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辽河诗词网 投稿邮箱:ykzb2008@126.com
诗词作品
·鹊桥仙·七夕
·鹧鸪天·三伏秋
·王瑜琳诗词一组
·雨后
·傅瑜诗词十首
·乔英钧诗词十首
·咏黄河
·红海滩
·王聪颖诗作两首
·初秋晨练
·唐海民七绝两首
·芒种
·蟠龙诗社2025年2月社课
·山南诗社2025年2月社课
·隋世昆诗作一组
诗人论坛 首页 > 诗人论坛   
泛说傅瑜先生江苏行诗
齐周梦

春游扬州瘦西湖
久雨初晴紫气浮,兰桡击水翥惊鸥。
一湖秀色霞如染,满目春光翠欲流。
廿四桥边莺语细,三千柳畔屐痕稠。
襟怀宽广天风暖,红日曈曈送客舟。

题润扬大桥
春江水暖一潮平,云影天光别样情。
南北飞虹铺彩卷,润扬牵手步新程。
波凌皋渚千帆过,龙舞悬桥万象生。
两岸欢歌惊夙梦,满腔吟兴化涛声。

游镇江金山寺
一进山门容色开,俨然身似脱凡胎。
长江万里逐潮去,古刹千秋入眼来。
日照楞伽腾紫气,光浮慈寿涤黄埃。
涛声阵阵耳旁啸,可是当年斗法回?

玉女峰抒怀
偕友登车夕照斜,与猴共舞乐无涯。
彤云璀璨疑为锦,玉女端庄幻作花。
一马平川连昊宇,千秋胜迹誉中华。
今朝喜作登高赋,结伴春风入万家。

题连岛
廿里长堤入望遥,如虹横亘树芳标。
金沙碧水千堆雪,曲岸茅亭万丈桥。
情侣湾边谁问趣,珊瑚礁上我听涛。
海天一色吟鸥舞,澎湃心潮逐浪高。

车过江阴大桥
江尾海头光照红,母亲河畔浴春风。
擎天巨臂双悬索,卧浪长桥一彩虹。
云水逐波流日夜,舟车疾步伴秋冬。
五千年史辉华夏,世界殊惊中国龙。

-----一选自傅瑜先生游览江苏的其中六首诗

    壬辰清明节,著名诗人傅瑜从邮箱寄给我八首游览江苏的诗。八首诗中七言律绝二首,七言律诗六首。

    浙江与安徽虽说是近邻省份,可是云和与安庆却远隔数千里之遥。数千里之外的诗友寄诗与我,何亚于天上雨金,地中生玉?讽诵之余,不揣冒昧,为其中六首七言律诗作了一些泛泛说词。

    一、七言律诗的中间两联当活。

    七言律诗与五言律诗的不同之处,在于五言律诗要字字站立,字字着实,字字着力。而七言律诗,特别是七言律诗的中间两联,如果要是字字站立,字字着实,字字着力的话,可能会造成全诗的呆板、滞顿、木纳,甚至是艰涩晦暗。如何做好七言律诗的中间两联呢?我曾经说过:一要用“活”法。二要下“活”字。三要做“活”人。

    所谓“活法”者,就是要在依照七言律诗中间两联对仗的基本规则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平仄格律,决不能刻意追求工整而伤情害意;所谓“活字”者,要尽量调遣有生气、有活力、有动感、有情致、有音响、有色彩的字、词用于联中。不如此,律诗无从活泼圆润;所谓“活人”者,要最大限度地使自己灵动活泼起来,永远怀揣一颗好奇之心,即所谓人们常常挂在嘴上说的“焕发青春活力”。此为首要。从傅瑜先生的六首七言律诗来看,诗人始终保持了那份童真、童心,并且始终保持着一股激越之情。只有人“活”了,对联乃至整首诗才不至于板滞。说傅瑜先生诗好,好就好在先生没有用老学究的面孔去创作七言律诗、去对待七言律诗的中间两联。我曾经说过:“如其把七言律诗的中间两联做成死对,还不如把一首律诗改为两首绝句来的痛快”!
    
    傅瑜先生深谙此道,把七言律诗的中间两联,做的如轴承加油,极其圆润流转,一如信手拈来,毫不费力,既轻松自如,又顺口灵动。究其原因,是因为先生情注象中,象为意用,意随笔立,笔下词丰。不管是心中默诵,还是口中吟讽,俱极其顺畅。这是因为傅瑜先生熟练地运用了虚词、数词、连绵词、方位词和音节错位等一系列的手法,很好地破解了七言律诗的音节雷同问题,特别是七言律诗中间两联的音节合掌难题,从而使六首律诗显得格外的清空玄妙,流动通灵,形活神彬。一如珠走玉盘、骏马注坡。有了生气,灵气就不必说了,随之而来的便是诗的神气韵味了。

    二、善于抒情,是傅诗的一大特色。

    诗词是“点”的艺术。古今游山玩水、登高抒怀、览胜吊古的诗词非常之多,而能够赢得读者青睐的,能够流传下去的,绝大多数都是围绕着某一个“点”而铺陈笔墨,闪亮凳场的。而一些诗人在写这一类诗词时,因为镜头没有选好角度,没有对准自己着意的“点”,更没有把握住“特色”,所以,往往是所创作出来的诗词带有“普遍性”。即甲景点的诗可以随意的移到乙景点,作为吟诵乙景点的诗。这就涉及到“特色”二字。例如傅瑜先生的六首诗中有两首诗是以“桥”为“点”的,然而在写法上却各有角度,各有选“点”,所以诗成之后各具特色。《题润扬大桥》就是润扬大桥的特色,而决不能把它移易到江阴的“桥”上去;《车过江阴大桥》就是江阴大桥的特色,而决不能把它运用在润扬的“桥”上。这就可以看出傅瑜先生为诗的“内”在功夫,也是傅瑜先生高人一筹的地方。

    当今一些所谓的诗歌理论家,把古人“诗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的论述,理解成了诗歌创作一定要首先“立意”,然后才下笔,并且不知深浅的说“只要立意好,文字差一点都没有关系”。这是理解上的偏差。在他们看来,要想创作出一首好诗,非得首先把诗意“立”起来,至于文字的好坏是无关紧要的。关于诗歌的“立意”,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事。但是,这些诗歌理论家忽视了一点,那就是诗歌是意随情出、笔随情走的。怎么能先“立意”而后下笔呢?其实,按照此一逻辑,先给诗歌“立意”,就是给诗歌设立下一个条条,一个框框,然后诗人和诗,只能在预先设立的条条框框中活动,不可移易。再者,如果一首小诗、一阕小词,它的立意再好,而文不从、字不顺,欠短小、缺精练,既粗糙,且低俗,诗词无人欣赏,又作何用?翻开古人的诗词,哪一首不是文从字顺、朴茂自然、短小精练的呢?

    我曾经说过:“诗须染红尘。不染红尘的诗是空洞虚浮之词,倏忽飘渺之影,形同海市蜃楼。但是,诗词之神却又必须在红尘之外。诗词既染红尘而其神又在红尘之外者,便是好诗也。”这样的诗词,一读便觉得好,稍作回味又觉得妙。好在何处,妙在何方,还叫你一时讲不清楚、道不明白。

    白居易在《策林.采诗》篇中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白氏这段话的意思是,诗歌的形成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诗歌形成的基础是“事”。我认为这里所说的“事”,就是社会现实和自然现实,是客观存在的,诗歌应该反映它。没有“事”做基础,诗是形成不了的;二是诗歌形成的核心是“情”,如果诗人对那些客观存在的“事”漠然处之,麻木不仁,毫不动“情”,何来诗歌?我认为这里白氏所谓的“情”,就是古《尚书》中所说的“诗言志”的“志”;三是对那些客观存在的“事”,光有一点“情”还不行,这“情”还必须非常的强烈,从而激发感慨,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嗟叹”和“吟咏”,而后才能付诸笔端的“歌诗”。

    从傅瑜先生的八首诗来看,几乎都是首先直击一“点”,有感而后发,遇景注情,因情吟咏,一自萧洒,一任自如,一气呵成的好诗!从中未发现有先“立意”,后下笔的痕迹。并且做到了“诗染红尘”,而“神”却在“红尘之外”的情文并茂的佳构!纵观傅诗,格局能铺得开,又能收得拢;格调能提得高,又能落得实。这更是傅瑜先生诗的一大特色,像《春游扬州瘦西湖》一诗,就是首先打开一个“久雨初晴”的大局面,然后顺势铺张,逐层收拢,逐层落实,最后以“襟怀宽广天风暖,红日曈曈送客舟”收结。一气流转,绝无赘字冗词。

    三、以正格为诗,是傅瑜先生的老练之处。

    诗,尤其是格律诗,就一般情况来说,当以正格出之。在傅瑜先生寄给我的八首诗中,就有七首出之以正格。仅此一点就能看出,傅瑜先生是诗歌创作的高人老手。

    “根情、苗言、花声、实义”,是白居易对中国诗歌创作过程的高度形象化比喻、理论总结和经验概括,是对中国诗歌创作方法的介绍,是每一位诗家词客创作诗歌的要领。这是白氏对中国诗歌的创作方法和诗歌创作理论上的一大杰出贡献。按照白居易的诗歌理论,来对照、印证傅瑜先生的诗,正可谓恰到好处。先生带着热爱祖国的深情,用美妙的语言文字,描绘、吟咏、颂扬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崭新变化。讽诵起来,章句矫健排奡,声调铿锵有力。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八首诗的内含和意义得到了精妙的升华。

    世间最苦最累的活计就是吟诗。晚唐诗人裴说有两句诗云:“是事精皆易,唯诗会却难。”裴说这位诗人的诗名,在晚唐时期并不是很大。但是,他的这两句诗却写得非常之好。好就好在他道出了古今诗人为诗艰“难”的真谛。这不仅仅是诗人的内心语,也是诗人的实践语,更是诗人的甘苦语。否则,吟不出如此深刻的好诗来。

    从傅瑜先生为诗的老练老成和诗律运用的纯熟来看,其为诗的历史应该已经很长了,对于吟诗填词中的三昧,应该说既吃尽了苦头,又尝尽了甜头。一趟北上江苏,先生一共抒写了多少首诗,创作了多少阕词,我不得而知。但是,就先生寄给我的八首诗来看,吟诵以后,似乎从中仍然能够隐隐约约地看到先生认真地经营着每一首诗、每一句诗,甚至连下一个字都很讲究。所以诗的质量都很高。并且从中窥探到了“是事精皆易,唯诗会却难”的蛛丝马迹。

    请傅兄批评、指正、修改!

                                                                        壬辰荷月于宜城铁佛庵

齐梦周:字美蝶,又名齐心、周梦,字梦兰,号铁佛庵主人。安徽桐城人。中文系汉语言专业毕业。中华诗词学会、安徽省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安庆市作家协会和安庆市历史学会会员。诗词作品约计16000余首,在各级报刊上发表中华传统诗词、散文作品1900余首(篇)。著有《铁庵诗话》 《安庆当代诗人传略》等。刊印《铁佛庵诗词选》专辑10集,60卷。

傅瑜:杭州千岛湖人。先后在国家级和省(市)相关刊物发表诗歌、曲艺、剧本、小说等各类体裁文学作品。系浙江省戏剧家协会、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有《傅瑜作品选》 《撷芳斋吟稿》等6部 。  

[发布时间:2025-03-23 14:55:30 ] [阅读次数:35 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