流彻底转变了我对他的看法,一个人的外表并不一定代表他的全部。我甚至替他感到高兴和自豪。他有着超人的才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只是缺乏被人理解,感到孤独,并且心中充斥着失望乃至绝望。

    在我和他交往期间,有三个法国留学生慕名拜他为师,学习东方文学史。因为胡宽不但文言文基础极为扎实,且他对东西方文学史有自己独到的研究和见解。他看的许多西方各种流派文学作品,让我大开眼界,世界上竟然有许多不同形形色色的文学创作手法,来认知、思考、表达人类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新小说是法国上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崛起的一个文学流派,属后现代主义文学范畴。至今我手中还有他借给我未能归还的此类小说集,例如《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第三册(下)、198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不是我忘了归还,而是有意留下的,因为上面有一个胡宽的签名,可能他已忘却,而我觉得这对阐释胡宽的性格是一个有力的物证。字写成这么一个样子,还有什么可以多说的,胡宽内心的压抑、渴求自由开放的心态跃然纸上。胡宽接受的西方新思潮在国内别说当时不被理解,放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也未必能被理解。所以他孤独地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胡宽的诗默默无闻、胡宽也是同样的寂寂无名,甚至于在诗歌圈中都少有人听说过胡宽。

    回想起来,胡宽不同寻常的内心世界想要得以充分表达,舍弃后现代主义手段,是根本没有其它出路的;他内心的孤独、失望、不满等的宣泄也唯有通过这条渠道来实现。这是胡宽的宿命。

    然而这种意识流或弗洛伊德梦境式、不相关事物任意堆砌、含义不明确、隐晦的思维表达方式别说大众难以接受,他的父亲,“七月派”代表人物、大诗人胡征也不例外。胡宽多次带我去他父母亲那里,受到了二老热情接待,胡老送我手制名片留念。同时感受到了二老对胡宽的不满,他们相信胡宽的知识及能力,但极不赞成儿子目前所走的这条诗歌文学创作道路,他们认为是不务正业甚至荒唐的。父亲的榜样未起作用,儿子不沿着父亲走过的道路跟进,使二老大失所望。

    胡宽生前最大的愿望是出一本自己的诗集。1988年他自费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开山鼻祖》,自己设计封面,是一个非正规的出版物。我为此出了一点资金,这使他深为感动,诗集出版后,他赠送了一本给我,亲自在前书舌贴上他的原照,并解释到:对我来讲,你不同于别人,我贴此照片,以示对你尊重,并提字留念。 

    小小诗集封面图案设计受立体派影响。一个歪曲变形的面孔,即体现了现实的扭曲,也反映内心精神世界的扭曲,暗示观察这个世界必须以扭曲的心态方可理解;睁一个眼,闭一个眼,似乎想说这个世界只用一只眼睛就可以看穿,又似乎在说这个丑陋的世界不忍用两只眼来观察,因为图案人物毛发已经倒立,怒不可遏,试想如果睁开双眼其后果可想而知!这本在今天看来十分简陋、甚至有几分寒酸的小册子,寄托了胡宽的一生的精神追求,对他、对我来说都十分珍贵。

    胡宽早期诗是把一些毫不相关的事物乱七八糟的堆砌在一起,逻辑混乱不堪,制造出一个错综复杂、迷宫一样的情节。诗中会突然出现一长串无规律的数字排列、英文字母组合、高等数学公式、奇怪的字眼与短句,例如《A,J,胖子》中“141000.     B,H”、《碳酸氢铵》中“灿烂的轨道”等等,我印象很深的还有“下流的云彩”,现在记不起是在哪首诗中了。

    我很难理解这种诗的确切含义。现在我认为不能以一种含义来解释看到的事物表象,正是胡宽要取得的效果,这个世界应该是开放及多元的。这也可能是胡宽从不和我谈论他的诗的原因所在,因为根本就没有答案。换言之早期诗是他的潜意识产物,不是专门拿来和别人分享的。他用潜意识精神分析法创作文学作品反映并研究一个人的内心精神世界。胡宽的诗早期应该属于后现代主义的产物。

    胡宽后期诗则反而是现代主义为主、结合后现代主义及现实主义的产物,主要借物来抒发心灵深处的感受。《同呼吸,共命运》、《雪花飘舞……》是典型代表,也预示他诗歌创作进入成熟期和高峰期。

    有评论认为《同呼吸、共命运》传达了胡宽自觉不久人世,最终承认自己是个彻头彻尾失败者的信息。我认为胡宽能写出这样的诗,恰好体现了他内心超越功利与私欲的本质特性。否则又怎么会出现《雪花飘舞……》,把自己和这个物质的世界融为一体,变成漫天飞舞的雪花,无处不在,最后落在了生与死的界碑上,落在了他该落和不该落的地方。让这个形态多元化世界甚至阴阳两界都能接纳他,正是他的理想,也是对自己的肯定。

    胡宽的一生虽然从世俗的角度带有悲剧色彩,事业无成、穷困潦倒、孑然一身、离群索居、疾病缠身和英年早逝。而换一个角度看,他真正活了一回自己,做了自己想做的事,他的精神世界是充满自由与活力的,胡宽活在他的精神世界里,追求的是内在,而不是表象,短暂的一生求的是心灵的慰籍。

    胡宽为何选择孤独的人生道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首先胡宽是个智商极高,思维发散、感情世界极为丰富、对周围环境认知极为敏感的人。1968年-1972年的插队使处于青少年期的胡宽亲身体会社会基层的生活现状,对他世界观的形成初步奠定了基础,即社会和人类本质都是扭曲变形的。但这也不是他人生选择的根本因素。

    1972年以后直到他离世,先后在部队、地方搞文化宣传工作,在这一漫长岁月里,有极强自我学习能力他肯定接触到了西方文化,他的世界观很容易受西方新思潮的影响,加之受父亲创作诗歌的影响,使他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但又是类型、目的根本不一致的诗歌创作。父亲的诗歌是现代主义的、歌颂祖国的。他的诗歌是后现代主义的,是抨击现代人类丑陋人性的。走上了一条与父亲分道扬镳的创作道路。

    因此胡宽的人生选择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而且其选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离世前创作的诗歌就带有明显的现代主义风格,例如《雪花飘舞……》。说明他处在一个成熟的转型期,他终于明白要想把自己融于这个社会,传达他对这个社会的认知,必须换一种雅俗共赏的创作手法。但这绝不会改变他诗歌创作的大方向。

    胡宽的人生历程重视的是内在精神世界的丰富。我们可以通过一件小事情来说明这个问题。胡宽1989年元月送给我《开山鼻祖》一书时;扉页题写赠言笔画一丝不苟;在近200页书中的第67页发现“护身符”一诗(1985年创作)……绣花鞋……的鞋字漏印,胡宽亲笔将其工工整整补上;看来他一定亲自把全书又认真地校对了一遍,其做事认真态度令人十分敬佩!表面看起来这不算什么大事,但就是这件小事让我们直观的看到了胡宽的三观,他的表象如此寒酸,他的内在如此充实。他对表象及内在的追求反差如此之大。

    有人会说,为何不做个表象与内在完美的人呢?听起来有几分道理,实际上是个悖论。从传统逻辑角度讲追求表象与内在是不属于同一命题的,二者实为矛盾体。两个命题并无参考标准,何况相提并论。我认为从目前世俗的角度看,所谓衣冠楚楚,满腹经纶的人的存在往往可能均为表象的,内在的东西也用来显示自我,而并非内在精神追求。这就是我们总觉得有真才实学的人外表朴实谦和,被华丽色彩过度包装的人尽管可以吹嘘自己如何了的,实际上心灵空虚,其灵魂是没有寄托的。

    有人说胡宽的这本小册子的出版没有带来大的反响,是一次失败的尝试。这分明是一种带有明显功利主义色彩的世俗观点,注重的是迎合大众、追随潮流、没有主见、只顾眼前利益。胡宽只是做了他想做的事情,他有着自己执着的精神追求,灵魂是有依托的,剩下的都是天意。

    胡宽一事无成吗?其实他有着自身的亮点。例如他对西方文学创作流派的认识较多数人丰富,他对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分析很独到……让我获得了不少新知识。尽管欣赏他新思潮的人是小众,但也是一个多元社会应有的组成部分,更何况说新思潮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成就,不论大小,值得彼此欣赏、学习。

    最终问题是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追求?对不起,没有标准答案,这是个人的选择,也是每个人的宿命。

    为了却胡宽生前夙愿,慰藉逝者,我和妻子参与到胡宽生前三百多名朋友们发起的募捐活动中,正式出版了胡宽诗集。这是一本像模像样的出版物,由牛汉、徐放、胡征主编,1997年被媒体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诗评家之一,现任陕西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的李震作序。李震教授对胡宽一生做了客观、准确的评价,对胡宽诗歌的未来持乐观态度,证明了胡宽及其现代诗存在的价值。

    我想对胡宽的在天之灵说:我今生可能无法彻底懂得你,但能结识你这样一个好朋友,是我的幸运,如果有来世,我们依然是好朋友。

    最后,我想用胡宽《开山鼻祖》诗集自序中的话来作为本篇的结尾。

    “他活着。

    他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神奇的迷宫,他向前走去,他没有瞻前顾后,他也许别无选择。

    ……

    他惘然若失,但不知道毛病究竟出在什么地方?他无力地挥了挥手。

    扯蛋透了。

    他站了起来。在现实主义的狭隘胡同里徘徊后毅然奔向了现代主义广阔的原野。

    他的诗……展现了诗人异常丰富的内心世界。”

    愿胡宽的灵魂在他不曾谋面的诗集里得到永生!

[发布时间:2024-11-17 12:19:47 ] [阅读次数:14 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