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辽河诗词网 投稿邮箱:ykzb2008@126.com
诗词作品
·蟠龙诗社2024年4月社课
·山南诗社2024年4月社课
·蟠龙诗社2024年3月社课
·山南诗社2024年3月社课
·那些春风中摇曳的小花
·新居
·宗德善咏荷三首(新韵)
·程淑英诗词三首
·李家平诗词一组
·韩启纲诗作两首
·紫墨染星辰词作三首
·杜弘浣溪沙三首
·荒院春暮
·落叶归根(新韵)
·农家新貌
诗人论坛 首页 > 诗人论坛   
浅谈毛泽东诗词的创作特色
浅谈毛泽东诗词的创作特色
 
赵焱森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一位戎马沙场的统帅、建立新中国继而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数十年的革命领袖,而且是一位雄顾历史、纵横古今的划时代的伟大诗人。
    他站在时代的高度,以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或在行军的马背上,或在运筹帷幄的军帐中,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吟咏出了一曲曲气壮山河、催人奋进的瑰丽诗章。我们的前辈、同辈及后辈,许多人都经历了学习吟诵毛泽东诗词的经历,并受到教育、鼓舞和鞭策。我个人十分热爱毛泽东诗词,也学习和研究过毛泽东诗词的创作思想和方法。我从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中,将毛泽东诗词创作特点归纳为“高”、“深”、“新”、“远”四个字。现在就从这几方面谈一谈体会。
 
    高:高怀大志
 
《尚书?舜典》写道:“诗言志。”毛泽东对此是崇尚的。他不仅亲自书写过这三个大字,而且在毕生的诗词创作中都努力展示自己的革命胸怀。他一生存留的七十多首诗词,就像他的伟大事业一样,处处贯穿着雄图大志。《沁园春?长沙》是在1925年填写的。这时毛泽东32岁。他在1922年至1923年,先后多次在长沙、安源领导工人运动之后,于1924年底又开始领导全国的农民运动,并于1925年从上海回到韶山亲手缔造中国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韶山支部。在革命形势发展很快,但又斗争十分复杂、经历千难万险的情况下,他来到长沙橘子洲头,写下了这首表达大仁大勇的雄词。词中:“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豪放磊落,沉雄瑰丽,表现出一位革命领袖何等伟大的襟怀和崇高的志向!
    毛泽东诗词不仅在多方面展现出他的人生志向之宏大,而且特别表现出他的革命志向的坚定性。尤其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岁月中,他的诗词都表现出磐石般的坚定意志。1935年10月,长征经过宁夏的六盘山,这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峰。他在长征即将胜利结束时,写下了《清平乐?六盘山》。词中“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的名句,不仅是当时红军决心继续奋斗到底、彻底打败国内外敌人的号角,也是我辈今天在工作上遇到艰难险阻时常常借用的豪迈誓言。
 
    深:立意深邃
 
    大凡写诗填词,立意谋篇是要下功夫的。谋篇的功夫下得深,诗词作品就会如高山流水,韵味无穷。毛泽东诗词在这方面是堪为典范的。从《沁园春?长沙》至《念奴娇?鸟儿问答》,一条红线串连,深刻反映出毛泽东在不同时代的诗词都主题鲜明,深刻反映当时的革命现实。其中在战争年代的19首,尤其深刻地反映了其时其地革命战争的坚定性、战略性和残酷性。例如《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首公认为千古绝唱的雄词,就集中体现了红军长征在残酷战斗中的无比坚定性。即使今天,我们在读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这一豪迈的诗句时,仍然会感到心潮澎湃,振奋出一往无前的精神。
    能否集中深入地反映诗词的主题,这是当今诗词创作中特别要注意解决的问题。有的诗词天南地北,没有主题思想,浮光掠影,一盘散沙,何言深度呢?在这方面,我们认真学习毛泽东诗词,是会大有益处的。例如《沁园春?雪》,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充分展开了“雪”的主题抒写。描绘以祖国的壮丽山河作铺垫。“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在毛公的笔下,景色的描写与意境的创造,已经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度。下阕,诗人从“江山如此多娇”中,把笔锋转到评说历史上几位杰出的英雄人物;最后,用“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为一个最完美的结尾。这首词发表后,当时就在诗坛和政坛上流传万口;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都惊叹这是前无古人的绝唱。我认为,不从写景写情转到评说古今,这首词也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深度和高度,更难以成为这样的千古绝唱。
 
    新:旧体新裁
 
    五四运动后,旧体诗被打入另类,一条重要的理由,就是诗意陈旧,代表腐朽没落的思想。毛泽东同志虽然讲到旧体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但他还是主张“可以写一些”。而且提出:“旧体诗一万年也打不倒。”难能可贵的是,他带头冲破樊篱,写下了那样多传统诗词。古人说,“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又说:“若无新变,不能代雄。”毛泽东写旧体诗词,他在这方面的历史作用也是无人可比的。以旧克旧,旧体新裁,使传统诗词成为新文化的战斗号角。例如《采桑子?重阳》一词,是在1929年10月,重阳佳节之时,在闽西上杭血与火的战斗中所写。开头就用“人生易老天难老”的哲理起笔,接着用两个短句“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递进,进而写到“战地黄花分外香”,达到全新景象和全新境界;至于下片“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这是诗人在战斗极其艰难的情况下表现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首词,从艰难战斗写出全新境界,感叹人生而又赋予人生乐观进取的意志,含义深邃,格调创新,实为词的艺术别开了生面。又如《七律?到韶山》,是他在1959年6月25日,回到韶山所写。这时,他离别故园已经32年了。这天晚上,他住在韶山宾馆一号楼,房中灯火明亮,自己通宵未眠,写下了这一诗篇。他如同与乡亲回叙当年韶山的农民运动,展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勇斗争历史;土地回到农民手中后,又展示“喜看稻菽千重浪”的丰收情景,赞颂“遍地英雄下夕烟”那种不倦耕耘的精神。全诗没有典故,没有生僻字,连农民都看得懂,而又诗意新颖,波浪起伏,不愧是一首通俗、雄浑而又充满故园情的壮丽诗篇。
    旧体新裁最难处理的,是在严格的韵律的框架下,用朴实、新颖的语言,而又是诗的意境,歌颂当今时代和英雄人物。毛泽东诗词在这方面处理得恰到好处。《七律?长征》诗就是一例。这首诗是1935年红军突破渭水封锁线,占领了甘肃渭城后所写。毛泽东写好诗后,首先在排以上干部会上进行朗诵。全诗运用典型化的艺术手法,别开生面。从“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这在长征历程中的五个典型事例,概括长征的历程和英雄壮举,最后写到“三军过后尽开颜”,真实、雄奇、生动地对工农红军作了最豪迈的赞颂。这是用旧体诗体裁谱写革命战争最壮丽的史诗。现在对这首诗,全中国老少皆知,并已成为戏剧、歌剧、朗诵等方面的重要题材,堪称旧体新裁的典型诗章。
 
    远:源远流长
 
    国外有人评价毛泽东:一个诗人打造了一个新中国。革命元老续范亭曾写诗赞扬毛泽东:“领袖群伦不自高,静如处子动英豪。先生品质难为喻,万古云霄一羽毛。”可以说,毛泽东诗词将与毛泽东开国的功业一样,震古铄今,奕代流传。
    毛泽东诗词源远流长,不仅因为毛泽东是一位革命领袖,而且因为它随当今时代应运而生,实际就是一部革命史,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在中国诗词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毛泽东诗词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与中国革命和人民事业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战争年代的诗词如此,社会主义时期的诗词也如此。例如《水调歌头?游泳》,是毛泽东1965年6月第二次横渡长江所写。这本是属于水上消闲的体育活动。毛泽东却在下片写道:“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实际上就考虑到了长江上游修建水电站的工程。现在的葛洲坝、三峡水电工程,都与这首词中的构想息息相关。又如《七律二首?送瘟神》,是在1958年7月1日,读到《人民日报》报道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而写下的。从“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世波”到“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使“七律二首?送瘟神》成了当时全国防治血吸虫、送瘟神的动员令。我本人也是那场轰轰烈烈运动的参与者,回思当时的情景,深感那二首《送瘟神》的诗篇,由于与民生密切相关,感召力何其伟大,意义何其深远!
    诚然,毛泽东诗词出自于毛泽东这样一位革命领袖之手。他的经历和地位,是一般人无法可比的。就其创作方法和艺术特色来说,达到了当今时代诗词艺术的高峰。这是时代之幸,诗词文化之光,是我们后辈诗人应当学习和借鉴的。我也知道毛泽东不是完人,但他一生勤廉垂范,大公无私,文韬武略,足堪典范。因这我十分敬仰毛泽东,其中也包括对毛泽东诗词的热爱和景仰。我认为,作为当今时代的诗人,即使对毛泽东本人有某种看法,但从客观实际出发,他的诗词是革命的结晶,是人类艺术的宝贵财富,是诗词史上的丰碑。我们不能不顾这个事实,不切实际地胡乱贬指。我们应当像对待屈原、李白、杜甫等那些先辈诗词一样来对待毛泽东诗词,认真学习他的创作思想和方法,用以推进当代诗词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作出贡献。
[发布时间:2013-06-24 15:30:27 ] [阅读次数:1081 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